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境内的分裂活动由来已久,恐怖活动是分裂势力进行分裂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日趋恐怖主义化,其主要原因是新疆分裂势力与国际恐怖势力已经融为一体。由于地理因素,新疆与中亚相连,因之,新疆分裂势力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在地缘上靠得很近,受国际恐怖势力的影响,恐怖暴力即成为分裂主义分子进行分裂活动的主要手段。采用“和平方式”还是恐怖暴力形式进行分裂活动,在分裂组织中曾经有过争论。1997年,中亚地区的“东突”分裂组织召开会议,批判了艾沙的“和平斗争”主张。1999年12月,四十多个分裂组织的代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会议,统一了认识,要走所谓“暴力建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东突厥斯坦伊斯兰...
(一)20世纪80年代分裂主义分子制造的主要案例这一时期,分裂主义分子寻机闹事,他们往往利用日常生活中某些刑事案件以及党和政府实施的某些政策,煽动闹事。不仅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而且将黑手伸向大专院校乃至中、小学生,毒害青少年,妄图在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新疆掀起大浪,以实现其分裂目的。较典型的有以下案件:(1)1981年1月13—16日,叶城一清真寺失火,分裂分子乘机煽动暴乱案。清真寺工匠取暖不慎失火,是一责任事故,闹事头目艾买尔·托乎提却煽动为公安干警有意纵火。暴徒及其不明真相的信徒顷刻汇集,冲击地方政权机构,党政部门、公安局、广播站等严重受损。机关干部、干警、执勤部队等共一百五十多人被殴打,多人受伤,闹事最狂热时,约有八百人。分裂骨...
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我国的政治、经济均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在恢复经济、全面落实政策的过程中,新疆分裂主义势力蠢蠢欲动。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宽松,分裂主义势力乘机兴风作浪。主要表现如下:(1)在落实宗教政策过程中,被取缔的经文学校死灰复燃。此类经文学校,当初因为灌输分裂思想毒素,所以被取缔。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文学校开始隐现,办校之人尚存顾虑,选择办校地点比较隐蔽,主办人有阿訇、一般教徒,甚至学校教员,入学者以青少年为主。由于国家处于落实各项政策之中,此类私办经文学校的出现,并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更未进行干预。20世纪80年代中期,私办经文学校呈现大张旗鼓之势,一个阿訇即可教数百名...
1.20世纪50年代新疆的反革命暴乱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旧政权更替,矛盾交织,斗争复杂,分裂分子与国民党顽固派残余势力、外国反华势力等搅和在一起,其破坏形式主要有与新生政权对抗、发动武装叛乱等。国民党顽固派残余势力的叛乱,目的是要复辟旧政权,妄图东山再起,而分裂分子却是要分裂新疆,要把新疆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叫嚣“独立”。与国民党顽固派和国外反华势力纠合在一起的典型案例有乌斯满、尧乐博斯、贾尼木汗等在哈密、镇西、伊吾等地胁迫两万余名哈萨克族牧民暴乱;乌拉孜拜、司的克等胁迫万余名哈萨克族牧民暴乱。乌斯满叛乱,得到美国及国民党势力的支持。美国驻迪化领事曾派克斯顿和副领事马克南在新疆解放前夕,直接与乌斯满等接触,鼓动其对抗新疆和平解放,...
察合台文由于在部份辅音t、z、s与元音o和u、u、e、a等在字母表达上的不一致性,在近代已凸显出在学习上的不方便,故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便出现了改革式的老维吾尔文。老维吾尔文去掉了重复的辅音字母,曾加了数个元音字母,为维吾尔语文语词的书写增加了便利。但是原来维吾尔语文中吸收的大量的阿拉伯、波斯语借词,却仍按原来的形式书写。1949年建国后,对原有老维吾尔文字母的元音部份予以简化,使前后一共为30个字母。1954年新疆民族语文指导委员会又对上述文字中的个别字母做了修改,并且公佈了维吾尔文正字法,这便是使用到现在的老维吾尔文字母。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化政策的执行,新疆地方政府与当地在维吾尔族知识份子在着手改进老维吾尔文字母的同时...
维吾尔族除语言外,其文字表达形式亦是其表象文化的一大特色。一般而言,文字系统的出现,可分为自创与假借这两种基本形式。维吾尔文的发展与演变应属于后者。我国突厥语族诸民族本身具有文字使用系统的比例很高,但字母等书写符号基本仍属于向外假借的型态,且彼此之间的关联性是相当明显的。早在西元㈥、㈦世纪以后,漠北时期的突厥系民族(突厥、回鹘等),已发展并使用一套象形文字式的符号文字。这种被称为古代突厥鲁尼文(Runic)的字体,因多以碑文形式,在近代时期于漠北鄂尔浑河(OrkhonR.)流域、叶尼塞河(YeniseyR.)流域等触被大量发现而为中外学界所重视。鲁尼体突厥碑文的出土与解读,知名者如翁金碑、暾欲谷碑、阙特勤碑、阙利啜碑、苏吉碑、色楞格...
(一)、维吾尔语的形成和分类属性维吾尔语为维吾尔族的主体语言。依据我国大陆学界的区分,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中国境内的突厥语族分为西匈语支与东匈语支两个亚支。其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塔塔尔语、乌孜别克语、撒拉语等属西匈语支;柯尔克孜语、以及甘肃部份的裕固族(旧称撒里畏兀、黄头回鹘,即唐末西迁甘肃的回鹘的后裔,与维吾尔族保有一定的族属关系)语言属于东匈语支。一般论及维吾尔语的定位问题,多从阿尔泰语系(Altaiclanguagefamily)的发展与分佈着手。按阿尔泰语系与其同位阶的汉藏语系(Sino–Tibetanlanguagefamily)、南亚语系(Austroasiaticlanguagefamily)、南...
新疆地区旧称西域,自古以来便是我国西北民族与文化交流荟萃的十字路口。从西汉时期开始,新疆地区便成为中原王朝向西经略的重要目标与根据地。今日以天山南北路为主要范围的新疆地区,系为清干隆25年(1760年)平定准噶尔部与回部两地后,才正式成为清代的直辖领土。清光绪10年(1884年),清廷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新疆改制建省,此一规模尔后继续为国民政府所承袭。1949年新中国建政后,于1955年10月1日取消原新疆省建制,改为同省一级的民族区域自治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迄今。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为165万平方公里,几佔大陆总面积的六分之一,为中国行政区划中之最大者。按新中国建立后,由于与外蒙及前苏联重新勘定边界,将原新疆省北部阿尔泰山...
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是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是危害新疆社会稳定的罪魁祸首。1.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在新疆的传播泛伊斯兰主义也翻译成大伊斯兰主义,它宣扬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伊斯兰教国家。泛伊斯兰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首创者是阿富汗人哲马鲁丁,他针对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提出振兴伊斯兰教,主张建立统一的伊斯兰教国家、建立世界伊斯兰教联盟等。哲马鲁丁的超民族、超阶级、超国家的狭隘宗教观,被奥斯曼土耳其的国王阿卜杜尔·哈米德二世所利用。哈米德二世积极推行泛伊斯兰主义,大肆喧嚣将全世界的穆斯林置于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哈里发的统治之下。为了征服所有穆斯林,他在国内外多次发动战争,对异教徒和其他民族进行血腥屠...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