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的信仰及其思想渊源

3
《五分律》卷三,《大正藏》第22卷,第21页。

4
《大正藏》第22卷,第662页。

5
《大正藏》第22卷,第596-597页。

6
《摩诃僧祇律》卷七则云,诸优婆塞来诣比丘,欲礼拜听法,见如是事,心生不喜,便作是言:“阿阇梨,沙门之法,所为善行,当令不信者信,信者增信。而今所为悉皆非法,更令不信增长,信者心坏。”(《大正藏》第22卷,第286页)于在家信众对比丘从事戏剧活动的态度的记载截然不同。

1
《四分律》卷三五,《大正藏》第22卷,第817页。

2
《五分律》卷二六,《大正藏》第22卷,第176页。

3
《四分律》卷三五,《大正藏》第22卷,第816-817页。参见《十诵律》卷五七,《大正藏》第23卷,第421页。

4
《五分律》卷一八,《大正藏》第23卷,第121页。

5
《佛本行集经》卷四九、卷五○《说法仪式品》,《大正藏》第3卷,第882-884页。

6
[英]查尔斯·埃利奥特:《印度教与佛教史纲》,李荣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349页。

1
[英]查尔斯·埃利奥特:《印度教与佛教史纲》,李荣熙译,第202、352页。

2
《大正藏》第23卷,第844-845页。《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毘奈耶》卷一五亦载此事(《大正藏》第23卷,第988页),较简略,基本内容则相同。

3
《大正藏》第23卷,第1011页。

4
《大正藏》第24卷,第366页。

1
《十诵律》卷一五云:“佛在王舍城。尔时,王舍城人以龙雹因缘故,作一月会。最后日设会,伎儿作伎,应多与价直。尔时,六群比丘共相谓言:‘往看去来。’皆言随意,即便俱往,在一面立。遣人语伎人言:‘是中有所得物与我等分,若不与者,我坏汝会。’便即往语:‘汝所得物与我等分,若不与者,当坏汝会。’问:‘谁作是语?’答言:‘沙门。’问:‘何沙门?’答言:‘释子沙门。’伎人共相谓言:‘我等今牵观者心,伎乐已调,若有大乐师尚不能坏,何况释子沙门。不与汝分!’使即还报:‘不肯与汝分。’闻不与已,即张异衣作幔,异衣作障,异衣作敷,是中着白衣服,结加趺坐,辩才庄严,赞佛,赞法,赞僧圣戒。是中有人,从大众中起,试往看之,如是第二、第三,会处皆空,来就比丘。闻法得味,不复还去,是中即空。尔时伎人应大得价,即不复得,共相问言:‘彼中是谁?’答言:‘沙门释子。’即诃责言:‘是失沙门法,烧沙门法,尽夺我等所得财物。’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头陀,闻是事心不喜,向佛广说。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问六群比丘:‘汝实作是事不?’答言:‘实作,世尊。’佛以种种因缘诃责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不作净染衣着。’佛但诃责而未结戒。”(《大正藏》第23卷,第108-109页)案此段记载,应该是上述六群与乐人故事的另一种记录,云六群比丘仿照世俗乐人的做法,“张异衣作幔,异衣作障,异衣作敷,是中着白衣服”,虽未明确交代六群所演具体内容如何,但却也是一种极富戏剧意味的“赞佛,赞法,赞僧圣戒”的表演活动,与《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所记同,佛陀只是诃责六群“作净染着”,亦未批评六群从事伎乐表演。

2
《大正藏》第2卷,第746页。

3
《四分律》卷五二,《大正藏》第22卷,第956-957页。

4
《五分律》卷二六,《大正藏》第22卷,第173页。

5
“尼”字,据《大正藏》校注补。

6
《大正藏》第24卷,第366页。

弘一大师的信仰及其思想渊源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