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民族源流史( 05-15)
五千年中国史,超过一半的时间是和塞北各族掐架的历史。秦汉与匈奴掐,隋唐与突厥掐,宋与契丹掐,明与蒙古掐……铁打的中国,流水的胡人。这些强大的塞北胡族,相互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01匈奴与东胡战国秦汉时期,塞北有两个大的游牧族群,匈奴和东胡。匈奴在西,游牧于蒙古高原,东胡在东,大兴安岭两麓为家。匈奴起源是个谜。根据现有的考古结论,匈奴人是北上的黄种人(N系)、北方老亚洲人(C系)、中亚游牧民(QR系)混合而成的族群。根据史料记载,最早的匈奴出现于战国时期,活跃于阴山河套一带,与赵国为敌。而且匈奴与娄烦、林胡并立,说明匈奴不是这两个族群。河套阴山也与陕甘北部相邻,这里更早出现过一个名为「猃狁xiǎnyǔn」的部族,与西周王朝为敌。猃狁又...
为什么东胡系的满清比草原系的蒙元更为成功?( 11-08)
为什么东胡系的满清比草原系的蒙元更为成功?-民族史历史上,正北方向的蒙古高原,只有蒙古人实现了成功入主中原。其他诸如匈奴、柔然、突厥,有一个算一个,来到中原最后全都是失败者。那么,长期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都是谁呢?主要是东胡系。如五胡十六国的拓跋鲜卑,建立了北魏王朝;如两宋之际的契丹和女真,建立大辽和大金。大辽算是半只脚踏入中原,大金则是连头带屁股一起进来了。所以,北方胡人就要做一个区分,一伙是正北草原上的胡人,即草原系;一伙人是东北地区的胡人,即东胡系。草原系和东胡系有什么区别吗?区别就在于生活方式和社会基础。草原系就是纯游牧,因为蒙古高原除了草场就是沙漠,全在400毫米等降水线以外。游牧的生活方式,自...
元朝建立前的鞑靼人( 10-09)
元朝建立前的鞑靼人-民族史在公元5世纪蒙古东北部和贝加尔湖附近就有游牧民族生活,其中就有鞑靼人。《阙特勤碑》中记载的“三十姓鞑靼”是“鞑靼”一词最早的文字出处。公元八世纪后鞑靼人开始逐渐向蒙古高原移居。公元840年回鹘汗国的灭亡给鞑靼人提供了进入漠南、漠北的机会。从此鞑靼人和中原人就成为了“邻居”,中原汉族文献中对鞑靼人的记载也逐渐增加。鞑靼人逐渐壮大成为了蒙古高原的主流群体,于是“鞑靼人”这个概念逐渐成为了中原人对蒙古高原各部落的泛称。公元916年生活在蒙古高原和东北林区交界地带的契丹人在首领耶律阿保机带领下建国称帝。耶律阿保机称帝后曾御驾亲征西边诸部:耶律阿保机的西征大军先后...
柔然的历史与匈奴突厥有什么不同( 12-04)
柔然的历史与匈奴突厥有什么不同-民族史统一蒙古高原的匈奴和突厥作为对两汉和隋唐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游牧民族政权,一直被广为熟知。夹在两汉和隋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乱世,中原乱,蒙古高原也乱,随着北魏逐渐统一中国北方,一个名叫柔然的游牧民族也同时崛起,并统一了蒙古高原,于是,北魏王朝和柔然政权上演了一场如同汉—匈奴、唐—突厥那样精彩,却鲜为人知的历史大戏。柔然建国北魏王朝的建立者是鲜卑拓跋部。鲜卑人是继匈奴人之后统治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不过,鲜卑人并没有像匈奴人那样建立起长期统一的政权,而是维持着松散的部落联盟形态,拓跋部便是众多部落中的一员。鲜卑各部在魏晋时期沿着东、中、西三条路线南迁,拓跋部...
蒙古人契丹人的区别和联系( 12-01)
蒙古人契丹人的区别和联系-民族史1.蒙古人和契丹人有什么区别蒙古人和契丹人完全是两个概念,把蒙古人叫契丹人是十三世纪蒙元崛起后,中亚以西各地对占据原大辽及其后的西辽(均为契丹政权)辖地的蒙古人的习惯性统称,应当说是错误的。两者之间并无种族继承关系。当然从历史渊源上说,蒙古人和契丹人都来自先秦时期活动于东北地区的东胡部落。东胡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东胡族系包括的部落和民族很多:如东胡、乌桓、鲜卑以及由鲜卑分化出的慕容、宇文、段部、拓跋、乞伏、秃发、吐谷浑各部,此外还有柔然、库莫奚、契丹、室韦、蒙古。蒙古人发源于蒙古东部的蒙古高原,一直以游牧为主;而契丹人...
游牧民族的起源( 09-15)
游牧民族的起源-民族史游牧是指在草原上形成的一种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现代考古发掘逐渐证明,游牧诞生的时间不会早于公元前1000年。有史可查的最早的游牧民族是公元前8世纪中叶,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的西徐亚人,也被称为斯基泰人。农耕民族的统一是在秦朝,游牧民族的统一是在元朝。雍正皇帝:“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中国北方游牧民为了适应高寒干旱的气候条件,终年实施严格的集体游动放牧的畜牧业经营方式,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基于保护稀缺的水资源和可持续轮换使用不同的草场形成的人类智慧和文明。游牧民族指的是以游牧为主要生产生活...
蒙古草原游牧文明的鹿崇拜( 12-14)
蒙古草原游牧文明的鹿崇拜-民族史西伯利亚南部广阔的草原和森林交界地带,水源丰沛,为青苔和湿草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从而为草食动物中最高级的角类动物鹿得供了生存条件,保证了以鹿为主的角类动物的繁殖进化。大量的角类草食动物的岩画,记录了早期猎牧人的生活中,温顺的小型草食动物成为驯化的最佳选择,角类动物的繁衍直接关系着先民的生存状态。在这一过程中,鹿的意义成为原始失民生存依靠的全部而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期先民的民族群落,都是以森林为栖息地进行发展,北亚蒙古草原猎牧先民漫长的角类动物的驯养历史,奠定了后来游牧文明的基础。鹿在对称角类动物中最有象征意义,又因其具备优雅轻盈的大角,足以满足原...
中国北部游牧民族的主要变迁( 12-06)
中国北部游牧民族的主要变迁-民族史在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除了有汉唐宋明等农耕民族建立的王朝,也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而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最终统一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和今天中国的版图。历史上,农耕民族的统一是由汉民族完成的,而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统一是由游牧民族完成的。1、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最初是杂居的夏商周时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最初是杂居,华夏民族按方位将其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如犬戎、山戎、鬼戎等当这些游牧民族逐渐开始侵吞华夏族的领土和财产时,驱逐游牧民族便成了华夏民族的首要任务。春秋时期的华夷秩序春秋时期,能够成为霸主的一个重要条...
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文明竞争的中国历史( 10-25)
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文明竞争的中国历史-民族史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文明竞争的中国历史北方民族历史与发展关系图注:本文笼统地把北方民族都归类游牧民族,其实东北的肃慎系从来就不属游牧生活方式(最北边也仅是养鹿,与草原上的牛马羊不同),而是渔猎、半渔猎半农耕或完全农耕。游牧民族对整个欧亚大陆都曾产生影响,但一些大型的游牧帝国主要出现在中国境内,比如匈奴,突厥等等。中国的游牧民族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西部的羌人、藏人;一类是北部的蒙古人、鲜卑人;一类是居于东北,渔猎、农耕和游牧混杂的满人、女真人、辽人等。历史上,羌人、藏人对中国的影响不大,仅仅出现在东汉和唐朝初期。北方蒙古帝国虽然军事力量强大,占领中国全境...
封狼居胥,农耕文明对游牧民族的最强反击( 10-24)
封狼居胥,农耕文明对游牧民族的最强反击-民族史蒙古境内有一座山,古代华夏盛世必到此山此山就是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因霍去病封狼居胥而成名。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率五万骑兵出代郡,深入敌境2000余里,大败匈奴左、右贤王所部,歼敌七万余人,战斗胜利后霍去病率军一路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并在这里举行了祭天仪式。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这就是著名的封狼居胥,后来封狼居胥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至此,狼居胥山就与中原王朝结下了不解的缘分。狼居胥山第二次迎来中国的军队是在唐朝,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为灭东突...
勒勒车与古代草原上的高车人( 06-08)
勒勒车与古代草原上的高车人-民族史内蒙古的勒勒车与古代高车人的渊源到草原旅游的朋友们可能会注意到,牧区或景区内都有轮子很高的车,这就是勒勒车,也就是高车。勒勒车,又称"辘辘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草原民族使用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通常以草原上常见的桦木制作,其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于草地、雪地、沼泽和沙漠地带运行,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巴尔虎三旗还保留着使用高轮大车的习惯,当地习称“勒勒车”(在我小时候,内蒙古赤峰地区牧区也习见勒勒车),车轮直径最长者达一点四米左右,超过了牛身的高度,与马的身高几近。车轮原料多桦木、柞木制作。(勒勒车)将桦木、柞木烘烤之后,使其弯曲,...
《北方草原游牧少数民族史》教学大纲( 09-11)
《北方草原游牧少数民族史》教学大纲(历史学专业本科试用)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6总学分:2开课学期:第5学期适用专业:历史学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北方草原游牧少数民族史》是历史专业的选修课程,是一门具有鲜明的专业性、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课程。本课程将以历史学理论方法为主体,结合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系统讲授北方少数民族发源、发展、演变的整体脉络以及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有助于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目的与要求《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史北方少数民族史》的教学目的是强化学生的“三基”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能系统地掌握北方少数民族发展的历史和文化,利用地方性、民族...
简明游牧民族史( 06-04)
简明游牧民族史-民族史介绍游牧民族史之前,先弄清楚什么是游牧,游牧是在干旱地区通过移动放牧的方式利用水草资源,以获取生活资料,并保持草场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式。游牧生活方式的形成原因,游牧已存在了七千年,是人类适应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生态环境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游牧不是一种漫无边际、没有目的的流动,而是有着非常清晰的社会边界,这种边界是依赖于社会的规范-它非常明确的规范着人们的行动。这种流动性不仅体现在游牧族群能够在多变的生态条件下灵活应对的这样一种能力,而且也体现了他们自身的社会组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保持秩序和整合的一种能力。比如中国北方干旱草原区几千年来存在着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