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双方的伤亡情况( 12-03) 在苏联,它叫做卫国战争。在德国,它叫做东线战争。1941年6月22日到1945年5月9日,整整1418个日日夜夜,两个世界级工业强国以死相拼,从北极圈打到高加索山脉,从伏尔加河打到欧洲心脏地带的易北河,战线绵延几千公里。每场重大战役,双方都投入百万大军,坦克数千辆,火炮数万门。参战的士兵来自整个欧亚大陆数十个国家,平均每天都有数万官兵伤亡,一直打到一方的国土全部被占领,武装力量几乎全军覆灭。战争彻底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并且把胜利者打成了超级大国,曾经主宰半个地球的命运五十年。战争的双方对这场战争有着不同的称谓。在苏联,它叫做卫国战争。在德国,它...
二战苏德战争时日本为什么不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12-03) 日本早就筹备对苏作战,这也是关东军存在的最大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1年6月,苏德战争暴发,数百万德军入侵苏联!一路打到莫斯科,但是为什么日军不北进进攻苏联,配合德国一举打垮苏联呢?反而让苏军调动远东部队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重创德军,最终彻底扭转了二战苏德战场局势。简单说无非两点原因,一是日本高估了苏德战争期间苏联驻远东的军事实力,经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战役的教训,不敢轻举妄动,二是迫于英美对石油等战争资源的控制,日本必须南下,无力北顾苏联。1941年6月,在尚未完成征服英国的战略目标之前,希特勒急不可耐地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开始大举进攻苏联...
布达佩斯围城战( 11-27)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苏联终于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刻,掌握了苏德战争的主导地位。苏联向西推进,德国及其仆从国军队一败再败。匈牙利就是德国法西斯的仆从国,1941年,匈牙利霍尔蒂政府加入德意日轴心国,成为德国的盟友。苏联红军如滚动的铁轮,1944年10月29日,苏联红军开始进攻布达佩斯。一百多万军队被分成两个机动集团行进。计划是将布达佩斯和其他地区的德国及匈牙利军队分割开来,11月7日,苏军进入20英里外的布达佩斯老城郊区,可谓兵临城下。12月26日,苏军切断了连接布达佩斯和维也纳的公路,50万军队完成了对布达佩斯包围,受纳粹支持的“国家领导人”萨拉希·费伦茨...
喀秋莎和珲春张鼓峰( 11-26)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是世界范围流传度很广的苏联歌曲,喀秋莎(俄文:Катюша)是俄罗斯很常见的女生名字叶卡捷琳娜(Екатерина)的爱称,这首著名的苏联歌曲就是描绘了一位叫喀秋莎的少女对离开家乡去保卫边疆的爱人的思念。这里所说保卫的边疆实际上位于中国珲春张鼓峰!张鼓峰事件,是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苏两国之间围绕着张鼓峰、沙草峰这两个高地进行的一场军事冲突,伪满军也卷入了这场冲突。张鼓峰事件后苏军趁机进占全部张鼓峰,将其划为“苏满(中)界山”,并将其在洋馆坪一带的控制区推进到图们江边,仅给中国居民留出一条通...
二战:进攻苏联是正确的战略选择,德国失败也是必然的结果( 11-22)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德国和苏联迟早有一战,希特勒进攻苏联,其实不过是为了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大家都听说过巴巴罗萨计划,它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发生于1941年6月22日—1942年1月苏联及东欧地区。1941年6月22日,德国做出重大战略决议,在对英国作战的制空权,久久拿不下的局势下,决定不惜撕毁在1939年8月23日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东边的苏联发起最猛烈的进攻。对于二战的欧洲战场,我们通常认为是德国在横扫一切,吞并各国。但在苏德战争爆发前或者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之前,欧洲战场上其实是有两位霸主。除了横扫...
普京禁止“将苏联和纳粹德国的角色混为一谈”( 01-29)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新思潮,比如“二战是德国和苏联共同发起的”,西方社会在不断强化是英美战胜了德国纳粹,相应的,俄罗斯高调纪念二战胜利65周年、70周年、75周年。不同的视角自然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为了尽量看到全貌(假定您想看全貌的话),我们先回顾一下绥靖政策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绥靖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
二战德国攻打苏联的时机正确吗?( 12-22)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伙同仆从国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集结了190个师共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袭击,苏德战争(苏联卫国战争)全面爆发。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德国和苏联迟早有一战,希特勒进攻苏联,其实不过是为了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二战的欧洲战场,我们通常认为是德国在横扫一切,吞并各国。但在苏德战争爆...
中途岛海战历史题材电影《决战中途岛》( 11-11) 好莱坞灾难片大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的二战巨制《决战中途岛》,讲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的那段历史。气焰嚣张的日本海军,和严阵以待的美国海军的巅峰对决,是电影的重头戏。好莱坞二战题材电影向来以故事细节精准、服装道具考究闻名于世,《决战中途岛》更是一部呕心沥血的佳作。为更加真实与全面地还原中途岛战役的历史细节,制作团队光是花在收集和研究历史影像资料的时间就长达15年。故事从日军奇袭珍珠港讲起,将重点放在中途岛战役的整个过程。指挥这场战役的日美两位大人物分别是日本帝国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和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切斯特·威廉·尼米兹,这两...
苏德瓜分波兰后,英法为什么只对德国宣战而不对苏联宣战?( 09-13)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在16天后苏军越过波苏边境实施了对波兰的进攻,波兰在两面夹击下宣告灭亡。波兰被苏德瓜分,但英法却只对德国进行了宣战,完全无视了苏联,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第一:苏法同盟的破产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形成从1933年至1938年,随着德国的强势崛起,围绕着德国一大圈的欧洲各国开始感受到了战争的危险。在德国的西面,以法国为首的小协约国体系开始形成。而在德国的东面,领土超级庞大的苏联也担心日益壮大的德国会威胁到自己,从而采取尝试与法国组建同盟关系来压制德国。但显然,当时的法国面对苏联抛来的媚眼并不感冒,德国的扩张势在必行,不打西面...
一战和二战的关系:本质上是同一场争斗,分了两次打而已( 07-13) 一战和二战本质上是同一场争斗,分了两次打而已生活在2018年的中国人都能感觉到,人类历史又到了一个重大关头。昨天看到这样一段话:短期变化,大家看到的是事件。中期变化,大家看到的是趋势。而长期变化,我们必须能够看到结构。对,2018年,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现象,比如中美贸易战,有人热衷于谈论事件本身,有人看到了背后的趋势,但是,真正影响我们这代人生存方式的,是那些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变化。人类历史的结构性变化,发生了很多次,但是对我们今天影响最大的一次,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战结束时候的巴黎和会。那一代人,和我们今天一样,分明知道自己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参加巴黎和...
二战德军投降是在5月8日还是5月9日( 07-13) 二战结束时,为什么德军搞了两次投降仪式?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地在法国兰斯向盟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帝国走向了终结。那么5月9日发生在柏林的投降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两者都是真的。当年由于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苏联与其盟国之间一直存在着明争暗斗,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德国实际上在二战结束时进行了两次投降仪式。随着盟军在1944年和1945年取得的胜利,战场上的形势越来越明朗,美、苏、法、英在德国投降条件的问题上出现了各自的想法。但到1945年4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在柏林碉堡自杀身亡,他的独裁统治血腥终结之时,军事或政治投降的签署将如何进...
《开罗宣言》二战中国外交的最高峰( 07-13) 《开罗宣言》二战中国外交的最高峰1943年秋后,同盟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苏德战场和北非、地中海战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中国军队在中国战场消耗和钳制了大量日本陆军主力,敌后战场的抗日军民逐步开始了局部反攻。从全局看,战争主动权已转入反法西斯盟国手中。但处于穷途末路的德、日法西斯军队仍在顽抗,企图拖延战争时间,苟延残喘。在此情况下,中、美、英3国为进一步加强合作,协调彼此间的军事行动,以加速击败日本法西斯,推动反法西斯战争早日结束,并就战后重建等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定于11月下旬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首脑会议。中国方面对此次会议极为重视,会前做了充分准备。11月中旬...
《开罗宣言》:重要历史回顾( 07-13) 《开罗宣言》:重要历史回顾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开罗宣言》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英国、中国和苏联的结盟,由于四国的联手才消灭了疯狂法西斯的进攻,结束被蹂躏的耻辱历史。四国首脑人物大家再熟悉不过,但那些在战争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背后英雄,同样值得大家铭刻于心。电影中硬汉胡军演绎的密码破译高手叫石剑锋,实则他的原型叫池步洲,出生福建,早年家贫,在19岁的时候前往日本东京大学学习机电专业,后来又在早稻田大学工学部学习。他在日本期间结识了日本女子白滨英子并结为伉俪,也就是电影中由韩雪主演的江户英子。他们一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而并不是电影中二个孩子。池步洲为何被南京国...
二战德国对苏作战计划为什么叫“巴巴罗萨计划”( 05-10) 腓特烈一世的绰号是红胡子,巴巴罗萨(barbarossa)即为意大利语的红胡子,意思是这位入侵者残杀无辜,血染红了他的胡子...提起“巴巴罗萨”,想必大家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二战期间,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在横扫欧洲之后,将矛头指向了苏联,而统帅部制定的对苏作战方针就是“巴巴罗萨计划”。然而,这个名称并非是空穴来风,希特勒之所以用这个代称,其实是为了纪念德意志帝国史上的一位皇帝——腓特烈一世。腓特烈一世,德意志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国王,也是第一位受到罗马加冕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而“巴巴罗萨”这个外号则来源于他的红胡子。曾有传言是意大利人的鲜血染红了他的胡子,因...
帖木儿的诅咒:战争就会降临( 04-13) 谁敢移动我的尸体,战争就降临。——这就是著名的帖木儿的诅咒。图:帖木儿影视图一、帖木儿,绰号“跛足帖木儿”,十四世纪的中亚霸主,他在40年间先后征服了察合台汗国、花剌子模、阿富汗、波斯、土耳其,北伐金帐汗国,南征印度,西讨奥斯曼,构建了一个从帕米尔高原横跨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的超级大帝国,史称帖木儿帝国。图:帖木儿画像帖木儿对东方的明王朝虎视眈眈,1404年(永乐二年)11月27日,帖木儿亲率精兵二十万,悍然发动了对明朝的“东征圣战”,却在第二年2月暴毙于东征的路上。帖木儿死后,尸体用各种香料浸泡涂沫防腐,最后用亚麻布裹好,放进了棺椁下葬于撒马尔罕(今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