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大乘佛法」――依《般若经》说,无明不能了知一切无所有性,由于不知
而起执着,不能出离生死。所以菩萨以般若而不起执着,
不执着而能得解脱。这不外迷真如而有生死,悟真如而得
解脱的意思。
三、「依无住本立一切法」(《维摩诘经》):
《维摩诘经》说:「问:善不善孰为本?答曰:身为本。又问:身孰为本?……
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本。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曰:无住则无本。
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从心行的善与不善,层层推求,到达「依无
住本立一切法」,而「无住则无本」。无住是一切法都无住处,如虚空一样,
一切色法依此而有,而虚空却更无依处。所以「依无住本立一切法」,就是「不
动真际建立诸法」。依胜义超越境地,立一切法,说明一切法,真是甚深甚深,
众生是很难理解的!(《印度佛教思想史》p.100)
§6.5.7
般若以无所得为方便:
「般若波罗蜜」,在菩萨修学中,是最重要的。《大品般若经》劝学般若,如
要学任何法门,都「应学般若波罗蜜」。因为修学般若,一切法门在般若──
空相应中,都是成佛的方便。如三十七道品、三解脱门等都是声闻修学的法门。
但若菩萨与般若相应来修习,「以不可得故」,便都是成佛的方便了。依据这
一意义,般若以无所得为方便,般若是大方便,离般若就一切都不成其为(成
佛的)方便了。(《印度佛教思想史》p.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