古代是怎样称呼同性恋的?

在中国古代,男同性恋称为“断袖”,而把女同性恋叫作“磨镜”。史载龙阳君为魏王“拂枕席”,弥子瑕与卫灵公“分桃而食”,胡兔儿“偷窥巡按臀部”,古人常以“龙阳”、“余桃”、“断袖”、“兔儿”等来暗指同性恋现象。

古代是怎样称呼同性恋的?

一、分桃之爱
春秋时期,卫国的国王卫灵公宠爱一个叫弥子瑕的美男子。弥子瑕聪明英俊,还是孔子高徒子路的亲戚。有一次,弥子瑕陪卫灵公在公园散步,看到树上成熟的桃子,就顺手摘了一个,咬了一口觉得很好吃,便把剩余的部分递给了卫灵公,说:“家臣献碧桃一枚,臣想,眼下天气咋暖又寒,草木未生,这定是颗仙桃,特献与大王分享。”卫灵公接过桃子,边咀嚼着香甜的桃子边说:“难得爱卿一片忠心!美得壮不可言。”事后,卫灵公更是逢人便夸:“弥子瑕爱孤甚矣,一桃美味,不忍自食,与孤分而食之。”后人因此将同性恋称为“分桃之爱”。

古代是怎样称呼同性恋的?

二、龙阳之好
除了“分桃之爱”,古代的同性恋还有其他称呼,“龙阳之好”便是其中的一种称呼。龙阳君乃是一位奶油小生的名字,他惹得魏王神魂颠倒。有一天,龙阳君坐船陪魏王钓鱼,不一会儿龙阳君突然抽泣起来。魏王见了很纳闷,便问其中原因。龙阳君回答说:“臣觉得自己也不过是大王的一条鱼儿而已。”魏王不解,龙阳君解释说,当大王钓到一条大鱼的时候满心欢喜,可是很快又钓到一条更大的鱼,于是便会将前面的那条鱼弃之不顾了。臣不禁想到了自己,外面传说臣之所以受大王恩宠,是以色行事,臣深忧自身就像刚才被扔掉的那些小鱼一样,离被抛弃的日子恐怕为时不远了。魏王听了,不觉笑道:“原来是这么回事,爱卿不必多虑。”于是,魏王向全国公布诏令,上面写着:“今后再有私下议论龙阳君者,一经发现,格杀勿论。”这样一来,“龙阳之好”的说法开始流传。

古代是怎样称呼同性恋的?

三、断袖之癖
“断袖”的典故来源于汉哀帝。西汉建平二年的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远远站着一个人,便顺口问道:“那不是舍人董贤吗?”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哀帝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哀帝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英俊了,于是命他做了贴身侍从,从此同车而乘,同榻而眠。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怕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于是,“断袖”也就成了古代男同的代名词。

古代是怎样称呼同性恋的?

既然有男同行为,那自然也会有女同行为的产生。磨镜是古代女同性恋的称谓,亦是指她们之间的性行为。在中国古代,女同性恋多称为磨镜,源于其性爱方式中有一项为双方相互厮磨对方的身体,由于有同样的身体结构,似乎在中间放置了一面镜子,故称“磨镜”。

同性恋自古有之,不分中外。在西方古希腊的战场上,同性之爱是被赞许的,不少战役都是因为士兵的“同性之爱”而赢得胜利的。柏拉图对此曾做过点评:每个士兵都不愿意被他的“爱人”看到自己脱离队伍或者放下武器,他们宁可战死也不愿意受此侮辱。在这种情况下,最差劲的懦夫受到爱神的鼓舞,也会表现出男人的尊严与勇敢……

古代是怎样称呼同性恋的? 
  关于文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