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大乘佛教

行,到兼济的普贤行,是一个重要的转捩点。这像《净名经》,《华严经》的

〈入法界品〉,表显得特别明显。

4. 说到佛果,从现实人间的释尊,到万德庄严的法身佛,也是从本生谈的启发

而来。大众系已经成立,不是大乘学者新创。

(二)菩萨的气质:

  1.
菩萨学一切法,有崇高的智慧;度一切众生,有深彻的慈悲。

  2.
菩萨比声闻更难,他是综合了世间的贤哲(为人类谋利益)与出世间圣者(离

烦恼而解脱)的精神。

  3.
他不厌世,不恋世;冷静的究理心,火热的悲愿,调和到恰好。

  4.
他自己,他的同伴,他的国土,要求无限的富余,尊严,壮美;但这一切,

 是平等的,自在的,圣洁的。

  5.
菩萨是强者的佛教;是柔和的强,是济弱的强,是活泼泼而善巧的强。

(三)研读大乘经应有的态度:

  1.
不该专在判地位,讲断证上下工夫,或专在佛果妙严上作玄想。这是神学式

 的整理,仅能提高信愿,而不能指导我们更正确深刻的体解法相,也不能使

 行践有更好的表现。

2. 不该专在事理上作类于哲学的研究,他使我们走上偏枯的理智主义,或者成

一位山林哲学者。

早期的大乘佛教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