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
06-06)
大约在1000多年前,捷克斯洛伐克都属于同一个国家,名叫“大摩拉维亚国”。这是一个高度统一且强大的国家,曾联合东罗马帝国,共同对抗北方蛮族,也就是日耳曼人。因为那时候,突厥人、蒙古人、俄罗斯人都还没崛起,率先统一捷克、斯洛伐克地区的大摩拉维亚国,就成为了中欧霸主。可这个霸主的地位,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就衰落下去了。因为南边的匈牙利崛起了,出兵北上,一举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地区。一部分捷克人就往西逃,逃到了今天的捷克所在地,在这里建立了捷克公国。也就是说,最早的时候,捷克人是生活在斯洛伐克、匈牙利北部地区的。今天的捷克,是被匈牙利驱赶过去的。捷克公国大约立国300余年,300年后,就改名为“波西米亚公国”了。这一时期,捷克是独立存在的,但...
哥尼斯堡是怎样变成了加里宁格勒(
02-16)
柯尼斯堡(又译:哥尼斯堡,德语:Königsberg、立陶宛语:Karaliaučius、低地德语:Königsbarg、波兰语:Królewiec)即如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首府加里宁格勒,位于桑比亚半岛南部,由条顿骑士团北方十字军于1255年建立,先后被条顿骑士团国、普鲁士公国和东普鲁士定为首都或首府。柯尼斯堡曾是德国文化中心之一,伊曼努尔·康德、E·T·A·霍夫曼和达维德·希耳伯特都曾在此居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柯尼斯堡在1944年遭受盟军轰炸而损失惨重。1945年柯尼斯堡战役后,苏联红军占领城市。战后,根据《波茨坦协定》,柯尼斯堡成为苏联领土。...
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12-17)
在公元481年至843年,西欧有一个国家名为“法兰克王国”的封建王国,它全盛时期称“查理曼帝国”,查理大帝在公元800年由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加冕“罗马人的皇帝”。另外查理大帝将文化重心从地中海希腊一带转移到了欧洲莱茵河附近,引入了罗马文明,后世尊其为“欧洲之父”,不过今天要讲的老国王不是查理大帝,而是他的儿子路易一世。814年,路易一世继承了皇位,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将朝堂建立得井然有序,并且鼓励文化艺术的发展,在战场上也不逊色于父亲查理大帝,但是在817年,路易一世在一次教堂礼拜仪式后路过走廊,走廊却突然倒塌了,许多朝廷重臣因此重伤或是死亡,路易一世也受...
波兰的历史,是英勇不屈?还是花样作死?(
11-11)
相比受日耳曼影响的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人是最地道的西斯拉夫民族,很早就被认为是“斯拉夫人中发展比较先进的一支”。公元元年前后,波兰地区的西斯拉夫人有很多部落。在6至10世纪期间,波兰人的原始公社制逐渐解体,开始形成国家。在这些公国中,比较大的有两个,一个是南部的维斯瓦公国,另一个是北部“大波兰”地区的波兰公国。维斯瓦公国在9世纪中后期被位于它南部的另一个西斯拉夫人国家大摩拉维亚吞并,而北部的波兰公国势力越来越大,在此基础上,波兰统一,建立皮亚斯特王朝。波兰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就是这样诞生的。作为国名的波兰来自于斯拉夫语词根“pole”,如英文Poland,...
西欧在法兰克王国灭亡以后,为何再也没有走向统一?(
06-28)
在世界文明当中,西欧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它曾是野蛮落后的地区,最终却在近代引领着文明进步;它曾有辉煌的统一王国,最终却走向分裂,直到如今,在西欧的大地上,依旧零零散散的存在着众多的国家。探寻西欧的历史,不免令人疑惑,这个地区曾出现过大一统的罗马帝国和法兰克王国,但在法兰克王国灭亡以后,西欧却径直走向分裂,这与中国的一句老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谓大相径庭。那么,到底是什么缘故使得西欧再也没有走向统一呢?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先了解西欧最后一个统一国家,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是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于公元481年到843年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
今日加里宁格勒的尴尬处境(
06-24)
飞地加里宁格勒州,是俄罗斯最西边的一个行政区,总人口约有100万人,其中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州首府加里宁格勒市。加里宁格勒夹在两个极端反俄的国家——波兰、立陶宛之间。那里曾是德国的“龙兴之地”,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也译作哥尼斯堡),二战后该地割给苏联,战时几乎所有建筑都在轰炸中毁灭,后以俄式风格重建。现在唯有从哥特式的柯尼斯堡大教堂,依稀可以看到当年普鲁士的影子。当年康德在此出生,在柯尼斯堡大学读书,并留校任教。听起来很像冷知识的一点是:康德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柯尼斯堡。最远的一次是到一百公里外的边境地带。如今的康德墓就在柯尼斯堡教堂的另一面。除了哲学家,这...
波兰和乌克兰的四次沃伦大屠杀(
02-18)
四次沃伦大屠杀: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波兰西斯拉夫人与乌克兰东斯拉夫人之间爆发了一系列的冲突,主要发生于乌克兰西北部的沃伦,导致了大量平民的伤亡,事件一经曝光立刻震惊世界。历史上的波兰和乌克兰渊源极深。中世纪时,两国同属波兰-立陶宛王国的统领,该王国建立于1569年,主体由波兰、乌克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四国组成,为当时欧洲地区最大的共同体。鼎盛时期的波兰-立陶宛王国领土直接从波罗的海覆盖到了黑海,是当时东欧当之无愧的霸主,连奥斯曼和沙俄都不敢轻易触及锋芒。波兰-立陶宛王国逐渐没落。到17世纪末期时已趋于解体,一战前波兰被瓜分亡国,乌克兰被并入俄罗斯...
苏联解体30年,乌克兰俄罗斯对抗30年!(
02-17)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随后渐渐在每天的新闻里,乌克兰的局势总能占据着国际新闻的黄金时段,乌克兰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死咬着俄罗斯不放,不惜把自身从一流强国自残到世界三流,不惜沦落到“欧洲子宫”的地步,还是不依不饶的听着西方的忽悠,宁做西方的炮灰和俄罗斯死磕到底,要知道它们当年都是苏联的加盟国!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对抗是从苏联刚分家时就开始的,苏联解体了整三十年,乌克兰也对抗了俄罗斯三十年,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恨!让乌克兰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找茬俄罗斯?咱们来聊聊这个国家的前世今生,从历史中找出些线索。俄乌冲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俄罗斯全面围堵打压而制...
第二罗马和第三罗马是怎么回事?俄罗斯不承认神罗为第二罗马!(
12-18)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光荣属于希腊是说其文化繁荣,伟大属于罗马是说其帝国的庞大,罗马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盛极一时。后世欧洲国家都想把自己跟罗马帝国挂钩,自封并希望大家都承认自己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这才有了“第二罗马”、“第三罗马”。罗马帝国极盛时期疆域“第一罗马”自然就是指的古罗马,古罗马是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古罗马先后经历罗马王政时代(前753~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前509~前27年)、罗马帝国(前27~476年/1453年)三个阶段。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即最高统治者屋大维,废除了共和制,...
二战德国惧怕持久战和总体战,希特勒发动闪电战(
12-04)
从法国大革命开始,欧洲的战争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中世纪的欧洲小国寡民,战争属于贵族、骑士和雇佣军的职业,目的是王朝的利益,平民并不参战,一场战争往往只有几千人参加,上百人伤亡,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尽量避免会战和流血。但是法国大革命把征兵制和意识形态引入了战争。1793年8月,法国革命政府颁布了全民动员令:“年轻男子应该去战斗,已婚男子应该制造武器和运送补给;妇女们要缝制帐篷和军装,去医院里服务;孩子们应该把亚麻布做成绷带;老人们应该到公共广场上,鼓舞战士们的士气,宣传对国王的仇恨以及共和国的团结。”当时,法国17到25岁的健康单身男子全部参军。正如法国元帅...
苏德战争双方的伤亡情况(
12-03)
在苏联,它叫做卫国战争。在德国,它叫做东线战争。1941年6月22日到1945年5月9日,整整1418个日日夜夜,两个世界级工业强国以死相拼,从北极圈打到高加索山脉,从伏尔加河打到欧洲心脏地带的易北河,战线绵延几千公里。每场重大战役,双方都投入百万大军,坦克数千辆,火炮数万门。参战的士兵来自整个欧亚大陆数十个国家,平均每天都有数万官兵伤亡,一直打到一方的国土全部被占领,武装力量几乎全军覆灭。战争彻底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并且把胜利者打成了超级大国,曾经主宰半个地球的命运五十年。战争的双方对这场战争有着不同的称谓。在苏联,它叫做卫国战争。在德国,它...
二战苏德战争时日本为什么不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12-03)
日本早就筹备对苏作战,这也是关东军存在的最大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1年6月,苏德战争暴发,数百万德军入侵苏联!一路打到莫斯科,但是为什么日军不北进进攻苏联,配合德国一举打垮苏联呢?反而让苏军调动远东部队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重创德军,最终彻底扭转了二战苏德战场局势。简单说无非两点原因,一是日本高估了苏德战争期间苏联驻远东的军事实力,经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战役的教训,不敢轻举妄动,二是迫于英美对石油等战争资源的控制,日本必须南下,无力北顾苏联。1941年6月,在尚未完成征服英国的战略目标之前,希特勒急不可耐地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开始大举进攻苏联...
布达佩斯围城战(
11-27)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苏联终于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刻,掌握了苏德战争的主导地位。苏联向西推进,德国及其仆从国军队一败再败。匈牙利就是德国法西斯的仆从国,1941年,匈牙利霍尔蒂政府加入德意日轴心国,成为德国的盟友。苏联红军如滚动的铁轮,1944年10月29日,苏联红军开始进攻布达佩斯。一百多万军队被分成两个机动集团行进。计划是将布达佩斯和其他地区的德国及匈牙利军队分割开来,11月7日,苏军进入20英里外的布达佩斯老城郊区,可谓兵临城下。12月26日,苏军切断了连接布达佩斯和维也纳的公路,50万军队完成了对布达佩斯包围,受纳粹支持的“国家领导人”萨拉希·费伦茨...
二战:进攻苏联是正确的战略选择,德国失败也是必然的结果(
11-22)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德国和苏联迟早有一战,希特勒进攻苏联,其实不过是为了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大家都听说过巴巴罗萨计划,它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发生于1941年6月22日—1942年1月苏联及东欧地区。1941年6月22日,德国做出重大战略决议,在对英国作战的制空权,久久拿不下的局势下,决定不惜撕毁在1939年8月23日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东边的苏联发起最猛烈的进攻。对于二战的欧洲战场,我们通常认为是德国在横扫一切,吞并各国。但在苏德战争爆发前或者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之前,欧洲战场上其实是有两位霸主。除了横扫...
普京禁止“将苏联和纳粹德国的角色混为一谈”(
01-29)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新思潮,比如“二战是德国和苏联共同发起的”,西方社会在不断强化是英美战胜了德国纳粹,相应的,俄罗斯高调纪念二战胜利65周年、70周年、75周年。不同的视角自然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为了尽量看到全貌(假定您想看全貌的话),我们先回顾一下绥靖政策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绥靖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