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教程

  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作为大乘佛教中的胜异方便,由释迦牟尼佛金口所宣,千经万论处处指归。然就众生接受层面,有一由隐到显、由狭至广的过程。昔释尊于菩提树下悟道后三七日,为界外法身大士称性宣说《大方广佛华严经》,便已然宣示净宗念佛法门,然而与会阎浮提四众弟子,隔绝视听,不堪担荷念佛圆顿之法。释尊便退归鹿野苑,鉴机宣说四圣谛与十二因缘法。循循善诱,待根机成熟,便和盘开示念佛法门,俾令众生悉得离生死苦、得涅槃乐之大利。

  原始佛教包含声闻乘与独觉乘。闻佛的教声而修证者谓之声闻,独自觉悟而修证者谓之独觉。声闻弟子虽获解脱烦恼生死,尚无大智大悲大行,故对大乘说为小乘。原始佛教纯以出离生死轮回为指归,然对于未具出生死善根者,亦以人天善法渐驯化之,一则令这类众生修人天善因福报,不堕恶趣;二则令福德深厚者回心向佛,远作道种。

  释尊示现于世,广度众生。针对通行于当时印度民众中的生天福乐思想,释尊以善巧方便,用念天升天的方便教法,令其解脱现时的痛苦。《大智度论》云:“未得道时,或心著人间五欲,以是故佛说念天,若能断淫欲,则生上二界天中;若不能断淫欲,即生六欲天中。”世尊为根性暗钝或眷恋五欲的人,先以生天的福乐引其入信,然后进一步敷演四谛、十二因缘等出世教法,消除贪瞋痴三毒,出离三界之苦患。小乘六念处中的念佛与念天生天思想的融合,隐藏着念佛往生净土的因子,只是由于众生根机不堪担荷出世大法,未曾和盘托出而已。

  大乘佛教是相对于仅求自己觉悟的小乘佛教而言。乘是车乘的意思。大乘不仅自度,并且运载一切众生安抵涅槃彼岸。净宗念佛法门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原理,持名念佛,普愿法界一切众生往生安养,究竟成佛。净宗的理念与方法,体现了大乘佛教的精髓。大乘经典所介绍劝赞的净土甚多,诸如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阿閦佛的东方妙喜净土等。由于马鸣、龙树及天亲菩萨造论盛赞,阿弥陀佛净土信仰得以在五天竺广泛弘传。净土法门体现着古印度大乘佛教的核心理念,凝结着释迦弥陀两土世尊乃至十方诸佛济度众生的悲智,乃般若系、法华系、华严系诸经典之归宿。

第一章 净宗之教起所因

  释尊一代时教,总其大意,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然众生迷染有浅深,乐欲有不同,虽无直下担荷一乘圆顿妙法之利智,平等地亦有五乘之德用。致使释尊布慈云于三界,注法雨于有情,众生得闻妙法,菩提种子赖以激活;正觉之芽,念念得以增长。依据一己根机,奉教修持胜行,念佛正门之外的八万四千法门,渐顿各称相类众生之机宜。随顺机缘依教奉行者,皆蒙解脱。然众生业障甚重,以通途自力法门修行,悟证心性了生脱死者鲜微。教法利益虽曰众多,然凡夫惑重慧浅,无由遍揽。诸佛如来怜念众生,等同一子,特开念佛求生净土妙法,广度众生。一切善恶凡夫信愿持名,悉蒙阿弥陀佛大愿业力加持,往生净土,圆证三不退,速疾成佛。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谛信,何须遍历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久经三大阿僧祇劫的勤苦修行。不越一念,顿证菩提,诚为诸佛如来出兴于世之一大事胜妙因缘。

  念佛法门惠以众生速疾了生死、成佛道之真实大利。吾人得遇如是殊恩厚赐,当生大庆慰感恩之心。兹略标五点,用示阿弥陀佛的悲智愿心,彰显净宗教起所因之奥妙:一、浊世津梁,预垂济度。二、胜异方便,速疾解脱。三、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四、护持行人,不遭魔障。五、念佛往生,径中径又径。分述如下:

  

第一节 浊世津梁 预垂济度

  五浊恶世乃众生同分共业所感。人寿二万岁时,即入劫浊。二万岁前,众生烦恼轻微,邪见薄少,人天众盛,三恶道稀。释迦文佛于人寿百岁时出兴,尔时众生已久经浊世,烦惑厚重,福薄慧浅。而现代众生的浊染尤甚于释尊住世时,五恶五痛五烧的景况,不堪言表。

  释迦本师以大悲愿力,于五浊恶世示现八相成道,演说经法,宣布道教,断爱欲之本,杜众恶之源,随机设教,应病与药。念佛胜异方便法门的宣说,大畅诸佛度生出世之本怀,彻显两土世尊愍念救度众生之无尽大悲。略而计之,大悲彰显有三:

净土宗教程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