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历史:突厥人曾让唐朝低头12年,后反被唐朝三次灭国,西迁碾压西亚、欧洲( 10-19) 在古代,中原王朝如何在游牧民族的侵袭下生存与发展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便是强大的汉朝、唐朝、明朝,也曾在和游牧民族的战与和之间下了不少功夫。而每当一个王朝刚刚建立之时,由于国力尚未恢复,因此暂时的退让也算是个明智之举。就如汉初和匈奴和亲,是为了休养生息,以图发展,最终问鼎天下。而就算是曾经让万国来朝的大唐,却也曾受向一个游牧民族国家低头12年。但是,正所谓“男子汉能屈能伸”,一时的退让,只不过是为了更快的强大。可当时这个国家还是非常狂妄,在唐朝主动和好的情况下,依旧连年袭扰,掳走了北方不少人口财物。因而当大唐强大之后,唐军马上强势反击,把这个国家灭国...
唐朝历史:国都六次被攻破,皇帝九次被迫逃跑,后人为何还说唐朝强大?( 10-19) 大唐国都六次被攻破,皇帝九次被迫逃跑,后人为何还说唐朝强大?现在许多人都把大唐视作中国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也是最引以为豪的时代,与强汉并列,称“汉唐”。不过,有意思的是,终唐289年,首都长安六次在内斗亦或是外敌入侵时被攻破,皇帝九次逃难外地,狼狈不堪。756年,安史之乱,玄宗弃都而逃;763年,吐蕃进犯,直逼长安,代宗李豫走陕州;782年,节度使李希烈叛变,靖难之师哗变,德宗逃亡;881年,黄巢攻入长安,僖宗逃到成都;885年,神策军溃散,僖宗逃凤翔;894年,李克用进逼长安,昭宗逃往凤翔;895年、901年,昭宗又逃离京师;907年,朱全忠将昭宗劫持...
突厥和蒙古西征的导火索,是回鹘被黠戛斯灭后的西迁浪潮( 10-16) 突厥和蒙古西征的导火索,是回鹘被黠戛斯灭后的西迁浪潮现在,人们习惯于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分界点,之前主要是各文明区域的独立发展史,之后则是真正的“世界”史。如果考虑美洲、大洋洲,那么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人类的文明史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都聚焦在亚欧大陆(包括北非),亚欧大陆又可以分为中国、印度、中东、欧洲、游牧世界五大板块,而整个亚欧大陆的打通显然不需要等到公元1500年,而是在突厥人和蒙古人在世界范围内的西征之时便已到来。那么,突厥人和蒙古人的西征是如何起源的呢?1、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衰落公元8世纪的亚洲,是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两极并立的局...
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是李光弼还是郭子仪?( 09-28) 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为何是李光弼,而不是郭子仪呢?“安史之乱”是唐朝唐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当然,虽然安禄山、史思明等人的叛军一度攻占了唐朝的都城,但是,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最终还是被唐朝将领平定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说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是李光弼,而不是郭子仪呢?一首先,李光弼是中唐时期出色的将...
契丹人李光弼,为大唐平定安史之乱( 09-06) 李光弼是契丹人,为唐朝“续命”上百年,却受猜忌,郁郁而终唐朝前期国力强盛,边地民族慕风向化,纷纷表示归顺,加上唐朝推行开放、包容的政策,因此许多少数民将领为朝廷效力,也就是所谓的“蕃将”。但谁也没有想到,唐朝爆发统治危机时,有一位来自契丹的蕃将,为唐朝“续命”上百年!不过此人的下场却有些悲惨,被宦官迫害,郁郁而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此人就是唐朝的“中兴名将”李光弼!别看李光弼姓李,其实他是契丹人,“其先,契丹之酋长”。李光弼的父亲李楷洛在武则天时归顺,后来做到朔方节度副使、蓟国公。别看李光弼是“官二代”,但他年少时就很努力,一边习武,一边学文,“幼持...
吐蕃和黑衣大食在中亚的斗争( 08-22) 吐蕃和黑衣大食在中亚的斗争西藏地区与西亚的交往久远而绵长,早在吐蕃尚未崛起之时,阿里的象雄便和波斯帝国便被商路联系在了一起,“天珠”极有可能便是这条“宝石之路”上的一个商品或货币。同时,阿里地区象雄的国教—苯教和波斯国教—祆教(拜火教)间也存在颇多相近之处。随着阿拉伯帝国崛起灭亡了波斯帝国,以及吐蕃吞并了象雄,两个大帝国的疆域开始比邻,两国的关系也从单纯的贸易往来演进至争霸、对抗和联合。对于吐蕃和阿拉伯帝国关系,史料记载细碎而凌乱,这恰恰说明二者在中亚地区的争斗,均处于强弩之末的状态,能够取得多大的进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手抵抗的强弱。阿拉伯帝国疆域扩张...
唐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07-11) 历史上唐朝如此强大最终覆灭的原因是:1.安史之乱;2.藩镇割据;3.朋党之争;4.宦官专权唐朝618年建立,907年灭亡,唐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统一时间较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政治清明、军事强盛、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日趋衰败。唐王朝享国289年,共历21为皇帝。再强盛的封建王朝终有亡国之日,那唐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从以下方面分析一下:1、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后期,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反唐叛乱,唐朝从此由盛转衰。这场战争使唐朝实力大为下降,人口大量流失,给...
李世民杀兄弑弟逼父退位( 02-25) 李世民算得上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帝王了,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李世民雄才大略、多谋善断、勇冠三军、任贤用能古今少有,李世民赫赫武功、浩浩文治笑傲中华,李世民不乱杀人、李世民虚怀纳谏,以上都是后人评价李世民的溢美之词,但这些都不能掩盖李世民杀兄弑弟逼父退位这段历史。公元626年六月一个普通的一天,天空之中突然出现了一颗太白金星,两天之后,这颗太白金星又出现在了同一个方位。这种现象放到现在,也是天文观测的重点,绝对少不了人啧啧称奇、评头论足。放到古代,那更是不得了的、稀奇的大事情。古代朝廷有个部门叫钦天监,在唐朝的时候叫太史局,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天文台,专门负责...
唐朝嫁文成公主到吐蕃是无奈之举( 02-23) 松赞干布时期的吐蕃王朝实力强大,其势力范围向西到达了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东至四川盆地西缘,南至尼泊尔境内,向北至青海境内。吐蕃完全可以与大唐相抗衡,大有挑战盛唐之势。松赞干布看到突厥可汗和吐谷浑王都娶了唐朝公主,觉得自己未受到重视,便要求大唐也嫁一个公主给她。唐太宗没同意。松赞干布便借此机会,率领大军痛打一顿大唐庇护的吐谷浑,然后又相继攻克攻党项、白兰羌。然后又出兵到唐朝国界,进一步威胁大唐,据吐蕃史书《世系明鉴》记载,“赞普致书唐主曰:若不许嫁公主,当亲提五万兵,夺尔唐国,杀尔,夺取公主”。当然,历史上松赞干布是否说出如此大言不惭的话,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中国历史上的附属国( 02-23) 我曾经见过一种神逻辑:有人竟认为,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于是吐蕃就是大唐的附属国,更有甚者认为吐蕃就属于大唐了。恰恰相反,唐嫁文成公主到吐蕃,是无奈之举。在古代附属国的问题上,我们经常有错误认识,以为纳个贡、和个亲就是附属国关系了。实际上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别说和亲、纳贡,就是受天朝册封都不一定算是附属国。我们先得弄明白什么叫附属国。其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通过武力征服,扶植傀儡政权的半殖民性质;二是通过自己强大压迫感,迫使别国成为自己的保护国。这两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政治上丧失独立地位,军事上受制于人。以此来看,所谓中国历史上有20多个附属国,...
高句丽是如何一步步由强盛走向灭亡的( 02-06) 今天我们来说说高句丽这个牛逼到不行的国家到底从哪生出并一步步强盛而后又是如何自取灭亡的。许多人都知道朝鲜半岛曾经有个称呼叫做高丽(lì),高丽是其古代国家之一。然后还有许多人知道我国东北边曾经有个政权叫做高句(gōu)丽(lí),这个高句丽不仅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同时也间接把李世民给气死了。虽然他们都是历史上曾经存在于朝鲜半岛上的不同古国,但是由于名字相近,许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就会把他们混为一谈。说到高句丽的起源,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在汉朝的时候,他的东北边有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叫做北扶余(公元前239年-公元前58年)。像所有的政权一样,他们内部也有...
回鹘服饰对中晚唐汉服的影响( 02-06) 梳回鹘髻、戴金凤冠、穿回鹤装的晚唐贵妇及变体宝相花纹云头锦鞋,在唐朝非常流行。回鹘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即现在的维吾尔族的前身。在唐朝开元年间,回鹘曾一度是北方最强盛的少数民族政权。回鹘族人民与汉族人民,有着亲密友好的关系,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来往从未间断。回鹘族的服装,对汉族人民曾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在贵族妇女及宫廷妇女中间广为流行。回鹘装的基本特点略似男子的长袍,翻领,袖子窄小而衣身宽大,下长曳地。颜色以暖色调为主,尤喜用红色。材料大多用质地厚实的织锦,领、袖均镶有较宽阔的织金锦花边。穿着这种服装,通常都将头发挽成椎状的髻式,称“回鹘髻”。髻上另戴...
大唐和吐蕃盐州之战( 10-14) 在唐与吐蕃盐州之战,涌现出令吐蕃深为忌惮的三员唐将唐与吐蕃交战两百余年,两方均涌现出不少让对方深为畏惮,势欲除之而后快的军事小强。这类人虽非一方大员,戍边主将,甚至连何方人士,生卒年月都史书无显。却均在某次战役或某段时间给对手极其沉重的打击,让对手视为不可饶恕之恶人。今且列出唐军中最牛叉却最鲜为人知的三位,看诸位可认同否。史敬奉,灵武人。官职很小,其人也很瘦小,若不胜衣。但此人善驭奔马,拿着鞍勒,管它性如烈火,也能纵身制服。史书说他“矛矢在手,前无强敌”,应该是个很能打的悍将。素日里就与娚侄及童仆等二百余人随意游奕,一旦侦知吐蕃人马入寇,便分成四五拔人搞...
唐将王孝杰的征战一生( 10-13) 唐军将领被吐蕃抓获吐蕃首领说:像我爸爸,放了他一唐朝时期,名将辈出,群星璀璨,如李靖、尉迟恭、李勣、秦琼、侯君集、程知节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今天我说一个不太有名的将领,王孝杰。为什么要说他呢?因为他经历过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们知道,唐朝的疆域很宽广,达到了1237万平方公里,远超秦朝、汉朝和隋朝这些大一统王朝。不过,疆域宽广就意味着有漫长的边境线,意味着要在边境线上驻扎常备武装力量。王孝杰,就是活跃在唐朝与吐蕃边境线上的一名将领。王孝杰生于唐朝都城长安——附近的新丰县。唐朝有着浓厚的崇武氛围,因此王孝杰在少年时代就投身军伍,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
张守珪守瓜州对抗吐蕃( 10-13) 公元727年,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及烛龙莽布支,三下五除二攻破瓜州城,城中物资以及粮食被抢了个空,走的时候还顺手把城毁了。刺史田元献还没来得及跑路,就被他们给绑了。消息传到唐玄宗耳朵里,立马炸锅了。什么?连瓜州刺史都让人家给绑走了?我大唐天朝得脸怕是都丢尽了,你们谁去镇守瓜州?下面得文武百官,齐刷刷地低下了头,不敢吱声。平时踊跃发言的,今天甚至都怕被唐玄宗多看一眼儿。瓜州穷乡僻壤之地,过惯了安逸生活的朝廷命官想去才怪。就在这无比尴尬的氛围中,有一个人走了出来,此人名叫萧嵩,时任兵部尚书引河西节度使。你去?不,我可去不了。那你站出来干吗?我要推荐一个人去。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