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攻打苏联的时机正确吗?( 12-22)
二战德国攻打苏联的时机正确吗?-民族史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伙同仆从国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集结了190个师共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袭击,苏德战争(苏联卫国战争)全面爆发。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德国和苏联迟早有一战,希特勒进攻苏联,其实不过是为了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二战的欧洲战场,我们通常认为是德国在横扫一切,吞并各国。但在苏德战争爆...
苏德瓜分波兰后,英法为什么只对德国宣战而不对苏联宣战?( 09-13)
苏德瓜分波兰后,英法为什么只对德国宣战而不对苏联宣战?-民族史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在16天后苏军越过波苏边境实施了对波兰的进攻,波兰在两面夹击下宣告灭亡。波兰被苏德瓜分,但英法却只对德国进行了宣战,完全无视了苏联,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第一:苏法同盟的破产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形成从1933年至1938年,随着德国的强势崛起,围绕着德国一大圈的欧洲各国开始感受到了战争的危险。在德国的西面,以法国为首的小协约国体系开始形成。而在德国的东面,领土超级庞大的苏联也担心日益壮大的德国会威胁到自己,从而采取尝试与法国组建同盟关系来压制德国。但显然,当时的法国面对苏联抛来的媚眼并不感冒,德国的扩张势在必行,不打西面...
神圣罗马帝国历史——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 07-13)
神圣罗马帝国历史——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民族史神圣罗马帝国的最大版图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olyRomanEmpireoftheGerman,德语HeiligesRömischesReichdeutscherNation),是962年至1806年地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君主制帝国,版图以德意志地区(德国和奥地利)为核心,包括德奥周边的地区(整个捷克、整个瑞士、波兰的西半部),在巅峰时期包括了还有弗里西亚王国(今日所有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勃艮第王国(法国东部地区)、意大利王国(现在的北意大利)。鼎盛时期面积90万平方公里(1032年),人口2...
一战和二战的关系:本质上是同一场争斗,分了两次打而已( 07-13)
一战和二战的关系:本质上是同一场争斗,分了两次打而已-民族史一战和二战本质上是同一场争斗,分了两次打而已生活在2018年的中国人都能感觉到,人类历史又到了一个重大关头。昨天看到这样一段话:短期变化,大家看到的是事件。中期变化,大家看到的是趋势。而长期变化,我们必须能够看到结构。对,2018年,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现象,比如中美贸易战,有人热衷于谈论事件本身,有人看到了背后的趋势,但是,真正影响我们这代人生存方式的,是那些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变化。人类历史的结构性变化,发生了很多次,但是对我们今天影响最大的一次,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战结束时候的巴黎和会。那一代人,和我们今天一样,分明知道自己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参加巴黎和...
二战德军投降是在5月8日还是5月9日( 07-13)
二战德军投降是在5月8日还是5月9日-民族史二战结束时,为什么德军搞了两次投降仪式?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地在法国兰斯向盟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帝国走向了终结。那么5月9日发生在柏林的投降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两者都是真的。当年由于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苏联与其盟国之间一直存在着明争暗斗,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德国实际上在二战结束时进行了两次投降仪式。随着盟军在1944年和1945年取得的胜利,战场上的形势越来越明朗,美、苏、法、英在德国投降条件的问题上出现了各自的想法。但到1945年4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在柏林碉堡自杀身亡,他的独裁统治血腥终结之时,军事或政治投降的签署将如何进...
神圣罗马帝国是怎样被拿破仑灭亡的( 06-03)
神圣罗马帝国是怎样被拿破仑灭亡的-民族史拿破仑赢下三皇之战,神圣罗马帝国彻底灭亡一山难容二虎。弗兰茨看得很清楚,拿破仑的不断扩张终究不会放过奥地利。因此在1805年8月,趁拿破仑的主力部队聚集在法国西部准备渡海攻打英国的当口,弗兰茨又同英国、俄国、瑞典、丹麦、那不勒斯王国等组建了第三次反法同盟。他深知奥军独力抵挡法军是吃不消的,命令主力分为南北两线防御,一面等待俄军的增援,一面竭力说服普鲁士和德意志诸邦国助战。(特拉法尔加海战,英军击溃法西联合舰队)但拿破仑在军事外交上都胜过弗兰茨。得知第三次反法同盟建立后,拿破仑将汉诺威割让给普鲁士,贿赂其中立,又游说德意志诸邦。普鲁士王腓特烈.威廉三世(1...
神圣罗马帝国与罗马教皇的关系( 05-26)
神圣罗马帝国与罗马教皇的关系-民族史欧洲中世纪,教宗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关系非常重要。神罗是教宗用以对抗法国、意大利等地诸侯的后台之一,而教宗的加冕则是神罗统治法权的来源。两者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即使竞争,也是风水轮流转,故而神罗皇帝与教宗之间能够形成长期制衡,哪一方都难以肆虐,为南德、北意的市民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各国君主希望加强自己小王朝的力量,德国人这种和犹太人共有的家族观念,在查理大帝死后,很快就导致了帝国的四分五裂。查理大帝甚至在生前就已决定把这个国家分给他的三个儿子。但这三个继承人能力不足,仿效父亲使原来已经一分为三的国家又一次分裂。神罗皇帝为什么都喜欢南下意大利1就这样,这...
今天的法国是如何形成的( 05-25)
今天的法国是如何形成的-民族史从法兰克王国分离出的西法兰克王国,是如何发展成法兰西王国的?西罗马帝国钱币西罗马帝国覆灭后,法兰克人便在其废墟上建立起了法兰克王国。随后在几代国王的努力下,法兰克王国终于跻身进入欧洲大国行列。然而在公元843年时,法兰克王国遭遇了最大的危机,《凡尔登合约》的签订让这个有着成为欧洲第一大国潜力的王国走向了分裂,且再也没有恢复过统一。公元5世纪时期的法兰克王国疆域图在随后的时日里,分裂出来的西法兰克王国一直都未能恢复当年法兰克王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地位,甚至差点分裂成更多的小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佩王朝登上了西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舞台,并在几代国王的努力下终于完成了...
神圣罗马帝国属于松散的联邦( 05-25)
神圣罗马帝国属于松散的联邦-民族史查理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的由来公元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将广袤的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这三部分后来成为今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由来。其中的东法兰克国家由“日耳曼人路易”所得,962年,奥托一世在位时,南征北战,称雄一时,在罗马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1155年,腓特烈一世在位时,又被加冕,他改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但是,13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加洛林查理曼王系的中断,帝国演化出选帝侯制度,即由七个势力最强的派系(其中三个教会选帝侯,四个世俗王候)组成的7大选帝侯来推选新的皇位继承者。由于皇帝丧失了早期的权威,14世纪以后...
奥斯曼土耳其灭掉东罗马帝国,但为什么没有灭掉神圣罗马帝国( 05-24)
奥斯曼土耳其灭掉东罗马帝国,但为什么没有灭掉神圣罗马帝国-民族史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欧洲造成强大威胁,持续数百年,东罗马帝国随君士坦丁堡陷落终被土耳其消灭,神圣罗马帝国却在维也纳城下实现逆转最终力挽狂澜。有关于此的原因众说纷纭,本文尝试着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换一种角度重新梳理历史来探究其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内在原因,以供参考。上图_拜占廷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此图为9-11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一、东罗马帝国VS奥斯曼帝国——千年帝国英雄暮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532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发起“再征服运动”,收复了意大利、北非、西班牙等原西罗马帝国疆土。公元1299年,奥斯曼...
二战德国对苏作战计划为什么叫“巴巴罗萨计划”( 05-10)
二战德国对苏作战计划为什么叫“巴巴罗萨计划”-民族史腓特烈一世的绰号是红胡子,巴巴罗萨(barbarossa)即为意大利语的红胡子,意思是这位入侵者残杀无辜,血染红了他的胡子...提起“巴巴罗萨”,想必大家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二战期间,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在横扫欧洲之后,将矛头指向了苏联,而统帅部制定的对苏作战方针就是“巴巴罗萨计划”。然而,这个名称并非是空穴来风,希特勒之所以用这个代称,其实是为了纪念德意志帝国史上的一位皇帝——腓特烈一世。腓特烈一世,德意志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国王,也是第一位受到罗马加冕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而“巴巴罗萨”这个外号则来源于他的红胡子。曾有传言是意大利人的鲜血染红了他的胡子,因...
帖木儿的诅咒:战争就会降临( 04-13)
帖木儿的诅咒:战争就会降临-民族史谁敢移动我的尸体,战争就降临。——这就是著名的帖木儿的诅咒。图:帖木儿影视图一、帖木儿,绰号“跛足帖木儿”,十四世纪的中亚霸主,他在40年间先后征服了察合台汗国、花剌子模、阿富汗、波斯、土耳其,北伐金帐汗国,南征印度,西讨奥斯曼,构建了一个从帕米尔高原横跨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的超级大帝国,史称帖木儿帝国。图:帖木儿画像帖木儿对东方的明王朝虎视眈眈,1404年(永乐二年)11月27日,帖木儿亲率精兵二十万,悍然发动了对明朝的“东征圣战”,却在第二年2月暴毙于东征的路上。帖木儿死后,尸体用各种香料浸泡涂沫防腐,最后用亚麻布裹好,放进了棺椁下葬于撒马尔罕(今乌...
普鲁士腓特烈大帝:不光是名将,更是启蒙主义开明君主( 04-13)
普鲁士腓特烈大帝:不光是名将,更是启蒙主义开明君主-民族史1740年,腓特烈二世戴上了冠冕,成了普鲁士的新王。至今为止的内容,从普鲁士的勃兴到腓特烈的逐渐成熟,都是霍亨索伦家族对腓特烈的“纵向”影响。同时代人对腓特烈的“横向”影响,则还没有谈到。其实任何人都是在家族的“纵向”影响和时代的“横向”影响下塑造成型的,只是对不同的人,其中一种影响占的比例可能要大些,但是任何一种影响都不可以忽略。腓特烈二世的那个时代,存在着政治和军事上的两个重要概念:开明专制和有限战争。在历史学家给腓特烈贴的各种标签中,开明专制是很重要的一个。当时欧洲正值启蒙时代,促进了人们的政治结构与君主制度的再思考。传统的君权神授观念不再那么有说...
普鲁士的历史( 04-12)
普鲁士的历史-民族史普鲁士的诞生——一个全新的国家很多人认为近代的德国是由普鲁士王国发展而来,而普鲁士王国的前身是普鲁士公国,普鲁士公国则是条顿骑士团世俗化的产物。这条常见的观念叙事倒推过来就形成了关于普鲁士和德意志关系的最常见神话:英武好战的条顿骑士团的遗风随着宗教改革被普鲁士公国继承,普鲁士公国不断发展成为普鲁士王国,普鲁士王国统一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帝国。这个观点是否成立姑且不谈,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这个观点的视角是站在德意志的角度去看待普鲁士的作用,那么在普鲁士视野中,它的历史和德意志的关系又如何呢?1525年4月10日,条顿骑士团第37任大团长、霍亨索伦家族第...
被德意志毁掉的普鲁士( 04-12)
被德意志毁掉的普鲁士-民族史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皇帝,流下了忧惧的眼泪,担心将来普鲁士会被德意志淹没(二战后东西普鲁士地区的人民遭遇了被驱离故土的悲惨命运)关于普鲁士,有两个流传已久的主流叙事模式。一个是德国之所以挑起两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因为其军国主义传统,而其军国主义传统,则主要来自于德意志的缔造者普鲁士王国。如此一来,从腓特烈大帝到俾斯麦再到德皇威廉二世和希特勒,便有了一脉相传的扩张路线,直至到最后碰得头破血流甚至粉身碎骨,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被全世界联手打压下去。另一个版本的主流叙事与这个说法不尽相同,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后半段,也即不否认普鲁士的军国主义...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