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大乘佛教

「贪欲是涅槃,恚、痴亦如是,于此三事中,有无量佛道。」

●《小品般若经》卷一(T08,540a):

「若人已入正位,则不堪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已于生死作

障隔故。」

§6.6 方便易行的大乘:

§6.6.1
「佛法」的六念法门:




忆念(信敬)三宝的功德

 念佛:一心念佛的功德,庄严圆满。


念法:清净而能解脱的。


念僧:有戒定慧等功德,是世间无上福田。


念戒:念自己的持戒功德。


念施:念自己曾在功德田中,如法的清净布施。


念天:有信有戒有施的,不会堕落,一定能生于庄严的天界。

§6.6.2 信愿增上:

A.「佛
法」:佛为信行人说六念法门,是为了慧力不足,生怕堕落,没有现生修证的自信。

B.「大乘佛法」:大乘念佛法门的开展,也是为了佛德崇高,菩萨行伟大,佛弟子是有心嚮往的;但想到长期在生死中利益众生,又怕在生死中迷失了自己。所以依信愿忆念力,求生净土,能见佛闻法,也就不忧退堕了。往生净土而不忧退堕,正与六念,特别是念天意识的共通性。

 

§6.6.3 念佛的目的:

一、往生佛国:念佛而往生佛国,可以见佛闻法而不断的进修了。

二、不退菩提:念佛的能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不会退堕三乘了。

早期的大乘佛教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