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佛教最重要的「空观」教义
佛教最基本及最重要的教义是讲「空」(sunya),并由此派生出许多佛教的重要教义。佛教所讲的空,绝非如基督教旧约圣经《传道书》所讲的空(传一
2),亦非如一般人所讲的「没有了」那种「无所有」的空(emptiness)。我们若能彻底瞭解佛教的「空」,便可说是已摸到了佛教教义的核心,对于我们向泰半信佛教的中国人传道时,会有很大帮助的。
对抗婆罗门教的世界观
我们要先从释迦牟尼时代的婆罗门教信仰(BrahmaiSm)说起。婆罗门教相信梵天神(Brahma)创造世界万物,并进入人的身体,而人成了梵天神的一部分,「梵即我,我即梵」。人若能苦修并不停念梵语
OM
咒文,最后,人的「自我」(Atman)或人的灵魂(Manas)便能与梵天神合而为一而得解脱,此称「梵我一如」,这有点像中国人所讲的「天人合一」说。
婆罗门教信多神多鬼多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神教。他们信天神(Dyaus)、太阳神(Surya)、雷神(Indra)、火神(Agni)、酒神(Soma)……,以及许多山川草木及无数动物等为神。古代印度人拜神时能随心所悦,选择自己所喜欢拜的神。在「宗教学」上称为「交换神教」(Kathenotheism)。中国人拜神佛时亦是同样情形,今天拜这个,明天拜那个,不一而定(信一神教的基督徒只拜一神,能专心敬拜,不会朝秦暮楚,三心二意的)。
当西元前第五世纪,佛教教主释迦牟尼出来传道时,立刻勐烈批评婆罗门教。他一面主张所谓四姓阶级平等,人人都可信他的新宗教––佛教:一面则极力否认有神的存在而推翻了梵天神造万物的信仰。因为婆罗门教祭司当权派用他们所信的「神」来束缚印度人民。他们宣称婆罗门祭司族是从梵天神的「头」所生,而第四阶级奴隶首陀罗族(Sudra)则是从梵天神的「脚」所生,最低级下等。其他第二武士阶级剎帝利族(Ksatriya),和第三商工阶级吠舍族(Vaisya。族又能称「姓」),则分别从梵天神的「臂」和「腿」所产生。
为了吸引婆罗门祭司族以外其他三阶级的人信佛教,释迦牟尼不得不大胆地来个「无神论」,否认和推翻婆罗门教的梵天神和所有一切神明。这样尤其对于第四阶级的奴隶族来说,正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这些人从古时起直至现在,仍被禁止相信婆罗门教(现称印度教)。对于第二、第三族人,当然也起了「宗教革命」的作用,他们实在也不想再做二等公民,永远被压在当权派第一阶级婆罗门族之下,低声下气,忍辱偷生。释迦本人属于第二阶级,也是在人的权下。
「缘起论」的教义
释迦牟尼的脑子很灵活,为了创立他的「无神论」,在参考了婆罗门教原有的,世界万物都不过是由「地水火风」等四大原素而成的教义后(此思想强调任何物都由此四大而成,如四大散去,此物即不存在),造出了一套诸法皆空的「缘起论」。这样,释迦牟尼反对婆罗门教的多神论,便有其教义上的根据了,他主张世界万物都无它的本体,不过是由「因」(Hetu)借着「缘」(Pratyaya)而生「果」罢了。例如苹果种子是「因」,种入地中,藉泥土、水分和阳光(缘)等的外缘后,最后便生出苹果树而结出苹果(果)。因此,一个苹果是由「因」藉「缘」而生的。再如一把木椅子,在未被造成前,木料是因;锯子、钉子、人工等是缘,最后才成为一把椅子。如再深入分析,锯木头的那把锯子也有它成为锯子的因缘。铁是因:人用力气、用烈火烧铁而打成锯子,则为外缘了【即使现代用机器制成锯子,仍需用铁(因),仍需用机器(缘)】。如再更进一步追踪,造锯子的铁也必有它成为铁的「因」,借着外「缘」的力量而才变成铁的(亦即铁的产生过程)。如此一圈圈、一层层的分析下去,每一样东西则都成了不过是借着无数的因和无数的缘所成罢了。但佛教始终答不出每一物的「第一因」究竟从何而来?因此,佛教的「因缘论」不可信。
佛教只想强调的是:万物(或凡物)无「实体」(Reality),仅仅都只是一种因缘和合而成的假存在而已。所以只是一种
Sunya 的存在。这个梵文
Sunya,中译「空」,译得不好,容易使人误会。难怪最近有一位八十四岁的臺湾佛教徒余绍坡先生大胆地提出异议说:「……常发现凡讲『空』字,就容易出毛病。『空』字在直觉意识中,很容易认为『空无,断灭』。用之则自误误他,不用则太太平平。」(见氏着「佛法义理中不应沿用『空』字」,臺湾佛教《海潮音月刊》,一九八五年四月)。这是笔者研究佛教四十年来,第一次看到有中国佛教徒如此勇敢地向佛教﹁空﹂观开刀的文章。本文后半段中还要引用他的反「空」文章。
关于万物(诸法)因缘生的教义,我们不得不引用佛经:「诸法亦如是,因缘合乃成,因缘离散即灭」(《增壹阿含经》第二「七邪聚品」)。对于「空」,佛经则说:「从缘生势,无有是处。从缘生者,则是无我,则是空也。从缘生者,则是无来无去,从缘生者,则非真实。」(《自在王菩萨经》卷上)经中之无我的「我」,乃指物的本体,亦即婆罗门教所讲的「梵我一如」的那个「我」(Atman)。
佛教有名的《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Rupa),意为「物质体,能看得见的形状或东西」(OutWard
Appearance, FOrm, Colour, Matter,
Thing)。空(Sunya)指「物无本体」(NOn-eXiStenCe––All
phenomena and the ego have no
reality)。「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即「凡能见之物均无实体(本体):凡无本体之物即是能见之物」,英文或可写成
The Rupa is Sunya; The Sunya is Rupa。
十二因缘与轮回
在原始佛教中,对于因缘的道理,释迦讲及最基本的「十二因缘」,以说明人为何会有生老病死等痛苦。十二因缘是:「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据说人因有无明(Avija),故「缘」行,因有行,故「缘」识……因有生,故「缘」老死。但如「灭」无明、「行」亦被灭……最后则生、老死亦被灭。佛教徒惧怕死后再去转轮回而再生于某一道(如畜生道),以后又要再死,死后又去转轮回而又再生,又再死,生生死死,永远不绝。因此,佛教徒渴望死后不再「生」,而能去这么一个地方,那个境界应是无生无死,佛教称它为「涅盘」(Nirvana
原文意是如灭火般的「被吹去」、「被消去」)。印度雅利安人系统的宗教思想都讲「轮回」,佛教也不例外。只是苦了原与印度雅利安人毫无血缘关系的中国佛教徒,也被捲进这个莫名其妙的轮回谬论漩涡之中,天天为自己死后的「再生与再死」愁苦忧烦,惶惶不可终日。十二因缘中的最原始元兇––「无明」,究竟从何而来?佛教居然无法清楚解答,只在佛经以外的《大乘起信论》中笼统地称无明是忽然念起。「以不达一法界故,心不相应,忽然念起,名为无明」。但这种无明来源说明是绝对无法令人信服的。由此可知十二因缘的道理真是漏洞百出,不能使人信服。
由于篇幅所限,恕不详述十二因缘的每一项含义。大致上,十二因缘的「因、缘、果」适用于人类。但似乎也能用于动物,因为它们也有生死,也会再去轮回变来变去。佛教甚至以为一切鬼神也难逃轮回之苦,或升或降,痛苦莫名。这也是受了婆罗门教火神阿耆尼等诸神鬼会堕落的教义影响所致。基督教根本不信轮回谬论,但中国佛教僧人却极卑鄙恶毒地硬说基督教的上帝也不过是六道轮回中的天道中的一神而已(三十三天,忉利天神),所以他(神)也会再堕落云云。实在含血喷神,令人髮指!
关于十二因缘。佛经说:「云何为因缘法,谓此有故彼有。谓缘无明行缘行识……」关于人的身体基本组织,释迦牟尼讲了「五蕴说」。「蕴」是集合的意思。五蕴是:色蕴(人的物质体)、受蕴(感觉作用)、想蕴(认识作用)、行蕴(意志作用)、识蕴(Vinana,人的心的本体)。要言之,人的身体是由「物质」(色蕴)和「精神」(其他四蕴)两大部分组成。
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