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空性观( 03-30)
佛教空性观——北京大学哲学系演讲(2010年6月24日上午)思考题1、学习空性有什么必要?请引用中观五大因来说明,佛教中怎样抉择万法皆空?你对此能生起定解吗?2、为什么说现代物理学的发现,比前一代物理学家更接近空性?它又有哪些不足?这种观点与佛教有何相似之处?这对你的认识有什么帮助?3、为什么说佛教跟其他宗教相比,有不共的超胜之处?请从大悲、智慧两方面进行分析。4、如果说究竟实相中一切皆空,那我们的起心动念、佛陀的功德庄严又从何而起?怎样才能通达这种境界?5、学习这节课后,你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什么变化?主持人致辞:今天非常荣幸能请到索达吉堪布,给我们讲一讲藏传佛教的思想。堪布这次能来北大,是一个很殊胜的因缘。大家都知道,藏传佛教有许...
基督教徙谈佛教( 03-30)
基督教徙谈佛教,本文从网络自动采集,不代表本站观点,多元时代,文章内容请自行评判。此文作者:龚天民 第一篇认识佛教最重要的「空观」教义第二篇阻碍基督教发展的五大原因~佛教教义与基督教的冲突第三篇基督教与佛教有何不同?第四篇基佛问答五题第五篇基督教需要「中国化」吗?第六篇耶诞节与印、日、中三国异教徒归主第七篇基督徒可否研读佛经?第八篇基督徒可否祭祖?第九篇釜山赶鬼记第十篇达摩不是阿罗本或多马第十一篇传道人最好懂些佛教第十二篇从天主教的祭祖说起第十三篇基督徒与天主教徒可否通婚?第十四篇认识佛教的祭祖第十五篇认识佛教徒的受戒第十六篇从臺湾佛教的所谓「精进佛七」说起第十七篇向死人供饭或插花有何不同?第十八篇看佛教圣严法师论超荐死人...
早期的大乘佛教( 03-29)
「大乘佛法」兴起的因缘: A.日籍平川彰的三大源流说:11.由部派佛教而来的发展→大众部、说一切有部的教理为大乘多所採用。2.佛传文学(赞佛乘)→使用超越教理的文学表现,来强调佛陀之德无量,智慧通晓一切,其心无边际等。23.佛塔信仰→由非僧非俗的佛塔集团中出来。 B.印顺导师的见解:甲、(《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12~13):一、由对佛的「遗体」、「遗物」、「遗迹」等事相的崇仰,激发「求佛」、「见佛」, 嚮往于佛陀的宗教信行。二、佛陀过去生中修行的事迹(「本生菩萨行」),不只是信仰的,而是佛弟子现 前修学的好榜样。三、探究佛与阿罗汉的不同:1、大天五事。2、佛不在僧数。...
弘一法师的弘法之道( 03-25)
弘一法师的弘法之道弘一法师(1880-1942)是近现代着名的高僧。他精研佛学,严持戒律,能诗善书,广弘佛法,以大乘菩萨的慈悲心为众生随机说法;还通过诗文、书画、曲谱等形式善巧方便地弘传佛法,身体力行地践行人间佛教。他那高深的佛学造诣和超凡的艺术才华以及严格的持戒典范,倍受僧俗各界人士的尊崇与敬仰。居士戒律庄严道风弘一法师出家后,常慨叹僧界之所以往往为世人所指责或辱骂,那是因为僧人不守戒律的缘故,因此发愿毕生精研戒法。“以戒为师”是佛陀将要涅槃时对弟子的教诲开示,戒律是僧人和教徒关于日常生活与宗教修行时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可以止恶扬善、觉悟人生、提升道德。戒律是佛法的生命,只有严持戒律,佛法才能久住世间。弘一法师起初研究《有部律》,...
中国佛教传戒规范的形成( 03-25)
佛法是从东印度传来的,初入中国时,并无什么传戒仪式。据佛教史籍记载,当时度人出家,只为其剃发披服缦衣,即无条相袈裟③(参见《释氏要览》上),以不满五人,不能受具。大概只用三皈、五戒、十戒迭相传授而已。到了曹魏嘉平二年(250)时,昙摩(柯)迦罗(《高僧传》卷一意译作“法时”)来到洛阳,见众生未秉戒法,乃于白马寺译出《僧祗戒心》作为戒本备用。并请梵僧立羯磨法受戒。这是中国依律传戒之始。魏正元年间(254-255)安息国沙门昙帝(谛)在洛阳译出《昙无德羯磨》,中国才具备了羯磨仪式。中国僧人受具足戒,一般认为以朱士行为首次④(《僧史略》上),也即是曹魏正元年后不久。东晋时(317-420),出家僧尼渐多,道安始提倡严肃戒律。他认为佛法东流...
佛教戒律及其信仰实践的神圣性建构( 03-25)
佛教戒律及其信仰实践的神圣性建构中国佛教戒律是印度佛教戒律与中国传统伦理结合的宗教规范体系。它作为佛学“三藏”之一,是佛教修持与佛教实践中最为重要的行为规范。佛教传来中国之后,渐渐与儒家文化相会通、融合,并在隋唐时代形成中国佛教的律学,接着有中国律宗及禅门清规的产生。佛经之中,如《华严经》、《法华经》、《维摩经》、《大宝积经》、《般若经》等都有关于菩萨修行的行仪规范与行为准则。宋代以后渐兴的禅门清规,虽然大多是规定丛林内部的组织、纪律,也有规约个人行为的内容,同时也汇聚了历代禅师的嘉言懿行,对于僧侣乃至世俗民众的个人修养也有极为重要的训诫作用。所以,戒律之学,既是佛教信仰的宗教行动规范,亦是每一个修习佛教者必须修持的基本功课,更加重...
太虚大师,中国佛教现代化转型的先知( 03-25)
太虚大师在他的时代为中国佛教指明道路。今天,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大师是中国佛教现代化转型的先知。民国初成立时,太虚颇为振奋,以为改革佛教的时机到了。他说:“今日之中华民国,既度入世界时代,政教学术无一不变,佛教固非变不足以通矣!”太虚本人豪情满怀:“脱有马鸣、龙树、无着、天亲其人,乘此世界文明过渡之潮流,安知其不能化而为世界佛教之中兴与全盛时代乎!人能宏道,非道宏人,历史第为英雄之谱牒,宁不信哉!”1太虚向第一届国会所呈《上参众两院请愿书》,显示出他理想中“民国”政治下的宗教权利。吁请贵院:根据信仰自由一条,实行承认政教分权。凡佛教范围内之财产、居宅,得完全由佛教统一机关之佛教总会公有而保护之,以兴办教育、慈善、布教等事业。...
佛教戒律与弥勒信仰的关系( 03-25)
佛教戒律与弥勒信仰之关系一、前言弥勒是继承释迦正法的娑婆世界的第一个未来佛,也是现居兜率天宫的弥勒菩萨。作为以弥勒为崇拜对象的佛菩萨信仰体系的弥勒信仰,既是对弥勒未来佛的信仰也是对弥勒菩萨的信仰。这个信仰体系包括了未来佛信仰形态、弥勒下生信仰形态以及弥勒上生信仰形态。2弥勒信仰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不论在印度还是中国的佛教历史上都有深远的影响。正如季羡林先生在《敦煌吐鲁番吐火罗语研究导论》一书中所说:“在小乘佛典中他(弥勒——笔者注)出现,在几乎每一部大乘佛典中都有他。这一方面充分说明了弥勒菩萨或弥勒佛在佛典中,也就是在佛教中的重要性。”3弥勒是大小乘共同崇拜的对象,弥勒信仰不仅是佛教最早形成的宗教信仰样式之一,也是贯穿整个...
关于推动中土僧团“依律行事”的思考( 03-25)
关于推动中土僧团“依律行事”的思考佛陀制律的目的,从《摩诃僧祇律》卷一的归纳,实有十项:“是时舍利弗,偏袒而合掌,随顺转法轮,请问于最胜,彼住最后身,合掌请问已。尔时最胜告:尊者舍利弗,有十功德利,如来所知见,故为诸弟子,广制戒律仪。摄僧极摄故,令僧安乐住,折伏无羞人,惭愧得安隐,不信令入信,已信者增益,现法得漏尽,未生漏不生,正法得久住,开甘露施门。说是正法时,在于耕田林,舍利弗请问,世尊答如是。”2因此,笔者以为,正因为源于前节所分析之佛教律学在中国所遭遇之先天性“水土不服”,流布则“南橘北枳”,维护且“孤掌难鸣”,行持尤“举步维艰”,弘扬又“孤寂落寞”的命运,因此在中土弘扬律法,推行律制,须根据中国之实际,教界之现实、社会之适...
中国佛教律制衰微之因试析( 03-25)
中国佛教律制衰微之因试析 佛教三藏初入中国,内容上系经论先行、戒律缓至。因此,初期中国佛教就严格的意义上说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存在明显缺陷。由于缺少如法的皈依和受戒形式,其僧人也就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僧人,因为中国僧众缺乏与之相应的佛教毗尼之内在思想行为规范以及僧团修学规制,结果造成中国早期佛教僧人给人以似僧非僧之印象1。对此,佛教界高僧大德可谓忧心忡忡。东晋佛门龙象庐山慧远大师在给昙摩流支的信中,就曾经感慨“佛教之行,先行上国,自分流一来,四百余年,至于沙门德式,所阙尤多”,因而“不得究竟大业”2。而为罗什大师赞誉为中国“解空第一人”的僧肇大师也充满惆怅地感叹“自大教东流,几五百载。虽蒙余晖,然律经未备。先进明哲,多以戒学为心,然方殊...
弘一大师律学思想之缘由( 03-25)
弘一大师那个年代,在旧有的意义体系崩溃之后,传统中国人得以安身立命的传统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方式逐渐瓦解,个体被抛入一种极其陌生而混乱的现实情境,这是转型期的独特景观。在一个中心散落的时代,整个社会以及身处其中的知识分子群体仿佛被强行置于命运的交叉路口无家可归,出现了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多重危机。作于1916年左右的《月》、《朝阳》歌中有这样的句子“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惟神,惟神,惟神!创造世界,创造万物,锡予光明,锡予幸福无疆。观朝阳耀灵东方兮,感神恩之久长。”对终极的彼岸世界的渴慕可谓了然。这两首歌中的“灵光”、“神”,虽然...
新疆多种宗教的并存与传播( 03-25)
新疆多种宗教的并存与传播新疆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早在伊斯兰教传入前,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多种宗教,就相继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新疆,与当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一起在各地流传。伊斯兰教传入后,新疆不仅继续维持了多种宗教并存的局面,而且又有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传入。  在外来宗教传入以前,新疆的古代居民信仰本地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及由原始宗教发展而成的萨满教。至今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都还程度不同地保留着原始宗教和萨满教的观念及遗俗。  公元前四世纪前后,产生于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即中国所称之祆教(俗称拜火教)经中亚传入新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祆教流行于新疆各地,吐鲁番地区尤...
关于佛教的一些问答( 03-24)
问:法师,你觉得把佛教考证来考证去好吗?晓:第一、宿习冥授类,比如南齐太学士江泌――有的本子上写作汪泌――的女儿,自九岁开始,忽然闭目静坐诵出“佛经”,这在当时是很轰动的事儿,惊动了朝庭,被皇上“诏见”,直到十六岁死去时,总共诵出二十一部三十五卷,从僧祐法师的《出三藏记集》以下历代经录中都记载这件事儿。这是宿习。还有冥授的,比如说《高王观世音经》,这部经是元魏时一个叫孙敬德的人,造了尊观音像。后来他被贼人抓住要杀头,晚上“忽如梦睡,见一沙门,教诵救生观世音经”,“令诵千遍,得免苦难”,晚上孙敬德就诵了一百遍,直到要行刑时终于诵够千遍。杀他时,刀子砍下去却断成了三段,连换了三次刀,刀子都断了。监司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丞相高欢,高欢“乃为...
中国藏族宗教现状概况( 03-24)
中国藏族宗教现状概况曾传辉为了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和我的博士后工作报告,我于2002年7月至9月间,先后在青海、西藏、四川三省区对我国藏区宗教与社会现状进行了调研,走访了所到各地省、地(市)、县的民宗局、统战部及重要寺院20余座,采取参观、访谈、座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搜集到大量资料。现据此写成几篇内容相关的考察报告,就教于方家。一、综述在我国56个民族中,藏族是一个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目前我国在藏族聚居区建立了1个自治区、8个自治州和2个自治县,并与蒙古族、哈萨克族、羌族联合建立了2个自治州。根据2001年4月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数据推算,藏族人口约541万,...
佛教禁忌有哪些?( 03-24)
佛教禁忌综述佛教综述佛教是世界性宗教之一,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分成两大主流:一大主流为流传于东南亚一带,包括锡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高棉(柬埔寨)、寮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和我国云南边境地区,以锡兰大寺派为传承的上座部佛教,即南传佛教;另一主流,经中亚向北沿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汉地,后来传到韩国、日本、越南,7世纪时开始传入我国西藏地区,属于北传大乘佛教。两大主流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南传佛教之三藏经典原用巴利语传写,佛教徒偏重实践;北传佛教之三藏经典原用梵文书写,佛教徒偏重义理的发挥。按照其传播地区的语言划分,分为巴利语系佛教、汉语系佛教和藏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即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