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的弘法之道
弘一法师(1880-1942)是近现代着名的高僧。他精研佛学,严持戒律,能诗善书,广弘佛法,以大乘菩萨的慈悲心为众生随机说法;还通过诗文、书画、曲谱等形式善巧方便地弘传佛法,身体力行地践行人间佛教。他那高深的佛学造诣和超凡的艺术才华以及严格的持戒典范,倍受僧俗各界人士的尊崇与敬仰。
居士戒律 庄严道风
弘一法师出家后,常慨叹僧界之所以往往为世人所指责或辱骂,那是因为僧人不守戒律的缘故,因此发愿毕生精研戒法。“以戒为师”是佛陀将要涅槃时对弟子的教诲开示,戒律是僧人和教徒关于日常生活与宗教修行时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可以止恶扬善、觉悟人生、提升道德。戒律是佛法的生命,只有严持戒律,佛法才能久住世间。弘一法师起初研究《有部律》,“后因朋友劝告即改研《南山律》,其原因是《南山律》依《四分律》而成,又稍有变化,能适合吾国僧众之根器故。”[1]1从而还在佛前发誓:“愿从今日,尽未来际,誓舍身命,拥护弘扬,南山律宗。”弘一法师深究律学,并将所究律学知识贯彻落实到日常的言行举止等生活之中。弘一法师说:“学律的人先要律已,不要拿戒律去律人。”正是因为他这种严于律已,持戒严谨的高尚风范得到僧俗两众的尊奉。弘一法师为研究弘传南山律宗做出巨大贡献,被佛教界尊称为南山律宗十一代祖师。
弘一法师并没有深居山寺,隐遁修行,却戒行严谨,堪为人师。他不仅深究出家律学,而且还十分重视在家信众的戒律,大力提倡在家律学,积极深入社会,契理契机,教化众生。 因为佛终生说法,都是为救济众生。六祖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似觅免角。”充分体现了
“人间佛教”的思想理论。弘一法师正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为在家学佛居士能够与时俱进如法持律、遵规守戒,特将南山三大部中关于在家律仪的部分摘录出来,编撰成《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为在家居士学习戒律指明方向。佛教弟子根据所受律仪的不同分为七众,戒律也分为出家戒(沙弥、沙弥尼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和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和在家戒(三皈、五戒、八戒)。在南山三大部中,既讲出家僧尼的行事,也说到在家众的行事。弘一法师在此书序言中说:“数年已来,欲于南山律中摭挈其为在家居士所应学者辑为一部,名曰南山律在家备览。……今行辑略编,别以流通。虽文不具足,义未详释。……南山三大部,虽正被僧众学习,而亦兼明三归五戒八戒等。又法体持犯等诸义章,亦多通于五八戒也。逮及北宋,元照律在钱塘灵芝寺,中兴南山律宗。撰资持记以释事钞,撰行宗记以释戒疏,撰济缘记以释业疏。今辑《南山律在家备览》,即据已上诸书而为宗本。并采撷南山《拾毗尼义钞》、《释门归敬仪》、灵芝《芝苑遗编》等,以为辅助。是编兼收南山灵芝二家撰述而唯标云南山律者。以灵芝撰述皆依南山遗笵、发扬光大、缵述相承,故唯标云南山律也。”该书是弘一大师在晚年历经两年时间,费尽苦心,经过三次修改,才得以完成。《南山律在家备览》是法师发慈悲心为使广大居士都能通晓戒律提供了极大方便,为人间佛教的戒律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料,是今天弘扬人间佛教不可缺少的资粮。弘一法师的在家律学着作还有《五戒持犯表》、《三皈略义》、《八戒略义》、《授三皈依大意》、《在家律要之开示》等,为在家居士学律提供了详细的范本。
弘一法师特别重视在家戒律,他认为,三皈五戒是在家戒和出家戒的基础,这个时代能够守持好三皈五戒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现在想要受三皈五戒八戒或菩萨戒是很容易的,但持戒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他说:“可惜现在受戒的人虽多,只是挂个名而已,切切实实能持戒的却很少。要知道,受戒之后,若不持戒,所犯的罪,比不受戒的人要加倍的大,所以我时常劝人不要随便受戒。”他说:“凡初发心人,既受三皈依,应续受五戒,倘自审一时不能全受者,即先受四戒、三戒、乃至仅受一二戒都可。在家居士既闻法有素,知自行检点,严自约束,不蹈非礼,不敢轻率妄行,则杀生、邪淫、大妄语、饮酒之四戒,或可不犯。”[2]1这就是说,既然受了戒,就得守持戒律,要不就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因此,受戒要谨慎,五戒也可分开来受,可随自己的发心先受其中的一戒、二戒,或三戒、四戒,但要严格持戒守律。他指出在五戒中惟“盗戒”最难守持。“在社会上办事之人,欲不破盗戒,为最不容易事。例如与人合买地皮房产,与人合做生意,报税纳捐时,未免有以多数报少数之事;因数人合伙,欲实报,则人以为愚,或为股东所反对者有之。又不知而犯,与明知违背法律而故犯之事;如信中夹寄钞票,与手写函件取巧掩藏,当印刷物寄,均犯盗税之罪。凡非与而取,及法律所不许,而取巧不纳,皆有盗取之心迹,及盗取之行为,皆结盗罪。非但银钱出入上,当严净其心;即微而至于一草一木、寸纸尺线,必须先向物主明白请求,得彼允许,而后可以使用。不待许可而取用,不曾问明而擅动,皆有不与而取之心迹,皆犯盗取盗用之行为,皆结盗罪”。
目前社会上层出不穷的犯罪形为,又皆不出杀盗淫妄及醉酒(五戒)的范围。人类安全,社会治安,虽有法律的保障,法律只能制裁于事后,却不能防患于未然。“如果多一人受持五戒,便为人类社会减少一分制造灾祸的威胁,人人受持五戒,我们的世界,便是人间的净土了”。[3]2弘一法师大力提倡在家律学,体现了佛教的善权方便、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律学思想本质以及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思想。我们学习戒律的主要目的是要把佛教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深入贯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随时随地作自我检查,净化身心,提升境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戒杀护生
种植善根
人间佛教以“普度众生”为出发点,进而强调“众生平等”、“慈悲喜舍”、“自利利他”、“自觉觉人”、“方便随缘”。所谓众生,在佛教的一般意义上指的是具无明烦恼、流转生死于迷界的凡夫,包括人类、诸天、饿鬼、畜生、阿修罗和天这些三界六道的有情识之生物,也称为六道众生。众生范围很广,上至菩萨声闻,下至畜生饿鬼,世间万物都可称为众生。众生又分为有情众生与无情众生。凡是有情识的,如人与动物等,都叫有情众生,没有情识的,如植物乃至宇宙山河大地,都为无情众生。众生之间有着相互依赖,相互扶持的关系。如果滥杀滥捕生灵,乱砍乱伐树木,就会造成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失衡。因此说众生平等是指引人们保护生态的重要理念。弘一法师大力倡导“众生平等”的佛学理念,他与丰子恺合作编创了《护生画集》,以此来劝人护生,禁人伤生,尊重其它生物的生命和权利,尊重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佛教称八万四千法门,只要能慈悲济世,利乐有情,解脱生死之苦海,皆是方便。弘一法师“以艺术做方便,以人道主义为宗趣”广泛弘法,他对《护生画集》特别重视,首先,他把主要读者对象划定为:“第一,专为新派知识阶级之人(即高小毕业以上之程度)阅览。至他种人,只能分获其少益。第二,专为不信佛法,不喜阅佛书之人阅览。(现在戒杀放生之书出版者甚多,彼有善根者,久已能阅其书,而奉行惟谨。不必需此画集也)近来戒杀之书虽多,但适于以上二种人之阅览者,则殊为希有。故此画集,不得不编印行世。能使阅者慕其画法崭新,研玩不释手,自然能于戒杀放生之事,种植善根也。”[4]其次,还对该书的装帧设计和图文编排做了详细指导:“画纸虽应用中国纸,但表纸仍不妨用西洋风之图案画,以二色或三色印之。至于用线穿订,拟用日本式……系用线索结纽者,与中国佛经之穿订法不同。朽人之意,以为此书须多注重于未信佛法之新学家一方面,推广赠送。故表纸与装订,须极新颖警目。”他还强调诗所用篇幅要小于画,大于画面便喧宾夺主,要一一配合适宜,拍照用同等距离,有两张画要跨二页,加以突出。“将来印刷时,其书与画之配置高低,及封面纸之颜色与结扭线之颜色,能与封面画之颜色相调和否?皆须乞子恺处处注意。又:画后,有排版之长篇戒杀文字,亦需排列适宜,其圈点之大小,与黑色之轻重,皆须一一审定。”
可见弘一法师做事极为认真细致,他为推广《护生画集》,真可谓费尽心思。《护生画集》前两集均由弘一法师亲自书写文字,或自撰,或选自历代名家诗文,再由丰子恺作画。它是佛教界、文艺界诸位先贤、大师们绝世合作的结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精品。画集出版后,在全国文化界、佛教界和广大普通读者中广泛流传,影响深远,引起强烈反响,不仅版本多至15种,还翻译到欧美。弘一法师认为《护生画集》“颇能契合俗机”,强烈意识到了绘画这一艺术形式对弘扬佛法的重要性,更坚定了“以画弘法”的观念。第二集《护生画集》出版后,弘一法师身衰体弱,自知不久于人世,给丰子恺写信嘱咐:“朽人70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70幅;80岁时作第四集80幅;90岁时作第5集90幅;百岁时作第6集100幅。护生画集功德于此圆满。”丰子恺在复信中表示:“世寿所许,定当遵嘱。”法师还先后给李圆净和夏丐尊写了数封信,交待如何协助丰子恺完成作画、出版之事。法师在给夏丐尊的第三次信中说:“《护生画集》续编事,关系甚大,务乞仁者垂念朽人殷诚之愿力,而尽力辅助,必期其能圆满成就,感激无量。”1942年,弘一法师圆寂后,丰子恺先生时刻铭记着恩师弘一法师的嘱托,克服因战乱流离与“文革”抄家批斗的困难。按原计划宵旰笔耕,笃行不倦,精诚所至,终于在1973年功德圆满地完成了最后一集(第六集)一百幅画的创作。
《护生画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宣扬戒杀、放生来种植善根,期望“读是画者,善护其心”。丰子恺明确指出:“护生就是护心……救护禽兽鱼虫是手段,倡导仁爱和平是目的。”丰子恺在《则勿毁之已》中说:“顽童一脚踏死数百蚂蚁,我劝他不要。并非爱惜蚂蚁,或是想供养蚂蚁,只恐这一点残忍心扩而充之,将来会变成侵略者,用飞机载了重磅作弹去虐杀无辜的平民,故读《护生画集》,须体会其‘理’,不可执着其‘事’。”
广洽法师在《护生画六集》序言中说:“盖所谓护生者,即护心也,亦即维护人生之趋向和平安宁之大道,纠正其偏向于恶性之发展及暴力恣意之纵横也。是故护生画集以艺术而作提倡人道之方便,在今日时代,益觉其需要与迫切。虽曰爝火微光,然亦足以照千年之暗室,唿声绵邈,冀可唤回人类苏醒之觉性。”《护生画集》期盼世人同发菩提心,放生戒杀,布施护生,社会安宁,世界和平,弘一法师在日常生活中也正是这么严格律己的。为防止伤害小虫,他在坐椅子时总是先把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坐下去,唯恐伤着伏在椅子里的小虫。为了不引起间接杀生,他不穿蚕丝、丝绵制品,只穿棉、麻织物;不穿皮鞋,只穿布鞋和草鞋;不用皮革、毛制品。弘一法师通过《护生画集》进行弘法的同时,自己也是“解行并进”的。在法师看来,慈悲心的培养不仅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愿望,更强调将慈悲心落实到日常生活的细小行为中。
弘一法师倡导弘传的戒杀护生、救济众生,是建立在众生平等的佛教理念之上,与时下提倡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十分契合。对当今社会环境保护、世界和平起到积极作用。
以字弘法
普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