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如何管理广阔征服区域

上引文之「诸位德论」(bde
blon
rnams),显示吐蕃设有多位德论。原因在于吐蕃掌控青海高原以后,对外经略转趋活络蓬勃,顺利开展,历次征服了帕米尔高原、新疆塔里木盆地、李唐河西陇右,到剑南西山等地。由于地域辽阔,且征服的时间也各有不同,因此不可能仅由一位德论负责掌管上述疆域。笔者以为吐蕃于西元七六二年攻下陇右后,在李唐陇右道设置一位德论负责掌理,此即李唐方面所称唿的吐蕃东道节度使17。至七七六年打下瓜州,七八七年攻破沙州18,在原李唐河西道设立了另一位德论负责统管,此为吐蕃北道节度使19。另临李唐剑南道至南诏境,则设置一位德论负责统辖,汉史料称其为「南道元帅20」。至于新疆至帕米尔地区,则置一位德论负责管辖,是为吐蕃西道节度使。加上原青海地区的一位德论,共计五位德论。是以所谓的「bde
blon khams chen po」,就是由五位德论所管辖吐蕃历年征服得来的佔领区,简称为「bde
gams(khams)21」(德论所辖的地区)。此在《贤者喜宴》ja章中所着录<墀松德贊兴佛证盟第一诏敕>(bka’
gtsigs dang
po)上,得到印证。诏敕中提及将盟书抄本十份,分别置于大昭寺、桑耶寺、昌珠寺、王宫所属僧团、小昭寺、红岩三界不变解脱寺、勃律地区(Bru
zha yul)羊同地区(zhang
zhung yul)、垛麦(mdo
smad)及德论地区(sde?
blon ris)等之诸寺院僧团各赐乙份22。按墀松德贊兴佛证盟第一诏敕之文意,命将盟书抄本存放于吐蕃全境,包括边疆地区。其中垛麦(mdo
smad)系指垛康(mdo
khams)之地,即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康省境23。其下所连结者为sde
blon ris,此sde
blon之名词,就文意言,为各部落长官,由于sde在吐蕃本土就有六十个stong
sde,而且位于本部,因此不可能如黄颢氏所译之「各地方长官24」。笔者以为sde
blon似应为bde
blon之笔误,实际上指的是包括青海、河西、陇右等地区的德论。另方面《敦煌古藏文卷子》PT.16及IO.751,均载及垛康(mdo
khams)的长官为总管或总督(dbang
po)25。而bde
khams之长官为德论bde
blon,于此更证实了吐蕃将青海地区纳于bde
khams之中,更与mdo
khams有所区隔。

有关吐蕃在军事佔领区建制的发展历程,仍须述明者,在于吐谷浑于西元六七O年復国无望以后,吐蕃着手将吐谷浑归入版图后建制的发展过程。相关最早的纪录见于《敦煌古藏文卷子》<吐蕃大事繫年>鼠年(西元六七六年)所载:「ldom
bu khri bshos khrom ’tsald
par…」26。上引文之「ldom
bu」,为噶尔东贊之长子贊聂多布(mGar
btsan snya ldom bu ?-685);另匈牙利乌瑞氏(G.
Uray)以为「khri
bshos
khrom」是建于青海湖附近的军事行政区27。如是上引古藏文的汉译为:「贊聂多布建立青海湖地区的军事行政区」。另<吐蕃大事繫年>于龙年(七O四)记载:

dbyard btsan po yab rma grom gyi yo ti cu bzangs na bzhugs shing28

夏,贊普父王驻于rma
grom的约地居桑

由于古藏文之正字法规范仍不明确,因此诸如与ka与kha;kha与ga;ca与cha;ta与tha;pa与pha;tsa与tsha字母之间,会有互相通用的现象,因此上引文中之rma
grom,就是rma
khrom,为位于黄河上游区的军事行政区29。按「khrom」(军事行政区或军镇)为吐蕃于佔领区所设立的军政机构。《敦煌古藏文卷子》IO.751记载:

「so
khams kyi khrom ni dal / yul chen po’i dbus skyid cing dar
par…30

边疆地区的军镇相安无事,广大国土的中央地区幸福且繁荣。

上引文中明确将中央与边疆军镇作了对称,显示khrom乃专设于吐蕃边疆地区的军政机构。此军政机构的长官,由中央派遣具尚、论头衔等高级军事大员担任,统管该区的军事、民政等事务31

准上所述,吐谷浑于西元六六三年亡后,吐蕃相继于吐谷浑境内成立「千户」,復于六七六年后,设立「khrom」,分别有「khri
bshos khrom」及「rma
khrom」。由于吐谷浑境域辽阔,地数千里,笔者以为吐谷浑境内应不仅只有二个军镇,否则无法涵盖辽阔的区域,再者前曾提及论钦陵于青海地区设有「so
blon sde lnga」(边疆大臣所统之五区),其中二区,已知为khri
bshos khrom及rma
khrom,其他三区由于史料阙轶,无从查考。上述khrom(军事行政区或军镇)负责统管辖下吐谷浑诸千户、万户。由是,至少在论钦陵时期,吐蕃已在吐谷浑建立一套完整的统治体系。该体系系基于吐蕃本土的地方建制概念加以延伸,由千户、万户形成,各统归于五个khrom管辖,五khrom则归于so
blon(边疆大臣)管辖,so
blon则为大相下属。

至西元七五五年,李唐安史之乱作,西北边军内调平乱,吐蕃利用李唐边备空虚,越过唐蕃边界,数年之间,尽下陇右地区,直抵陇坻。《敦煌古藏文卷子》<吐蕃贊普传记>第八,记载当时吐蕃贊普墀松德贊(Khri
srong lde btsan 742-797)的功绩如下:

Chab srid che ste long shan la rgyud
yan chad // pyag du bzhes nas / mthong khyab khri sde lnga btsugs /
bde blon khams chen po gchigs gsar du bkyed do32
//

疆域广大,陇山山脉以上各部,均入于掌握。设置五个通颊万户,并新设立一个德论大行政区33

上引文中必须说明者,所谓的「mthong
khyab khri sde lnga」,王尧、陈践二氏译为「五道节度使34」,前文所提论钦陵于青海地区所设「so
blon sde lnga」,王尧、陈践二氏亦译为「五道节度大使35」。按mthong
khyab khri sde lnga之本义为「五个通颊万户36」,「mthong
khyab」(通颊)系吐蕃于边疆地区所设立的役职部落名称37,与「节度使」的职称、内涵、规模与地位,相去甚远,将mthong
khyab khri sde lnga译成「五道节度使」,显与实际状况不符。再者,论钦陵于西元六九九年自杀38,其所设立的「so
blon sde lnga」应成立于西元六九九年以前。而「节度史」之号,在李唐系于睿宗景云元年(七一O)十二月始有39,因此将so
blon sde
lnga译成「五道节度大使」,显然不符史实。特别是如是译法对学界有所影响,例如金滢坤氏就以此作为吐蕃早于西元六九六年,就开始在新佔领区设置五道节度大使的证据40。但事实上,既然连李唐节度使制都迟至西元七一O年以后始有,显然在七一O年以前,吐蕃就不可能仿李唐而成立节度使。更何况吐蕃仿造唐制设置节度使一说,颇值商榷,原因在于吐蕃于六七O年完全掌控吐谷浑后,若以仿唐制设节度使之说,则吐蕃要迟至七一O年以后,方正式完成统管吐谷浑之建制,其间竟需四十年以上的时间,笔者以为似无可能。因为吐蕃本部早已实施军、民合一的体制,实施己身执行有年且卓有成效的体制,何假外求于异国的军民合一制?而且在时间上又缓不济急,其理至明。

三、bde
blon khams chen po
的建制

如上文所述,bde
khams计分五个部份,分别为青海地区、陇右地区、河西地区、新疆帕米尔地区及川边临南诏等地。陇右地区的德论,是为吐蕃东道节度使,下辖鄯、河、兰、会、安乐、原、渭、洮、岷、秦、成等州,文献上记载吐蕃在李唐陇右地区所设的khrom,仅见于雅莫塘节度使(dbyar
mo thang khrom chen
po)41,及河州节度使42。前者有以为就位于青海湖东面或北面43、湟水之滨的原李唐陇右节度使的旧址44,汉史料载之为鄯州节度使45。后者之衙所则设于今日甘肃临夏46。杨铭氏、金滢坤氏均持此为吐蕃东道节度使驻跸之地47。由鄯州节度衙及河州节度衙相关位置研判,吐蕃于陇右地区应另设有其他的khrom,否则如何应付如此辽阔的新佔领区,只是史料阙轶失载。

吐蕃在原李唐河西道所设的德论,是为吐蕃北道节度使,河西道似因境接北胡,故称之为北道48。原李唐河西道下辖瓜、沙、肃、甘、凉、伊、西等七州。据《敦煌古藏文卷子》<吐蕃大事繫年>所载,吐蕃于西元七五八年攻打凉州,古藏文原文载为:「khar
tsan leng cu phyogs su dra ma drags par…发兵前往姑臧凉州49」,未见用「phab
pa」(打下、攻陷)的字眼,可见吐蕃于七五八年发兵攻打凉州未见结果。至七六一年,<大事繫年>载吐蕃攻陷凉州巴高(khar
tsan ba mgo)与交城守捉(ke’u
sheng)之地50。此似意味着吐蕃花费数年,仍未攻下凉州。直至代宗广德二年(七六四),吐蕃方陷凉州51,并掌控凉州整个地界,鄯州则早在七五七年陷落,李唐自此对河陇以西的国土,遭到阻绝,音讯中断,已无能闻问。然而尽管局势恶化,与中央隔绝,河西地区李唐军民仍继续顽抗,西元七六六年吐蕃陷甘州、肃州52;西元七七六年吐蕃陷瓜州53;西元七八七年,沙州方陷落54。相较于吐蕃攻佔陇右地区,于西元七六三年即已达成,其势先完成陇右地区的建制,达到巩固控制的目的,并进一步继续东向压迫邻接唐境,如是吐蕃东道节度史应于西元七六三年后未久应即成立。反观吐蕃攻略河西道的情况,则未若陇右道顺利,是以吐蕃东道节度使未能顾及河西道的情况下,吐蕃另立河西北道节度使,以便专职攻略河西道,亦可免除吐蕃东道节度使陷入东西两面作战的困境。就汉藏文献所载,吐蕃于河西道所设军事行政区有二,其一为mkhar
tsan khrom55,mkhar
tsan为凉州古名「姑臧」的藏文对音56,mkhar
tsan
khrom即指凉州节度使。吐蕃于七六四年打下凉州后,成立凉州节度使,任务有二,一为监视回鹘的动向、抵挡回鹘的突入;另一则为继续西向攻打河西道诸州。河西道的第二个军事行政区,系于七七六年攻陷瓜州后,所成立的kwa
cu
khrom(瓜州节度使)57,瓜州节度使下辖肃、沙、伊、西等州58。其余河西诸州,如凉州、甘州等则应辖于凉州节度使,由于凉州系一富庶的商城,为李唐原河西节度使的旧址,因此笔者以为河西北道的德论可能驻跸于凉州59

吐蕃于新疆、帕米尔地区所设军事行政区,匈牙利藏学家乌瑞氏以为设于罗布泊地区,名称可能是tshal
byi khrom(萨毗军镇),在于阗亦可能设有军镇,另在勃律亦设有名为Bru
sha’ i
yul gyi
khrom(勃律军镇)等60。其余在现今汉藏文献阙轶。按西域为吐蕃早期对外经营的地区之一,包括帕米尔高原、新疆、中亚等地。在时间上,稍晚于对青海地区的经略61。而且,吐蕃一直与大食竞逐西域,甚至于西元八世纪末叶、九世纪初叶,大食不但席捲中亚,还突入帕米尔高原,击溃瓦罕与勃律的吐蕃驻军62。面对大食持续性的军事竞争,吐蕃西陲的国防安全,势必成为吐蕃的重大军政要务。在汤玛斯氏所编译的古藏文文献中,提及德论行文于tshal
byi khrom chen
po,要求改善对法官保护措施的命令63。由此应可确证吐蕃于新疆、帕米尔地区设置西道节度使,统筹吐蕃西陲军政,应无可疑。只是对于吐蕃在西陲所设军镇之相关史事,除上述罗布泊地区、于阗及勃律地区可能设有军镇外,其余仍待进一步稽参考索。

吐蕃如何管理广阔征服区域 
  关于吐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