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墨”等学派名在儒家、墨家活动的春秋末期就已经存在了。而“道家”这一学派名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直到汉初才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中。道家思想后来也被称作老庄思想, 因为代表道家的是《老子》《庄子》。
与儒、墨相比,道家宗教性较浓厚
东汉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道家》中把道家的特色概括为“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此君人南面之术也”。也就是说,道家的特色在于,他们认为要先省察古今盛衰的历史变迁,然后才能遵守清虚、卑弱的根本,并认为这才是君主君临天下的统治术。
因此班固称“道家者流,盖出史官”,指出道家之渊源在古代史官。周王室史官的职责是观测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天道), 制定历法并据其记录周的年代,援引史书训诫天子,以占星术预测天道的变迁和内政、外交、军事的吉凶,遵从历法的指示(时令)监督农业活动。
他们的活动全都是以天道观测为中心展开的。且史官的天道思想还具备以气解释天地之成立的特点:“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国语•周语上》)。正如“史以天占人”所言,史官并不仅仅从内部思考人类世界(人事)的问题,还试图置身广阔的天界理法(天事)之中去思索。将人事包含于天事内,且以优先天事的形式思考人事,这种态度才是道家思想最基本的框架。
因此,正如班固所指出的,道家的渊源之一,在于从天道占卜人事这种史官的天道思想。
古代天道思想是在周王室的史官集团内部传承的一种奇异的思想。但是这一思想逐渐在周王室的贵族、畿内各国的贵族中广泛传播,脱离了史官的垄断,此后更进一步传播到了远离中原(黄河流域)的边境地区。
据《史记集解》所引《范氏计然》记载:“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尝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从晋国亡命逃到楚国的公子后裔名计然(文子),从楚国来到越国,向范蠡传授学问。
晋国为畿内的大国,公子属于能够接受天道思想的特定身份阶层。所以,可以认为越国的范蠡是通过计然继承了中原的古代天道思想。
范蠡是侍奉越王勾践并使之灭亡宿敌吴国的有名的参谋。他的言行举动在记录了春秋时代历史的《国语•越语下》中可见。
其中范蠡的发言正是基于古代天道思想之内容,而且与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的《经法》《十六经》等黄帝书也极其相似。黄帝书与《老子》统称为“黄帝老子书”,成为被称作黄老思想的道家一派的经典。但这也说明道家渊源之一依然是史官的古代天道思想。
老子是范蠡的学生?
2
在前述经过的基础上,接下来让我们思考《老子》思想的形成情况。
关于老子的各种传承大致可分为三种:(1)老子是靠近中原的南方,也就是陈或者楚国北部的人;(2)他是西周史官;(3)他的思想与计然、范蠡同属一个体系。这些情况虽然乍看之下有些支离破碎,但若作以下思考,则能进行整体性理解。
虽然在吴越之间的斗争结束之后范蠡去了齐国, 但曾经刚强骄纵的吴国的灭亡和通过复杂战略获胜的越国的教训将范蠡之名广泛传播于吴越之地。通过吞并吴国强大起来的越国又在公元前 334 年被楚国彻底吞并。正是在这一变迁的背景之下,范蠡的思想从吴越传播到了楚国。
离开越国的范蠡
尤其是有许多传说认为老子的出生地在陈国,也进一步提高了这种可能性。陈国处于吴越两大势力之间,苦于选择何去何从,最初它与楚国结盟攻打吴国, 后来又支持吴国与楚国作对。公元前487年,陈国为楚国所灭,短短四年后, 吞并了吴国的越国的势力开始波及这一地区。也就是说, 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历史上,陈国与吴、楚、越都有极为深厚的关系。
知晓这一情况之后,可以认为之所以范蠡与《老子》呈现出思想上的共通性,是因为范蠡的思想在陈国故地传播并成了《老子》在楚国形成的有利契机。这种想法为传承(1)和(3) 提供了调和的可能。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思考一下它们与传承(2)—— 认为老子是周王室的史官 —— 之间的关系。如何能在确认老子出身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楚国且与范蠡之间存在思想上的继承关系的基础上,又将他与西周联系在一起?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想到范蠡思想的形成过程。既然范蠡是通过计然继承了中原的古代天道思想,那么在范蠡思想影响下形成的《老子》也就间接地汲取了古代天道思想之流。
而且老子的出生地在楚国的北部,位于中原与南方交界的地带,具备了易于吸收中原文化的条件。再加上楚国在长江流域的夷狄中也是最早进入中原的,中原文化流入的程度应该比越国高得多。《老子》中也能看到中原天道思想的影响。因此老子也被看作继承了周文化的人。
这一点是把老子与西周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因素。此外,《老子》阐释王者君临天下的技术、尚古思想、回归根源等现象, 也让汉代人产生一种老子是继承了逐渐衰退的古代天道思想的周王室史官的印象。
以上各种因素融合到一起,老子作为周王室史官、始终保持古代思想的形象就形成了,几乎是一种必然。孔子向老子请教逐渐崩坏的周礼,委托老子将典籍收录进周王室的书库,最后发展为老子看到周的衰落而离开西方 —— 以上诸多传说的结构性意义或许就在这一点上。
除此以外,也有传闻认为老子是预言了秦国霸业的秦国太史,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他就是以“西周三川皆震”(《国语•周语上》)的预兆警告幽王“周将亡”的伯阳父,这些传说的兴盛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
泉州清源山老子像
综合以上结果,可以认为《老子》成形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楚国北部,其基础包括对吴越抗争的反省、范蠡思想的影响、春秋时代流入的中原文化的影响,以及伴随作为宇宙本体和根源的“道”的创造而出现的宇宙生成论等新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