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那个年代,在旧有的意义体系崩溃之后,传统中国人得以安身立命的传统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方式逐渐瓦解,个体被抛入一种极其陌生而混乱的现实情境,这是转型期的独特景观。在一个中心散落的时代,整个社会以及身处其中的知识分子群体仿佛被强行置于命运的交叉路口无家可归,出现了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自我认同的多重危机。
作于1916年左右的《月》、《朝阳》歌中有这样的句子“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惟神,惟神,惟神!创造世界,创造万物,锡予光明,锡予幸福无疆。观朝阳耀灵东方兮,感神恩之久长。”对终极的彼岸世界的渴慕可谓了然。这两首歌中的“灵光”、“神”,虽然并非实指佛陀,但在《我在西湖出家的经历》一文中,李叔同说这个时期他在西湖虎跑寺住过以后的感想是:“我以前虽然从五岁时常和出家人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家念经及拜忏,而于十三岁时,也曾学了‘放焰口’,可是并没有和有道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情况是怎样?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这回到虎跑寺去住,看到他们那种生活,却很喜欢而且羡慕起来了。”这种羡慕,与歌中表达出的对彼岸世界的向往异曲同工,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李叔同已经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了。
弘一大师出家受具足戒之后,先到嘉兴精严寺访问了范古农居士,在精严寺阅藏数月,又到西湖玉泉寺安居,专研律部。他因杭州师友故旧酬酢太多,而且慕名的人又不断来访,于一九二零年夏,假得弘教律藏三侠,
决定到浙江新城贝山闭关,埋头研习。这时在玉泉寺同住的程中和居士即出家名弘伞,和他同到贝山护关。因为贝山环境不能安居,越年正月重返杭州玉泉寺,披阅《四分律》和唐代道宣、宋代元照的律学着述。一九二一年三月,由吴壁华、周益由二居士介绍,到温州庆福寺闭关安居,从事《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的着作,并亲自以工楷书写,历时四载,始告完成。出版后部分寄赠日本,很受日本佛教学者的重视。此后几年间,他出游各地,曾到普陀参礼印光法师,
又到过衢州莲花寺写经,
为参加金光明法会一度到过庐山大林寺;
不久又回杭州,在招贤寺整理华严疏钞,继在常寂光寺闭关。
后来为了商量《护生画集》的出版,也到过上海江湾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
一九一八年冬,
弘一大师为了《护生画集》的事又到了上海。
偶然遇到旧友尤惜明与谢国梁(后来尤氏出家名演本,谢氏出家名寂云)二居上将赴暹罗(今泰国)弘法,在沪候轮,大师一时高兴,便参加了他们的商行弘法团。船到厦门,受到陈嘉庚胞弟陈敬贤居士的接待,
介绍他们到南普陀寺去住。
他在这里认识了性愿、芝峰、大醒、寄尘诸法师,被恳切地挽留,后来尤谢两居士乘船继续南行,而弘一大师就独自留在厦门了。这是他初次和闽南结下的因缘。不久,由于性愿法师的介绍,
他就到泉州南安小雪峰寺去过年。这一年冬天,
夏丏尊、经亨颐、刘质平、丰子恺等,募款为他在浙江上虞油马湖盖了一座精舍,命名「晚晴山房」。后来又成立一个「晚晴护法会」,在经济上支持他请经和研究的费用。他后来从日本请来古板佛经一万余卷,就是这个晚晴护法会施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