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皇帝都姓赵!( 07-18)
宋元明清,皇帝都姓赵!-民族史本文是戏说,但戏说也有它的道理和逻辑,并且也包含许多历史知识,值得一看,然后付之一笑。话说自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代周建宋,之后中国这一千多年的历史,天下大势竟断断续续地掌握在宋朝皇室赵姓手中,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部下的拥戴之下于陈桥驿黄袍加身,登临大宝。从此开疆拓土,基本统一了战乱分裂五十多年的中华大地。不过在其逝世之后,宋太宗一系占据天子之位,直至靖康之祸北宋亡国。南宋建立之后,赵构有感于太祖一脉受到不公正对待,故让位于太祖一脉(实际情况是他自己无后)。所以宋朝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北宋第一个皇帝是宋太祖一脉(赵匡胤本人),之...
朱元璋十三次北伐和朱棣五次亲征,为何明朝消灭不了蒙古( 02-23)
朱元璋十三次北伐和朱棣五次亲征,为何明朝消灭不了蒙古-民族史明朝两位帝王近二十次北伐,为何始终没能消灭蒙古明朝初期,为了彻底解决北部边患,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先后发动了近二十次北伐战争,虽然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蒙古各部,但却始终没能消灭北部威胁,这又是为什么呢?个人认为,应当有以下几点原因:1、蒙古战略纵深太大。作为游牧部落,机动性便是蒙古各部的天然优势,纵观历朝历代对北方草原部落的进攻,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便是寻找敌军主力。如果游牧民族不想交战,诚心在大草原上和你“躲猫猫”,那么便很难取得战果。而明朝时期的蒙古,相较于此前历朝历代的游牧民族,其战略纵深更大,原因在于蒙古在强势崛起之后,已经将整个北方草...
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北伐蒙古( 02-23)
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北伐蒙古-民族史明成祖北伐又称明成祖北征、永乐北伐,明成祖在位期间,先后五次亲征,北伐蒙古。明太祖建立明朝之后,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居岭北行省,史称北元。朱元璋连续对北元进行了13次北伐,极大削弱北元,安定了北部边境。但不幸的是朱元璋死后明朝廷发生内讧,好几年间完全无暇外顾。因此,太祖晚年煞费苦心所建立的对外威力,基本丧失殆尽。就场内讧就是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之间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这期间,北元分裂为瓦剌、鞑靼两部,相互之间争斗不断。1402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经过洪武时期的多次打击,蒙古人已经基本退出了漠南,对明朝边境威胁小了很多。成祖在靖难时期就与号称“鞑靼可汗...
明朝奴儿干都司的建立和放弃( 09-21)
明朝奴儿干都司的建立和放弃-民族史 奴儿干都司是大明王朝领土的顶峰之作。在经过朱元璋自1370年第一次北伐至1396年第八次北伐之后,大明王朝实现了在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蒙古(北方)地区对元朝残余势力的重创。其中既有徐达对王保保的屡战屡胜,冯胜在东北地区对元朝太尉纳哈出的招降;又有大将军蓝玉在捕鱼儿海对元朝王室的致命打击,这既稳固了大明王朝的边疆,又减轻了来自北方元朝势力的威胁。 而为一个勇武好战的皇帝,在朱棣上位之后,他的开疆拓土之心不减,不仅在1406年时,利用安南与大明王朝的矛盾果断出兵,并于次年便占领安南(今越南),设置交址都指挥司、布政司等官署,实现了安南地区的又一次归于中央政...
永乐帝朱棣亲征漠北鞑靼和瓦剌( 12-31)
永乐帝朱棣亲征漠北鞑靼和瓦剌-民族史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的捕鱼儿海一役,击破脱古思帖木儿。脱古思帖木儿西逃之后,被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用弓弦缢杀。此后蒙古帝国进入了东西两部的分裂期。东部蒙古又称蒙古本部,他们活动的主要区域在今天的蒙古高原南北两侧的草原之上,也就是我们习称的漠南、漠北。这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之后,蒙古民族活动的核心区域,明人习惯将这里的蒙古政权称为鞑靼。西部蒙古主要由瓦剌部组成。瓦剌是明代人对该民族的蒙文称呼的音译,在史籍中又有“斡亦剌”等不同译写,今天多写作“卫拉特”,时至今日,还有卫拉特蒙古这样的说法。瓦剌人的生活区域在今天俄罗斯南西伯利亚的叶尼塞...
明成祖朱棣“瓜蔓抄”始末( 09-21)
明成祖朱棣“瓜蔓抄”始末-民族史明成祖朱棣“瓜蔓抄”事件始末瓜蔓抄:旧指封建统治者对臣民残酷诛戮,辗转牵连,如瓜蔓之蔓延。《明史·景清传》记载,景清为了给惠帝报仇,要刺杀明成祖,事败,成祖怨,磔死,族之。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一方面是个有作为的皇帝,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另一方面却好大喜功,多疑好杀,表现出阴暗残暴的一面。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率军攻下南京,建文失国。次年正月,朱棣即位,年号永乐,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明成祖,又称太宗。关于朱棣靖难后大杀建文旧臣,人们一般都知道朱棣对坚决不给他写即位诏书的方孝孺...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