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对什叶派的态度( 09-26)
奥斯曼帝国对什叶派的态度-民族史奥斯曼帝国对什叶派的态度编者按:众所周知,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把逊尼派哈乃斐学说奉为官方学说的国家。无论在制度设计上,还是在意识形态的构建上,奥斯曼的统治者们很大程度上都是按照逊尼派的学说行事的。而在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上,什叶派确实常常处于被政府压制的地位,他们的声音在很大程度上也不被主流的逊尼派学者所认可。在16世纪的时候,什叶派的学者为了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不得不把自己伪装成逊尼派。否则他们很有可能因此而被奥斯曼政府所惩罚。这确实很容易让人相信,奥斯曼帝国自始至终都对什叶派持敌视态度。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文\\徐伟杰编辑\\张帅自立国伊始,奥斯曼对什叶派的...
吐蕃和黑衣大食在中亚的斗争( 08-22)
吐蕃和黑衣大食在中亚的斗争-民族史吐蕃和黑衣大食在中亚的斗争西藏地区与西亚的交往久远而绵长,早在吐蕃尚未崛起之时,阿里的象雄便和波斯帝国便被商路联系在了一起,“天珠”极有可能便是这条“宝石之路”上的一个商品或货币。同时,阿里地区象雄的国教—苯教和波斯国教—祆教(拜火教)间也存在颇多相近之处。随着阿拉伯帝国崛起灭亡了波斯帝国,以及吐蕃吞并了象雄,两个大帝国的疆域开始比邻,两国的关系也从单纯的贸易往来演进至争霸、对抗和联合。对于吐蕃和阿拉伯帝国关系,史料记载细碎而凌乱,这恰恰说明二者在中亚地区的争斗,均处于强弩之末的状态,能够取得多大的进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手抵抗的强弱。阿拉伯帝国疆域扩张...
阿拉伯人男女为什么都戴头巾,都有什么作用?( 07-17)
阿拉伯人男女为什么都戴头巾,都有什么作用?-民族史阿拉伯人奇怪的头巾,都是干什么用的?可以区分谁是贵族在西亚各国,无论是什么阶层的男人出来总是戴着头巾。在很多国人看来,这种情况非常的奇怪。其实这是当地特殊的风俗习惯,在他们看来很正常,不过其他人看着奇怪罢了。最重要的是,这些人的头巾各式各样。有的颜色鲜艳,有的则是纯白色,其实这也是有讲究的。那些头戴鲜艳头巾的人,基本上都是贵族成员。一、由于高温情况,不得不戴着头巾阿拉伯人戴头巾的原因和印度人差不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防晒。西亚地区常年气候干燥多风沙,温度也是比较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戴着头巾既可以防晒,又可以防风沙。至于头上的头箍那就是用来固定头巾...
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区别及形成过程( 01-08)
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区别及形成过程-民族史逊尼派承认四大哈里发和以后的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哈里发的合法性;什叶派则认为只有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伊斯兰社会应该由阿里及其后裔领导。什叶派是少数派。同样都是信仰伊斯兰的兄弟国家,它们为什么会死磕了1000多年?起因要从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去世之后说起。正是由于穆罕默德去世之后的权力真空,致使两大派系开始了长期的死磕。一、穆罕默德女婿阿里是整个事件最关键的因素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之后,开始了一系列的东征西讨,最终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在战争的过程中,穆罕默德的几位助手和他的女婿阿里同样战功赫赫,这留下了很大的隐患。穆...
什叶派和逊尼派为什么纷争不休?( 01-08)
什叶派和逊尼派为什么纷争不休?-民族史经常关注穆斯林的朋友,肯定对逊尼、什叶两派并不陌生。这两大伊斯兰教派纠缠千年,矛盾延续至今。为什么什叶派和逊尼派会产生这么大的矛盾?在上一节《地缘政治65:伊斯兰为什么会分裂为什叶和逊尼》一文中,云石君已对两派分裂的原因做了介绍,简单点说,就是伊斯兰创教初期的两大阿拉伯势力:倭马亚家族和哈西姆家族为争夺哈里发位置爆发内讧,进而使伊斯兰教也分裂为以倭马亚为领袖的逊尼派和以哈西姆为领袖的什叶派。这是伊斯兰两大教派分裂的触发点。但也仅仅只是触发点罢了。毕竟这种政治斗争什么年代都有,引发意识形态冲突也不足为奇,但随着争斗结束,获胜一方自然会凭借自身的政治权力,将...
西班牙伊斯兰时代始末( 11-08)
西班牙伊斯兰时代始末-民族史西班牙历史上曾是伊斯兰国家,西班牙天主教是如何将伊斯兰教彻底消灭赶跑的?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西班牙是一个纯粹的天主教国家,但在历史上却曾经经历了几百年的穆斯林统治。那么遥远的西班牙为何会被穆斯林征服,强大的伊斯兰教又为何会被赶回北非和西亚呢?伊斯兰教创立之后,阿拉伯人借着宗教的力量席卷了西亚的文明世界,占领了从埃及到波斯辽阔的疆域。但是阿拉伯人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在强迫北非的游牧民族柏柏尔人信仰伊斯兰教,并裹挟着柏柏尔人在公元700年左右,渡过狭窄的直布罗陀海峡,前往西班牙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两块大陆的衔接处就是直布罗陀海峡当时在西班牙进行统治的是西哥特人...
回族姓氏大全( 11-06)
回族姓氏大全-民族史谈回族历史介绍回族有哪些姓氏人数最多的回族十三姓:纳、马、撒、哈、沙、赛、速、忽、闪、保、木、苏、郝。回族有多少姓氏,至今未有准确的答案。从现有的一些常见姓氏及笔者收集的回族姓氏资料,估计有500个左右。从这些姓氏资料中发现,回族入口虽然少,但姓氏数量较为可观,通常的汉姓,回族有,古老的汉姓,回族亦有,而一些传统的回族姓氏,汉族很少甚至没有,使回族姓氏仍保持本民族的特点。回族姓氏十大排名是什么呢?回族人中马姓居多,有“十个回回九个马”的说法,西北地区是我国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做为中国回族第一大姓马姓,在这里表现的尤为突出。根据宁夏固原县(包括今彭阳县)...
五四运动中的回族英雄( 11-03)
五四运动中的回族英雄-民族史记回族英雄马骏清朝乾隆后期起,回族渐渐在政治舞台发挥影响。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回族也发挥过很多积极的作用。回族青年马骏是“五四”运动中革命青年的杰出战士领袖之一。他不但是刚毅果敢、直率豪爽、天真热情、坚强有为的青年战士,他更富有团结、领导、组织广大青年群众的才能。他那像洪钟一祥响亮的天才讲演,以动人的词令,为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高呼怒吼的声音震动环宇,显示出中国青年保卫祖国的决心和力量。把围绕着他的千千万万的广大群众,筑成了爱国的铜墙铁壁。成为卖国军阀们所恐惧而无法摧毁的团结力量,更成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长城。他那火热的爱国精神,和坚贞的革命意志,永...
清朝对陕甘战乱的镇压( 10-15)
清朝对陕甘战乱的镇压-民族史1862年5月,清廷命令多隆阿督办陕西军务,可是多隆阿的部队在途中被太平军所阻,清廷于是另派胜保带兵入陕。胜保被回军击败,却谎报战胜,清廷只好再命多隆阿进兵陕西。多隆阿于十一月抵达潼关后,胜保就被清廷解职及逮捕回北京审讯,由多隆阿负责在陕西与回军作战。1863年二月,多隆阿攻占回军在同州的两个重要据点羗白镇和王阁村,九月攻占苏家沟和渭城湾,杀死敌军一万七千多人。至此陕西回军被迫向甘肃撤退。多隆阿又攻击当地“顺天军”蓝大顺部,1864年4月1日,多隆阿收复盩厔,进城时遭流弹击中,5月18日伤重不治而亡。回族起事后,大量汉族从乡间逃入有清军和民团防守的城市逃...
陕甘回乱是怎么暴发的( 10-15)
陕甘回乱是怎么暴发的-民族史清朝同治年间,西北的官僚和地主对西北人民施行沉重的田赋。康熙六十一年,当时每正赋银一两之上加征“耗羡”二钱,以为政府办公费和官吏津贴之用。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实收的田赋增加到了正规田赋的160%。贫苦农民,无论回汉,已经无法生存。西北地区,清代一直战事不断,自从统治者发动新疆、西藏、金川、镇压白莲教等战役以来,兵差特别繁重。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对外割地赔款,对内需要筹措大量军费镇压各地农民起事,因而对农民的苛捐杂税和徭役更为加重。自太平天国江南起事以来,清廷丧失了最大的财政来源,财政压力就被转移到了北方。随着咸丰末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直隶遭受威胁,河南山东...
西北马家军与清末陕甘回乱的历史渊源( 10-14)
西北马家军与清末陕甘回乱的历史渊源-民族史西北诸马的先人,起先趁太平天国内乱,在西北起事,史称陕甘回变。后被左宗棠镇压,投降归顺清政府,参与镇压“回乱”,加官晋爵进而发家,他们先后依附和效忠清政府、北洋军阀和蒋介石等历代统治者。他们以“甘、河、回、马”(即甘肃人、河州人-今甘肃省临夏人,解放前临夏称河州、回族、马姓)这四条为用人标准,核心权力采取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封建继承方式,经数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左右西北局势的军阀武装。同治年间清政府在严厉镇压回族暴动的同时也对放弃武装的回族进行一定安抚绥靖处理,其目的是为了维持陕甘地区稳定,防范回族再次暴乱。其善后措施主要有:左宗棠安置投降回族时,把他们...
陕甘回乱导致人口死亡数量( 10-14)
陕甘回乱导致人口死亡数量-民族史据相关史料统计,陕西在动乱前总人口约1400万;甘肃、宁夏、西宁动乱前总人口约1900万。动乱后,陕西总人口700万左右,甘肃、宁夏、西宁总人口400万左右。估算陕甘回乱,导致陕甘地区损失总人口至少2300万左右!而汉民被屠杀约2000万,回民被屠杀约600万!陕甘地区回族的组织形式大都是教坊制度,以清真寺为中心,以掌教、阿訇为中心,一个教坊大概3000人,这完全是集团化运作。回族民风强悍、宗教抱团发展,一旦与汉人发生冲突矛盾,立马就有教众一起帮忙。而汉人往往比较分散,顶多是宗族化小规模团队,武装武力值太低。这也是为什么在回乱冲突中,汉人总数是回人总数3...
满清政府镇压消灭回乱( 10-14)
满清政府镇压消灭回乱-民族史清政府此时意识到回乱问题的严重性了,任由回乱发生,怕是在西北地区的统治权利就不保了。于是赶紧命令直隶提督成明率军从山西来救援。但回人民兵众,成明大败,逃跑了。清廷催钦差大臣胜保率军入陕,但同样屡战屡败,不是回民对手。1863年,多隆阿率部由河南入陕,才暂时压下了回民的势头。1864年,太平军二次入陕,在周至打死了多隆阿。1867年,由于地方官员对镇压陕甘回民起义束手无策,清王朝不得不另调闽浙总督左宗棠接任陕甘总督。授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催其迅速北上,督办陕甘军务。左宗棠采取的战略方针核心是“先捻后回”、“先秦后陇”,关键则是“不令捻回合势”。左宗棠抵达陕甘...
陕甘回乱时代背景及民族背景( 10-14)
陕甘回乱时代背景及民族背景-民族史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割地赔款阶段:1856年-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末期:1851年-1864年;广西大成国起义末期:1854年-1864年;捻军起义战中期:1852年-1868年;云南回民起义战中期:1856年—1873年;四川李永和、蓝朝鼎起义战中期:1859年—1865年。清王朝为镇压各地起义战争,需要筹措巨额军费,于是加紧了对包括西北地区在内的尚未遭受战争破坏地区的搜括。苛捐杂税相继繁兴,贪官污吏也借机勒索,而这些负担全部落到了陕甘各族人民的头上,苦不堪言。回族和汉族在宗教信仰、生活习性、价值观上完全不同等;在经济上,回族地主、工商业者也因与汉...
陕甘回乱事件起因及发展( 10-14)
陕甘回乱事件起因及发展-民族史1862年5月,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部联合捻军直逼西安,蓝朝柱起义军也由四川进入汉中。起义军进入陕西,地方政府组织团练抵御。而地方团练中有几百名回勇,其中任武、赫明堂曾参加过云南回民起义,这两个人也一直在密谋再次起义事宜。于是他们鼓动回民群众,杀死团练训导赵权中等,然后逃回老家。回老家途中,部分回勇因砍购竹竿与汉人发生争执,被当地团练打死了两名回人。回勇跑到华州告状,知州却说:“你们这些回人勾结长毛太平军,意图谋反,打死一个,就少一贼。”官府不闻不问的态度,让本来就感觉憋屈的回民更加愤怒,再加上任武、赫明堂立刻利用这个借口,鼓动回民造反,于是数万回民组成了回...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