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汉语和阿拉伯语对外来词的借入,看中阿文化内涵

(一)
音译法

关于音译,有以下几点:

外来词刚被音译成汉语时,字型并不确定。因为这时汉语还只是新词汇的记音符号,不同的人在书写时往往选字也不同,而且由于各地方言的不同也会造成翻译差异。所以一个词就有不止一种的写法。但确定后的写法,一般以当时的标准语音为准,字也采用常见易懂的字,避免生僻字。

 

除了全译式音译外,节译式也是汉语音译的常用方法。节译式顾名思义就是只译外来词读音中的部分音素。被省略的部分多为弱音或汉语中没有对应字的读音。如梵语词袈裟——kasaya、舍利——sarira、和尚——upadhyaya;英语词胎——tyre、打——dozen、法拉——farad

 

人名、地名、货币、度量衡、化学元素多按词语出处的语言译音,但习用已久的不另译。如埃及Misr按阿拉伯语音译本应为米索尔,但现在仍用“埃及”一词。

(二)
意译法

意译词严格上虽不属于借词,但更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更能在汉语中生根。
因为音译词往往是多音节的,而汉语词的音节短
,单音双音较多;汉语本身是一种表意文字,文字中点滴渗透着意思。所以很多最初为音译的词,后来又改成意译。如英文telephone最初用其对音“德律风”译,后来通用译词“电话”;dictator最初译为“狄克推多”,后来改用日译“独裁者”。

汉语对于途经日本的外来词采取有取舍的接受。也就是说,如果汉语中有更好的译词则用本国的。例如英文soap,日文译作“石碱”,汉译“肥皂”。皂荚是旧时洗衣所用,soap又正好是用油脂和氩氧化纳所制,叫做“肥皂”恰倒好处,而不用“石碱”。

意译词按翻译方法可以分为整体意译和分部意译。这两种方法在意译中都十分普遍,数量也很大,举例如下:

整体意译:

浏览器

——

browser 随身听

——

walkman
电脑

——

computer  

分析汉语和阿拉伯语对外来词的借入,看中阿文化内涵    关于思想的文章:
版权 © 2017 民族史 www.minzush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