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墨家、道家等显学,都有不少上古萨满教的遗存。不过儒家致力于将宗教义理化,墨家则纯是利用的态度,对原初宗教精神保留较多的则是道家思想,这与理性化之前的华夏文化在南方楚、越各族遗存较多颇有关系。而前些年新出的《太一生水》中水生万物的说法,与埃及努恩之海、苏美尔的提马特眼泪等神话的联系,都能反映出上古萨满教共通的意识形态。
以往我们能够利用的先秦道家思想的文献,基本上局限于《老子》和《庄子》。因此道家思想的研究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中心展开的。然而随着近年来新的资料相继出土,道家思想研究迎来了全新的阶段。
1993 年湖北省荆门市郭店 1 号楚墓出土了战国中期的竹简(郭店楚简)。其中包含了三种《老子》抄本和被命名为《太一生水》的未知的道家文献。
《太一生水》显示了这样一种过程:水生于宇宙的根源太一,天生于太一和水,地生于太一和天,神明生于天和地,阴阳生于神明,四季生于阴阳,寒暑生于四季,湿燥生于寒暑,湿燥相辅成一年。这一过程追溯了从宇宙的出现到完成,世界分化的每一个阶段的内容,形成了不同于《老子》的独特的宇宙生成论。
太一还被解释为在宇宙完成之后潜入水中周行天下,“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 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作为“万物母”“万物经”继续控制万物。这与“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第二十五章 )、“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乎似万物之宗”(第四章)等语所表示的《老子》的道 —— 万物生发后也继续在幕后统治着世界的宇宙主宰者 —— 属于同一构造。
《太一生水》中还包括“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这种对夸耀强盛的人类社会现状进行批评的论点。与此相似的思考在《老子》“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第七十七章)、“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第七十六章)、“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第三十章)中亦可见。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
《太一生水》的发现表示,还存在不同于《老子》的未知的道家思想,因而给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然而具有冲击性的发现还在继续。1994 年,上海博物馆在香港的古董市场购买了1200 多支战国楚简。这批上博楚简中包含了题为《恒先》的道家思想文献。《恒先》中记录了以下这种宇宙生成论。
在“恒”这一原始时期,并没有世界,只有质和静微弱地存在于“恒”的内部。最初微小的质、静、虚三者不久便成长为大质、大静、大虚,从而对被封存于无之中的现状表示不满, 企图脱离“恒”。结果出现了“或”的世界。进入“或”的阶段以后,发生了气。气并非生于“恒”,“气是自生自作”,自己生,自己四处游走。混沌为一的气,不久后开始分化,浑浊的气形成了地,清亮的气形成了天。气继续分化、扩延,于是万物生发充满天地。
《恒先》独特的宇宙生成论是大致将“恒”与“或”的世界相对比。世界从“恒”过渡到“或”,而“恒”继续在幕后控制“或” 的世界,是宇宙的主宰者。《恒先》中还有一种认为人类是恶之元凶,批评人类文明的观点,“有人焉有不善,乱出于人”。
从《老子》《太一生水》《恒先》三者之间可以看到许多的共通性,但其中最大的共通性在于它们的思想是从宇宙之始说起,批评当今人类社会现状,具有把宇宙生成论与文明批评相结合的构造这一点。
三者提出的宇宙主宰者“道”“太一”“恒”的性质中也有很大的共通性。在尊奉《诗》《书》为先王之书的中原文化圈,拥有意志的人格神上天、上帝才是宇宙的主宰者,这一观念已经牢牢地树立起来。在这种对上天、上帝的信仰中,世界已经作为预设存在,所以宇宙之始并不被当作思考的对象,像“天生烝民”(《诗经• 大雅• 烝民》)所表示的,至多不过从人类的诞生开始说起。
上博楚简《恒先》
上天、上帝与犹太教的耶和华(YHWH)、基督教的神、伊斯兰教的安拉等一样,是拥有感情和意志但没有身体和形象的形而上的神格,从人身上剔除了身体的要素,只留下感情和意志, 说到底还是模仿了人的神格。
与此相反,“恒”“太一”“道”完全不具备类似人的性质,即便在观念上被设定为非物之物,但基本上体现的还是物的性质。这种是人还是物的差异,从哲学的角度而言属于本质上的不同, 两者之间存在难以超越的深深的鸿沟。否定把模仿人的人格神作为宇宙主宰者的思想、把类物的存在作为宇宙主宰者 —— 这种思想是周王朝体制下的中原文化圈绝对无法孕育出来的。
像这样,将类物的存在置于宇宙主宰者的位置上的思想, 虽然是为说明宇宙起源的宇宙生成论,但同时,具有宇宙生成论的道家思想一定会对人类文明进行强烈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