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之乱准噶尔本是西蒙古的一支。明朝时,西蒙古称瓦剌。15世纪中叶以后,喀尔喀蒙古势盛,屡次兴兵征讨瓦刺,迫使其放弃漠北西部领土,不断西迁。17世纪初,瓦剌逐渐形成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四部总称“卫拉特”,也称“额鲁特”、“厄鲁特”。其大致分布是:准噶尔以伊犁河流域为活动中心,杜尔伯特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两岸,和硕特活动于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土尔扈特则游牧于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及其以北一带。四部各有首领,互不统属。但出于共同抵御外敌和协调各部之间关系的需要,四部首领经常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会盟,即“丘尔干”,逐渐形成为松散的联盟。时至17世纪40年代,由于沙俄不断南侵和诸部牧场紧张,加之准噶...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继而率军西征。1209年,高昌亦都护(王)巴而术阿而忒的斤(即前述之高昌回鹘首领)毅然杀死西辽派往该地的“镇守官”,率先归附蒙古。成吉思汗以其为第五子,并将女儿许配给他为妻。接着,蒙古大军灭西辽,越太和岭(今高加索山),攻人钦察,进掠斡罗思(今俄罗斯)南部边境地区。成吉思汗西征,历史七年,蒙古铁骑踏遍中亚以及里海周围的欧洲地区。1225年,成吉思汗将其征服的土地,分授给三个儿子:长子术赤统辖今里海以北及原花刺子模王国的领土;次子察合台统辖东至伊犁河流域,包括焉耆以西地区,西至阿姆河流域的土地;三子窝阔台统辖准噶尔盆地北部、阿尔泰地区和蒙古的西部。另外,由于最先降服蒙古,高昌亦都护被允准保留自己的领地...
唐亡后,直到西辽建立,新疆出现喀喇汗王朝、于阗李氏王朝、高昌回鹘王国等政权。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我国内地先是五代十国争强,接着又是宋、辽、金对峙。在这一时期,新疆地区也出现了三个地方政权,即喀喇汗王朝,于阗李氏王朝和高昌回鹘政权。9世纪末到13世纪初由操突厥语族语言的诸民族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它以喀什噶尔和巴拉沙衮(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之托克马克)为中心,辖有塔里木盆地西部和部分中亚地区。喀喇汗王朝的首领多冠以“桃花石汗”(当时西域及其以西诸国对中国的通称)的称号,并把其所辖地区称为“下秦”,即中国的一部分。9世纪中叶,于阗摆脱吐蕃统治,恢复了尉迟家族在该地区的统治。912年,尉迟僧乌波为于阗王,“自称唐之宗属”,随以唐朝国姓李氏为...
道教在新疆的复兴情况与佛教大体相同。它也是随同内地官兵、商贾和百姓的到来而得以复苏的。由于当时进入新疆的军民以信仰道教者居多,所以道教在新疆取得了比佛教更大的发展。当时,大型的道教宫观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带有我国多神崇拜传统的道教建筑,如万寿宫、关帝庙、龙王庙、城隍庙、娘娘庙等等,却遍布天山南北,数量之多仅次于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据《三州辑略》记载:乌鲁木齐及周围地区的道教宫观很多,如万寿宫、关帝庙、城隍庙、文昌宫、龙王庙、真武庙、文昌庙、魁星阁、财神庙。巴里坤会宁城有万寿宫、关帝庙;汉城有万寿宫、城隍庙、关帝庙等等,多达百余座。由此不难看出,道教在北疆地区发展之迅速。道教不仅在北疆地区迅速传播,在南疆地区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据《回疆通...
基督教又称“耶稣教”,是中国对基督教“新教”的专称。基督教是近代传人新疆的西方宗教之一。据《新疆图志·交涉志》记载: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喀什瑞典耶稣教堂设于疏附县北关,男教士三人,女教士四人”。这是关于基督教传人新疆的最早的汉文记载。但据西方基督教会20世纪初的一项调查,在19世纪最后的二十年,瑞典行道会的传教士到达南疆地区,在那里同其他传教士一起传教近四分之一世纪。1892年,行道会进入喀什;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到1921年,在南疆地区已形成四个传教中心:喀什、叶城、疏勒和英吉沙,有传教士7人。这项调查还附列了新疆基督教的传教点和各传教点设立的时间:喀什,1892年;叶城,1895年;迪化,1908年;疏勒,1909年;...
藏传佛教即俗称的喇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后,融合当地的苯教而形成的具有藏族特点的佛教。藏传佛教传入新疆的时间,史无明载。唐代,吐蕃屡人新疆,与唐朝、大食争夺西域。虽然迄今还没有发现这一时期藏传佛教的文化遗存,但毋庸置疑的是,信仰藏传佛教的吐蕃在新疆的长期活动,必然把这一宗教带入新疆。近代以来在和田地区发现的藏传佛教的“欢喜佛”塑像,在吐鲁番地区发现的藏文佛经、马面观音、十一面观音等壁画,有人认为是10一11世纪藏传佛教的文物。但这一时期吐蕃早已退出新疆,所以我们认为这些文物应属唐代遗存。时间约为唐朝中晚期。这一时期,应是藏传佛教传入新疆的时间。有关藏传佛教在新疆的早期传播情况,目前尚不清楚。但从藏传佛教文物的分布可以推断,在和田、吐鲁...
伊斯兰苏菲派的玛合图木·阿杂木和卓的两支后裔在争夺新疆教权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两个势不两立的集团——白山派与黑山派。清代文献又称“白帽回”、“黑帽回”,或“白帽回子”、黑帽回子”。民族文字资料中称为“阿克塔克”(白帽派)、“喀喇塔克”(黑帽派),或“白柳派”、“黑柳派”,“白旗派”、“黑旗派”等等。这些名称都是人们根据两派的外在特征所起的,而不是本派的自称。按照苏菲派教团名称的一般规则,两派的正式名称应为“伊禅卡朗派”和“伊斯哈克派”。至今,以这两个名称自称的教团“伊禅尼耶”和“伊斯哈克耶”,仍是新疆地区两个重要的苏菲派教团。白山派和黑山派的名称大约出现于18世纪前后,但两派的分歧和形成却由来已久。玛合图木·阿杂木去世后,伊禅卡朗作为...
伊斯兰教在新疆的传播过程中,世俗统治集团与以“和卓”为代表的伊斯兰教上层结成了相互配合、相互利用的密切关系。伊斯兰教上层依靠世俗统治者的支持,扩大了伊斯兰教的传播范围,排斥了佛教势力,使伊斯兰教最终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传播范围的扩大,信教群众的增加,壮大了伊斯兰教上层势力,使其作为新疆的一种宗教政治力量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世俗统治者在伊斯兰教上层的配合下,打着伊斯兰“圣战”的旗号,攻城掠地,扩大了统治地盘,维护了统治权威,巩固了权力和地位,加强了对穆斯林群众的统治。随着伊斯兰教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和伊斯兰教上层势力的日渐强大,世俗统治者为了取得伊斯兰教上层势力的支持,不断赋予他们种种政治和经济特权。使伊斯兰教上层势力不断发展和膨胀,并...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