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产物,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环境所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它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它只是一个“点”,有着自己的影响区域(腹地或集散区)。隋唐时期陆路交通、大运河和海外贸易线路的发展和完善,使其沿线中心城市和重要港口在其影响区域内成为焦点或核心,与腹地之间产生强烈的互动关系,带动整个区域繁荣发展。关键词:隋唐时期;区域开发;城市;腹地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进步的结晶。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学术界分歧很大,目前尚无公认的定论。主要有防御说、集中说、地利说、礼仪中心说和政治权利说,当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第一种解释,也就是“城市兴起的具体地点虽然不同,但是它的作用则是相同的,即都是为了防御和...
唐朝的高适与王昌龄边塞诗比较[摘要]高适和王昌龄都是盛唐时代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盛世里,孕育了他们的理想抱负和创作天才。他们和其他盛唐边塞诗人一道,共同把盛唐边塞诗推向创作高峰。由于生活在同样的时代环境下以及他们的生活经历与关注对象有所同又有所不同,在诗作题材上有相似又丰富多彩、各有侧重,在形式上又各有特点与擅长,但都能拓展诗境、别开生面,这就决定了他们的边塞诗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在这里,本文也就造成高适和王昌龄两者边塞诗创作异同点的原因作了一番探究。[关键词]高适王昌龄盛唐边塞诗比较诗歌是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值得一提的是,《诗经》...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摘要:从唐中央与藩镇两方面来分析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认为中央权力的衰弱是藩镇滋生的基础;君主举措失策、使用非人导致藩镇做强做大;藩镇自身力量的强大是其长期同中央分庭抗礼的先决条件。关键词:唐朝藩镇割据君主失措奸佞误国藩镇坐大唐朝藩镇割据对抗中央,是由封建专制统治的固有矛盾所决定的。在封建统一的国家里,必然含有封建割据的因素。当统一因素衰弱时,割据势力便乘机发动战争,掠夺土地,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唐在安使之乱以后,以河北三镇为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大者连州十于,小者尤兼三四”。①自此唐王朝一扫之前盛世景象,中央无法控制,只得行“姑息之政”以求苟安。藩镇如毒瘤,使...
一戌大定乐舞名;乐名。武舞。唐朝(西元618~西元907)宫廷乐舞。又名《大定乐》、《八纮同轨乐》,属立部伎。唐太宗(西元627~西元649)平定辽东时所做。又一说,此舞系高宗(西元650~西元683)时所作,出自《破阵乐》。高宗于龙朔元年(西元661)三月一日,召李勣、李义府、任雅相、许敬宗、许圉师、苏定方、阿史那忠、于阗王伏阇及上官仪等,宴于城门,观看屯营新教之舞,名曰《一戌大定舞》。舞者一百四十人,披五彩文甲,持槊。该时,高宗正欲亲征辽东,故以此舞象徵用武之势。﹝参考《新唐书‧礼乐十二》、《唐会要‧卷三十三》、《通典‧卷一百四十六》﹞同义词:大定乐广义词:武舞相关词:破阵乐一曲ich’ü舞名;乐曲名。日本宫廷雅乐舞乐名之一。系...
谈中国历史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绪 论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特色1.透过与周边民族的血统交融,汉民族本身不断地注入新血前进,虽在过程初期有所冲突,但大体上历史潮流的方向是民族融合2.融合的重点是文化而非血缘,突显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质是「兼容并蓄」二、继秦汉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帝国:隋唐1.汉帝国与欧洲罗马帝国东西辉映,但结果不同A.罗马帝国因蛮族入侵而瓦解后,欧洲从此陷于分崩离析,未再统一过B.汉帝国的崩解,经历了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分裂动盪,但胡汉民族融合却开启了隋唐统一的盛运2.以政治威望、军事武功、经济富裕、文化发达四美兼备的强大国力,深为亚洲各国欣羡仰望,中外关系互动不绝3.英国史学家威尔斯认为,在七、八、九三个...
肃宗在灵武即位后,唐朝便立刻开始了反击。同时叛军内部也一再更换领导人。形势似乎对唐有利起来了,可是唐又一再失误,这才有了双方的持久战。唐肃宗在灵武的准备工作好了,一切条件都具备了--话说回来,就是不具备,也得要反击了,何况,玄宗不也有话么,他要等到"克复上京"才肯彻底罢手。虽然肃宗并不一定有这种想法,因为怎么都是他来主持大局,所以玄宗这句话也不必太认真。然而,叛军占领两京的问题,不能无限期的拖下去。灵武,要反击!㈠、元帅之争说是元帅之"争",当事人却是没争过。但在这件事的背后,确实有一场"争"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肃宗在灵武安稳下来,各处征兵又差不多赶到,而且郭李二人也已来到灵武,加之至德元年十一月初八,回纥兵到达带汗谷,与郭子仪...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诗中的"哥舒"便是本节的主人公,哥舒翰。这个倒霉蛋,比封常清、高仙芝更可怜,因为投降了,后来又被安禄山杀害了。哥舒翰也是一员蕃将,世居安西,父亲是突厥突骑施哥舒部的后裔,母亲是胡人。年轻时的哥舒翰颇有些任侠气质,《旧唐书》说他"好然诺,纵蒲酒",《新唐书》则说是"重然诺,纵蒲酒长安市"。虽然一字之差,但给人的感觉就大大不同了。重然诺,有言有果,好然诺,就不一定有果了。老子云:"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孔子云:"慎于言而敏于行。"都是这个意思。好许诺的人不一定可以实行,这常见于政治家或者政客们的行为,所以像皇帝许给大臣们什么免死、封侯之类的话,基本上就是个牙疼咒。但侠客们不能如此,他们...
事情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安史之乱的起因。经过开元年间的励精图治,天宝年间的玄宗一下子松懈了下来。不想,他、唐朝乃至整个天下都为他的松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只用了一年,安禄山就攻到了长安。唐军虽然有反抗,并且安禄山途中也没有特别的顺利,但总体上却是呈现出一面倒的势态。这就好像一个大汉正往前走着,忽然从天上飞来一个不明物体,重重的砸了一下脑袋。结果大汉被砸晕了,伸出手来胡乱抓了一气,最后仍抵不住头晕目眩,咣当倒地……开元与天宝,几乎就是唐玄宗奋发有为和怠于朝政的分界。不过也只能说是"几乎",因为开元后期玄宗就已经有这个苗头了,李林甫开元二十二年列入宰相中一员,似乎是发出了某种信号。这意味着,此前以张说、张九龄为首的文治集...
怛逻斯之战前奏:小勃律之战后,高仙芝在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击败了朅师,不久又击败了石国。击败石国用的手法和崔希逸破吐蕃是一样的,先约和,再趁人不备突然袭击。不过崔希逸是无奈之举,他是真的想和,而高仙芝就是以此作为诱敌手段了。这件事的详细经过见于唐书西域传中,而高仙芝本传中却没有仔细写,原因多半是怕破坏将军的好形象。想来也是为了顺应玄宗所倡导的开边之风,高仙芝主动请求讨伐石国,石国当然抵挡不住,便求和,"仙芝遣使者护送至开远门,俘以献,斩阙下",虽然话也不多,但我们总算得知高仙芝是派人在护送石国国王的时候把他抓住并斩首。此战,高仙芝轻松获胜,"虏其王及部众以归,悉杀其老弱",并且把石国的很多宝物都收入了他自己家的金库中,从而向他的...
和一般王朝相比,唐朝非常有个性,一下子就兴盛起来了,然后又一下子衰落下去--兴则万国来朝,衰则一落千丈,都属于突变。前一个"突变"有机会再说,先说说这后一个"突变"。这个突变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本文只写到安禄山被杀为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公元756年六月十三日,一些大臣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大明宫,准备早朝。尽管昨天人数就已经减少很多,据说十无一二,但总会有人来不是?然而,他们忽然间发现,不但自己的很多同僚没有到,就连宝座上的皇帝都不见踪影,整个朝堂之上空空荡荡,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于是所有到场的人们面面相觑--皇帝去哪了呢?他们不知道,就在他们刚到大明宫不久之前的几个时辰里,在这个漆黑的黎明,昨天还下诏说要御驾亲征的唐玄宗,带着...
一直以来基本上被认作是个无能昏庸之辈。这里想为他正一下名,实际上,李治非但不无能,而且是个非常合格的守成之君。之所以显得无能,一来他的性格的确是比较柔弱,二来,也是因为他夹在了两个太强的人当中--历史上能有几个人可以与唐宗并列?历史上又有几个女皇?高宗皇位的得来,印证了一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李治曾经有过夺嫡的念头吗?也许梦里有过吧,但醒来之后,自己也好生奇怪,怎么会做出这样的梦?于是擦了擦汗,又躺下了。然而李治何曾知道,他做的这个梦,却是李泰一直日有所思却总是夜中不得的梦:虽然父皇一直摆出偏爱自己的样子,可是就是不行废立之事。要命的是,还有那个魏征,当初父皇没登基时反对父皇,现在又反对我,就连大臣像我行个跪拜之...
唐代的绝代双"娇"--长孙皇后和则天皇帝唐代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朝代,那个时期的女性在中国历史上是最解放的,体现在各个方面,因之,唐代不但男子英才辈出,而且还出了绝世双"娇"--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和历史上的"千古一后"。有人曾经评过,说如果对应千古一帝的评选(当然事实上不可能有个全民投票选哪个是千古一帝),再来个千古一后的评选,那么长孙皇后当选的概率是很大的。纵览中国古代的皇后们,像有名的吕雉、窦太后、卫子夫、贾南风、独孤皇后、长孙皇后、马皇后乃至慈禧太后(皇后是没当成,但太后好歹也是个"后")……太多了,但真正以贤德著称的却没几个,而且很多当皇后时没什么名气,但当了太后却颐指气使起来。像窦太后,当皇后时倒没见怎么样,而当了太后之后,便...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