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作为古代北方民族,同样也信奉萨满教。匈奴风俗五月于笼城祭天地、祖先、鬼神。匈奴每年有规定的日子举行集体的祭祀。每年三次集会的日期,《史记》说是正月、五月及秋季,《后汉书》为正月、五月及九月,两者皆为一致。大致上,正月的集会是个小集会,参加的人是匈奴诸长。五月的大会最富宗教色彩,参加的人数很多,主要是为祭其先祖、天地及鬼神。秋季的集会则是为秋天收成而感谢天神的集会。匈奴关于集体祭祀的地点,大致上是在单于所在的地方举行,虽然都是祭天,同时也有商讨国家大计、秋后感谢天神等任务。匈奴人对其祖宗的坟墓很为重视,不只相信祖宗死后有神灵,其他人死后也有神灵,也可以降吉凶。也相信人死后,需要享用金银衣裘以及女人。在战争时,匈奴人还相信各种巫术...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崇拜的宗教---崇拜自然现象,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和祖先..萨满教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生活在远古时代的人们,面对自然带来的灾难与自身的病痛无能为力、惶惶不安时,就会把各种自然物和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本身联系起来,并赋予它们以主观的意识,对它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观念,即万物有灵.我国北方的蒙古族、锡伯族等许多民族以及彝族、景颇族、裕固族、藏族等少数民族,都曾经信仰过萨满教.此外,西伯利亚、中亚、西亚、欧洲北部、南亚、北美、南美和非洲的许多民族中也曾存在类似萨满教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存在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是任何人为宗教所不能比拟的.萨满舞在中国北方俗称"博舞",是巫师...
蒙古博,即蒙古萨满教,是蒙古民族最早信奉的一种原始多神教。蒙古族称男萨满为“博”,女萨满为“渥都干”。蒙古博可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蒙古博在成吉思汗时期被奉为“国教”。喇嘛教传入后,蒙古博每况愈下,日渐衰落,蒙古博慢慢从“国教”转向民间。现在蒙古博主要分布在科尔沁、呼伦贝尔部分旗县。‘博'是蒙古族对萨满教巫师的通称,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蒙古博表演的博舞是一种原始宗教舞蹈艺术,由模拟狩猎等生产劳动而演变为“歌舞事神”,用于娱乐、驱病和祈福。蒙古博舞分独舞、双人舞、四人舞和群舞等,有大场舞和小场舞之分。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鼓技舞、精灵舞、女博舞、莱青舞等成熟样式,有横摆、后闪、曲圆等多种动作,鼓舞结合,节奏明快、曲调丰富、富于动...
满族的生育习俗很有特色,和其他人生中的重大事件一样,满族生育习俗同样少不了萨满主持或参加,孩子出生就要见萨满。 满族信奉古老而神秘的萨满教,因此,若三十无子,则要请萨满求子。妇女怀孕时有诸多禁忌,不准坐锅台、窗台、磨台,不准参加他人婚礼。孩子出生前,要请萨满向佛托妈妈(类似汉族的子孙娘娘)祷告。产房不能设在西屋,孩子出生时,炕上要铺草,孩子生下来,叫“落草”。生的如果是男孩,则悬弧(树条作成弓形,中间插一羽毛作箭)于门左;如果是女孩,则挂红布于门右。孩子生下第二天,要请儿女多、身体好的妇女给他喂第一次奶,称为“开奶”。然后,在第三天时为孩子行沐浴礼,用放了槐树枝、...
“太平年间太平鼓,边打边唱边起舞”,太平鼓源于满族萨满祭祖跳神时用之单鼓、呈椭圆形,蒙以马、驴或羊皮。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悠久历史的萨满教衰落了,萨满也销声匿迹,但萨满舞中积极的文化内涵却在民间得以传承。流行于北京西部地区的太平鼓就是从满族祭祀、祈福、驱邪、庆喜的萨满歌舞演变而来的优秀民间舞蹈艺术,太平鼓在京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 太平鼓可边打边舞,也可间打间唱。舞离不开鼓点,鼓点又随舞而变化,鼓和舞有机配合。击鼓技法有正面击、反面击、敲鼓心、打鼓沿、上下左右震颤铁环等,形成清脆多彩的音响,充分体现着鼓手与鼓...
萨满眼中,柳树是神。300多年前,有一条1300余公里的种着柳树的壕沟土堤横亘在东北大平原上。这就是满清顺治、康熙朝修建的“柳条边”。清朝统治者修这道边墙的目的是为了实行种族隔绝,禁止汉人越过边墙打猎、放牧和采人参。“柳条边”的壕沟上每隔5尺插一根4寸粗6尺高的柳条,柳条间用绳连结成篱笆状,称之为“插柳结绳”。为什么偏要在壕沟上栽种柳条呢?这是因为当权者有两个考虑,一是柳树易栽易活繁殖快;二是满族人对柳的崇拜会导致人们爱护柳条,不会乱砍滥伐,这对于柳条边的保护很重要。源于民间悠久的萨满文化,柳树是神,当然没人砍。柳崇拜是东方神秘的萨满教祭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自然崇拜中处于重要地位。柳图腾崇拜在一些少数民族先民的心目中,具有...
跳大神,在东亚流行的历史非常久远,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一些农村,今天仍然能够见到。神秘的“跳大神”治病请神要有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个是萨满,还有一个助手,被称之为“栽立”。 民间萨满为人治病的跳大神仪式一般是这样的:傍晚,在患者家中,点燃一种木本植物,发出香气。届时,萨满身穿“神衣”,头戴“神帽”,左手持鼓,右手拿槌,盘腿坐在西北角的专门位置上。萨满打几个哈欠后,开始击鼓。然后起身,边击鼓,边跳跃,边吟唱。萨满唱一句,“栽立”和参加跳神仪式的人们伴随着合唱。鼓声渐紧,萨满下巴哆嗦,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双目紧闭,周身摇晃,表现出一种痛苦情状。这时,有人拿出一团烧红的火炭,放在萨满脚前,谓之“为神引路”。这就...
“跳萨满”是满族传统宗教萨满教的一种祭祀形式,民间俗称“跳大神”。跳大神是野萨满的主要工作内容。满族入关前,凡祭祀必“跳萨满”。入关后也未放弃萨满祭祀的古俗,乾隆年间还颁行了《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使萨满祭祀更加规范化、典制化。此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成为清代“国祭”,与其他国之大典并行不悖,可见满清对萨满的重视。 萨满信仰贯穿北方一些民族生活方方页面。萨满是通古斯语“知晓”的意思。萨满文化是以萨满教的宗教仪式为核心的文化,是中国北方通古斯、蒙古等各民族原始文明的核心。 萨满文化作为古代文化的集合体,差不多囊括覆盖了北方人类宗教、...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