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教程

  考诸净宗祖师对待会集本悉持谨慎客观的态度。莲池大师对王日休的会集本,一则赞誉“流通今世,利益甚大”,同时又严正地指出王日休自撰文句的轻率,云:会校之本,唯斟酌中文章句,宜应忠实原译文句;若据梵本重译,始可用自撰的文句以表经义。而作为校辑,只应择取原译之文;否则,有违校辑原则,并启后人率意删改经文之弊端,并指出其会本取舍失当,高下失次。加之缺漏唐译本,致使会集本的义理不够完整。蕅益大师推重唐译本《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并拟对此经作疏,惜未及成书。印祖亦认可唐译本,文理俱好,而末后劝世之文未录,是故皆以康僧铠之《无量寿经》为准。在夏会本会集流通时,印祖尚住世,虽未直接评点夏会本,然由对王、彭、魏三种会本的评价中,亦可推知印祖对会集本的基本态度。

  印祖对王日休、魏承贯的会校本有过多次批评。有一书信在指出王氏会本几点缺失后,写道:“违经失理,竟成任意改经,其过大矣……王氏尚有此失,后人可妄充通家乎?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书此一以见会集之难,一以杜后人之妄。魏默深,更不必言矣。胆大心粗,不足为训。”印祖从弘护佛法纯正性着眼,对《无量寿经》的会校,基本上持不赞成的态度,深恐后人开启擅改经文之弊而断绝佛法慧命。由此,印祖楷定的净土五经,以康僧铠的《无量寿经》译本列入,印行流通,亦具护法之深意。印祖敏锐地指出:“翻译经论,皆非聊尔从事,故译场之中,有主译者、译语者、证义者、润文者,岂敢随自心裁,传布佛经?王龙舒《大弥陀经》,自宋至明末,人多受持,由云栖以犹有不恰当处,故此后渐就湮没。魏承贯之学识不及龙舒,其自任过于龙舒。因人之迹以施功,故易为力,岂承贯超越龙舒之上耶?莲池尚不流通王本,吾侪何敢流通魏本,以启人妄改佛经之端,及辟佛之流,谓佛经皆后人编造,初非真实从佛国译来者?”由上可知,莲池、蕅益、印光三位祖师对会集本基本上持不赞成的态度,而倾向于流通原译本。对此,吾辈净业行人应有清醒的认识。

  《无量寿经》会集本之所以难以尽善尽美,或是根源于一种内在的难以逾越的困境,即结构与功能的对应。每部经文都有一种特定的文句篇章结构,其中蕴含着相应的功能。如果将原来经文结构打散,将几种不同经典文句作新的排列组合,那么,结构改变,功能随之改变。原有文字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置放在新的语境中,便出现新的诠释。由此,会集《无量寿经》者,虽然智慧道德俱优,然终因克服不了这种结构性的障难,而难以圆成善本。加上《无量寿经》全体是佛的境界,纵然会集者悟证高远,亦有诸多不及之处。有鉴于此,净宗诸祖师倡导流通原译本,用意深远。吾辈净业行人,当仰遵祖师教敕,以读诵原译本为主,四种会集本可作研讨之辅助。

第四编

阿弥陀佛之本愿

  本愿是指诸佛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对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庄严净土诸方面预先所发的誓愿。阿弥陀佛因地以大悲心肇建本愿,以本愿为蓝本启建西方极乐世界,以所证果德作大愿船,普度十方众生往生彼国,疾速成佛。净宗念佛法门的殊胜,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的超绝,纯由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所致。欲入净宗堂奥,首应探究阿弥陀佛本愿。

净土宗教程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