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精勤研读华严宗经典,他对华严宗经典极为熟悉,在《与蔡丐因居士书》的信中,弘一法师指导学者如何研读华严宗经典,对华严经典如数家珍。弘一法师要求学者,“欲穷研华严,于《清凉疏钞》外,复应读智俨《搜玄记》及贤首《探玄记》”6,他认为三者各有所长,不可偏废。他在《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一文中,认为读诵研习《华严经》有两种方法:读诵时,要抓关键与核心;研习时要先疏后论。按照《华严经》的经义结构和华严宗的传统,《普贤行愿品》被认为是《华严经》的核心。弘一法师诵读《普贤行愿品》无数遍,反复强调诵读《普贤行愿品》的重要。关于先疏后论的研习方法,弘一法师指出应先研读《华严感应缘起传》、《华严悬谈》、《华严吞海集》、《华严纲要》等较浅显的经典,最后才读《华严合论》,如此由浅入深才能打好基础,准确有效地把握佛法义理。
弘一法师研究华严宗的着作非常多,现存的主要着作有《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西泠华严塔写经题偈》、《梦后书华严偈赠普润法师自跋》、《金陵刻华严疏钞题记》,以及散见于众多书信、题记、跋词等中的有关《华严经》和华严宗的论述。还主持出版《华严经疏论纂要》、点校《华严经注疏》等典籍。值得一提的是弘一法师编写了《华严集联三百》韵语一部,促进了僧俗对《华严经》的理解和《华严经》的流通
四分戒律为行
戒律是佛教徒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修行生活的基本要求,三学就以“戒”为首。弘一法师一生弘扬戒律,研究戒学,先有部律后南山律,尤其于南山律贡献巨大,被视为近代南山律中兴之祖。弘一法师弘律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初出家的弘一法师有感于僧界之所以为世所诟病,是以不守戒律之故,乃发愿毕生精研戒法,弘扬戒律,挽救佛教颓势。
弘一法师初出家,即读《
梵网合注》、《灵峰宗论》,发起学律弘律愿心。1920年春,弘一法师自日本得到古版南山灵芝三大部,翌年,依据四分律和南山、灵芝等人的注疏,始编《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同年得见义净三藏所译的有部律,及其所着《南海寄归内法传》,深为赞叹,认为这些着作较南山旧律为善;故《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第一二次草稿中,屡引义净之说,以纠正南山律。其后自悟到不可轻谤古德,遂又涂抹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经过多次删改,终于1927年正式刊印。以后虽不敢毁谤南山律,但对南山三大部还是未用心穷研,只是专习有部律,两年之中,编撰了《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自行钞》、《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犯相摘记》两部专着,写有《学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入门次第》一文,大力提倡有部律。其时从日本请回南山律的徐蔚如居士闻知后,力劝弘一法师改学南山律,于是法师遂有兼学南山之意,尔后法师弘南山律之意渐次增进,但真正学南山律,则是在七、八年后。1931年,弘一法师在佛前发愿,弃舍有部,专学南山。为了表示自己学习和弘扬南山律的决心,后来弘一法师还多次发类似誓愿。从此,弘一法师撇开用心十年的有部律,潜心探究弘扬南山律
,终成近代南山律中兴之祖。
自弘一法师发愿弘扬南山律至其往生的十多年中,法师做了大量传授、弘扬和研究南山律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办了南山律苑,以主要精力投身于弘扬四分律和南山宗的佛事之中。二是在各地作弘扬南山律的专题讲座,1932年11月在厦门妙释寺、l937年夏在青岛湛山寺讲《含注戒本》,又分别在厦门万寿岩和湛山寺讲《随机羯磨》;
l933年2月在妙释寺所作《南山律苑随讲别录》;1935年12月在泉州承天寺讲《律学要略》等等。三是写作了大量宣扬解释律宗的通俗文章,如《征辨学律义八则》、《略诵四分戒菩萨戒法》、《盗戒释相概略问答》、《受十善戒法》、《梵网经菩萨戒本浅释》等等,为弘扬戒律尤其是南山律宗起了重要的作用。
弘一法师出生于天津豪富之家,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家人还延请名师指点法师的诗词和书法,后来法师又到日本学习绘画和戏剧,加上法师天生的艺术禀赋,使得法师在音乐、演剧、诗文、绘画、书法、雕刻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并成为近代着名艺术家。法师出家后,也并非“摒弃诸艺”,而是随缘继续进行佛教艺术创作活动,创作了大量书法、绘画、音乐、诗词等作品,以艺术进行弘法利生的活动。
弘一法师出家后,尤其钟情于书法。弘一法师认为出家人最重要的还是要懂得佛法,研究佛法。在研究佛法的间隙,出家人也可以写写字,但不可用全副精神。如果书法写得好了,就可以以书法来广传佛理,弘扬佛法,这样对佛教是有利益的。正是秉着这种以书弘法的愿望,弘一法师在出家后创作了大量书法作品,弘扬佛法,广结善缘。法师将自己对佛法的体悟,融入到他的书法艺术中,写出的字也充满着佛陀的智慧与纯净,正所谓“清绝人间,了无烟火气息”,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弘一体。总之他出家后的书法处处体现出平淡、恬逸、高旷,这正是他所追求的佛境的恬静与冲淡,也体现了他佛缘的深厚。大师曾自评其书法:“无论写字刻印等,皆足以表示作者之性格。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弘一法师学戒精神
四字佛
六字佛
普通念法
丁 当 丁 当
丁 当 丁 当
┃ ┃ ┃ ┃
┃ ┃ ┃ ┃
阿 弥 陀 佛
南无 阿弥
陀 佛
迟缓念法
丁当 丁当 丁当 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