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结论
唐代吐蕃在两百余年的递嬗演进,对于国土的整体规划与设计,经过本文的探究,可得一具体结论,即吐蕃王朝系由本部(包括五翼六十千户与藩国),以及mdo
khams(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康省),bde
khams三大部份所组成。其中以bde
khams部份成立最晚,且大部份得自于李唐土地,包括安西四镇、河西、陇右及剑南西山等地,再加上帕米尔高原地区及原已佔有的青海地区,形成由数位德论所分别管辖的「bde
blon khams chen po」。
「bde
blon khams chen
po」由五个单位形成,分别为东、西、南、北四道,加上原有的青海地区等。东道是原李唐的陇右道,李唐称之为吐蕃东道节度使,有以为其治所就在河州123,其下辖有dbyar
mo thang khrom chen po(雅莫塘节度使或鄯州节度使)、河州节度使(ga
cu
khrom),余失载。东道节度使主要负责对唐作战。西道是为安西四镇及帕米尔高原地区。李唐对吐蕃西道的称谓,由于李唐早于玄宗时期即已全部退出西域,没有交手纪录,因此有关讯息汉史料阙略。其下辖有勃律军镇(Bru
zha’i
yul
gyi
khrom)、于阗军镇及tshal
byi
khrom(萨毗军镇)等,余失载。西道负责与大食间的攻防与巩固西陲国防。南道是为川边南诏地面,原李唐剑南西山地区,负责与李唐剑南道及南诏的争战,下辖曩贡、腊城等节度使,余失载。北道则是原李唐的河西道,李唐称之为吐蕃北道节度使,治所可能位于凉州,下辖瓜州节度使(kwa
cu khrom)及凉州节度使(mkhar
tsan
khrom)。北道负责与回鹘间之争战与攻防,部份亦需支援东道之军事活动。原青海地区随时间与客观环境的变迁,由表面藩国名义,实质转为bde
khams的一部,将原有的五个khrom,包括最早成立的khri
bshos khrom、rMa
khrom等,均转由德论管辖。
上述青海地区、东、西、南、北等五道,各道各设有一位德论,由德论负责召集德论会议,德论及都护等三至四人不等,议决该道军政事务。其下所辖各军镇(khrom),长官为翼长(ru
pon)或将军(dmag
pon),由其负责召集召开军帐会议,成员包括将军、都护等,议决军镇内各州事务及相关军政等。军镇所辖各州,州置节儿,节儿以下有各级官员。其中必须述明者,由于吐蕃东、西、南、北等四道多为农业区,居民多集中于城镇,遂于州设节儿(rtse
rje),其下依吐蕃体制,设立万户、千户,部份则保留乡的建制,配合着要求佔领区人民必须蕃语、蕃服的措施,吐蕃所辖bde
khams各道终究走向吐蕃化一途。
吾人从吐蕃对军事佔领区的建制上看,不失务实且体制明确、简单,完全符合吐蕃本部地方建制的特色,即结合行政、军事、生产三位一体且容易动员、简单编制等。吐蕃将实施有成的本部地方建制,移植于青海地区,经实验多年后,在攻佔李唐河陇、剑南西山等地以后,再将吐蕃本部地方建制,扩张延伸到各军事佔领区,復因地制宜,创设新的机构及新的官吏,但均本乎吐蕃军政合一的原理而设立,实乃信而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