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说,圣经中根本没有所谓「炼狱」之说,人得救乃是因信主耶稣而称义,绝非由于用人的甚么方法而成。启示录第二十二章
11
节中一共提到四次「仍旧」,人之义与不义、洁与不洁,在人生前早经决定,死后绝不能变。我个人以为天主教的炼狱超度思想,大概是(1)受了佛教超度死人的影响,如「做七」;(2)为了开闢财源,使教会有钱用。
(四)马利亚无原罪成胎说(Immaculate
Conception)。天主教主张主耶稣之母马利亚本人,于其母腹中成胎之瞬间,由于神特别之恩典,以及救主耶稣之功劳,即成无原罪之人。一八五四年,教皇庇护九世正式发佈教谕,承认此教义。但,基督教及东正教(基督教之一系)却断然予以拒绝。天使向马利亚报信时,只称她为「蒙大恩的女子」,未称她为「无原罪的女子」。圣经岂不说「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因为众人都犯了罪」吗?(见罗五
12。)连马利亚也不能例外,因她是「人」,而非「神」。
(五)对马利亚崇拜(Mariolatry)。天主教自四、五世纪开始,便把主母马利亚看成是一位特别妇人,开始向她祈祷崇拜,用马利亚的名字,直接地向她唿求。更有人祈求马利亚之母安娜
Anna
请她向马利亚代求,再由马利亚向基督代求,此谓「三重中保」。十六世纪天主教的天特会议中正式规定马利亚是:「向自己所生之王代求的天后」。原来,在四三一年以弗所大会时,已正式承认马利亚为「上帝之母」(Mother
of God)了。但是,马利亚即是「尊主为大」,她与约瑟曾行「洁净礼」,他以后与使徒们一起祈祷主耶稣(路一
46;路二
24:徒一
14)。由此可见马利亚并非神而是人,不能受人崇拜,何况基督教只有一位中保,就是主耶稣基督(来九
15)。
(六)马利亚升天说(The
Assumption of
Mary),或称「圣母升天说」。天主教从第七世纪起,每年八月十五日,纪念马利亚肉身升天,教皇庇护九世于一八五四年定此为正式教义。一九五○年,教皇庇护十二世正式公佈,马利亚不单灵魂,连同肉体也一齐升天了,并以此为教会该年的最大圣诞礼物。不必说,找遍圣经,只记载主耶稣于復活后四十天升天(徒一
2),也无法找到马利亚升天说。
其他还有天主教所主张的功德说(Merits),敬拜已死圣徒、圣物及画像,天主教特有的圣经,以及圣餐礼中的饼和酒实在已变成基督的真身体与血的「化质誽」,和只有神父才能赦免人罪的「告解礼」(Sacrament
of
Penance)等等,都是与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不合,而不能接受的。我们或能说,天主教是混合几种不同信仰、思想与主义而成的一种混合宗教。在今天,许多基督教的神学院与圣经学院中有一门叫做「辨惑学」的课程,其中,把天主教也列入「异端」之内。既然天主教所传所行的,与圣经真理不合,背道而驰,一个正式悔改得救了的基督教徒,无论是弟兄或姊妹,是绝不应与天主教徒结婚,去随从他们的异端邪说及迷信的。单是「拜马利亚」一项,已使人受不了呢。
现在,让我们再看看另一方面。一个基督徒如要与一个天主教徒结婚,牧师当然不会为他们证婚,即使有牧师煳涂地为他们证了婚,而天主教方面却会立即宣佈他们的婚姻不合法、无效。因为「婚配礼」属于天主教七圣事中之一,只有神父才可为人行婚礼。婚姻如不受天主教所公认,那么这对男女就被看为是苟合了。而且,天主教会将会拒绝天主教徒的一方(或男或女)参与圣事。假如男女双方决定请神父证婚,而获得了特别许可,对于信基督教的一方(他或她),天主教要他(她)签一张声明书说:「甘愿准许他俩结婚后所生育的子女领受罗马天主教的洗礼,将在罗马天主教的学识裹和实践上把他们好好地抚养成人」。而且,信基督教的一方要甘愿放弃,不以基督教的道理去影响对方(丈夫或妻子),但对方却被允许来竭力感化信基督教的一方,使他(或她)丢弃基督教而改信天主教。
圣经警戒基督徒说:「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林后六
14)。既然如此,基督徒不单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更不应与天主教徒谈恋爱,以免将来不可自拔,自寻烦恼。每位基督徒应提高警觉,要防止从天主教徒来的各种试探与引诱,以至于失去自己的基督教信仰。近年来,天主教徒上自教皇下至教友,虽向基督教会展开笑脸攻势,但天主教的根本教义未有丝毫改变。最近有天主教教廷的文章说:「教廷重申天主教及教皇的信仰是不会错误的」,「如不接受这些教条的,就等于自动脱离教会」。
但愿与天主教搞所谓「合一运动」、「祈祷会」……等等的基督教教牧人员及信徒醒醒罢!不要再出卖主耶稣了。不要再让四百年前宁死不屈的马丁路德与其他宗教改革者们,在天上为你悲泣啊!
第十四篇
认识佛教的祭祖
不少人以为佛教是「偶像教」,因它充满了诸天神佛鬼怪群像,供人膜拜。但殊不知这种类似多神崇拜的信仰,是在释迦去世后四、五百年,大乘佛教兴起后,才逐渐普遍的。释迦牟尼本人只讲了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的道理。他的整个教理可缩成三个要点:(一)宇宙间无神。无超然者的存在,世界万物皆无非由因缘所成罢了。(二)人因有「无明」,故不明此缘起法,因而会有生老病死,要在轮回中受苦。(三)人靠着自己努力修行,至终可以脱离六道轮回之苦,最后进入那所谓无生无死的安稳涅盘境界。因此,原始佛教是彻底的无神论,释迦及他的弟子们不拜任何神明,唯靠自己苦苦修道而已。
印度佛像崇拜的起源
在早期的印度佛教中,对于雕刻或绘画佛像,认为是对释迦的一种亵渎行为。因此都只用某种记号来象徵佛陀(Buddha,中译「佛」,指释迦牟尼)。例如在佛陀伽耶(Buddha-Gaya)、Bharhut
Sanchi(均为地名)等地的佛教古雕刻中,用「法轮」象徵佛陀的说法,用「菩提树」代表佛陀的成道,用「足迹」象徵佛陀的游行佈道。佛经「阿育王传第二阿恕伽王第本缘」中,载有外道尼干陀人画佛像,佛教护法阿育王闻后大怒,竟在「一日中杀万八千尼干陀子于花子城」。
西元前三世纪末,许多希腊人在大夏地方建了大夏国,希腊文化遂不断地输入印度本土。据佛教界传说,世界第一尊佛像大概完成于西元前一五○年左右,当时西北印度有一位希腊人国王弥兰陀(Menada,
100~160
B.C.),信佛教后,因感无像可拜,遂由希腊召来了雕刻师,雕成了一尊希腊手法的佛像。初期的佛教美术品,受了希腊文化的影响,佛菩萨的面孔都像希腊人,且身穿毛衣,还有鬍鬚。日本佛教大学水谷幸正教授亦说:「希腊人佛教徒在阿特里那地方诞生了有形的佛像艺术作品,以前是没有佛像的,此外还有菩萨思想的展开,佛教的各种思想也受了希腊的影响」(见氏撰「佛灭后教团分派与各部派的教学」文章)。
西元二世纪半,印度的迦腻色迦王(Kanishka)即位,在此前后,佛教内部起了变动。有一部分人在教义及礼仪上,都有了新的解释与作法,演变结果,便产生了日后的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中许多特点中的一个特点,便是迷信释迦肉身虽死,但他的「法身」未灭;换言之,释迦就如「神」一般地能赐福加护信徒。其次,在宇宙间还充满了其他许许多多的佛,人都可以求拜他们。不单有无量数的佛,也有许多的菩萨(Bodhisattva),他们亦赐人幸福与快乐。总言之,在宇宙间有各种不同名称的「灵体」,人可以拜他求他,有求必应。于是,属于大乘系统的中国佛教也变成了多神教,而展开了连释迦本人也梦想不到的各种崇拜了。但属于小乘系统的泰、缅……等国,却只尊释迦佛一佛而已。
中国佛教崇拜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