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教程

第二节
厌离行

  净宗愿门的核心内涵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然娑婆世界众生欲生起厌离心,殊为不易,是故释尊详陈西方净土依正庄严,极乐圣众种种功德,意在由此参照系,反衬出娑婆世界的秽浊与败坏,激活厌离娑婆、欣慕极乐之心。对娑婆世界五欲六尘的厌离,需要甚深般若智慧的观照。或借助苦缘的逼迫,激扬娑婆众生厌离心。娑婆众生耽恋五欲六尘,无有休止。设使这个世间绝对没有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难,那么,人人悉皆在放逸安乐中醉生梦死,谁还肯发出世心,修净业以了生脱死?!是故佛典常云:三世诸佛以八苦为师,成无上道,是苦为成佛之本。

  《无量寿经》中,释尊开示浊世的恶苦,五恶五痛五烧的情状,意在成就吾人的出离心。吾人只有对人生境况与生存环境的苦空无常具深刻认知,方能使愿之欲乐具有真切的内涵。兹拟分述如下,略施讨论。

  一、觉悟人生的苦空

  释尊于娑婆世界示现八相成道,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我等凡夫于无明大梦中,种种颠倒,不净计净,无常计常,以苦为乐,起惑造业,轮转不休。释尊以大悲心,循循开示,生命的常态乃是苦空无常无我,于此观慧,契入解脱道。

  从苦的内容来看,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此八苦任何人都无能避免,所谓八苦交煎,只是随各人业力有程度浅深的差异。从苦的性质来看,人生有三苦:一者苦苦——受有漏身,已名为苦,更加种种逼恼,则苦上加苦;二者坏苦——当快乐消失时,不胜忧苦;三者行苦——介乎苦乐二受之中,不苦不乐,念念迁流。欲界众生具足三苦,所谓三苦互渗,任何人无能避免。十方众生,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恶臭不净,无可乐者。对此观照,寻思出离之道。

  这一期的业报身由妄心所聚集,起惑造业,劳役终生,无非一场苦乐交杂的梦。诚如《金刚经》所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六如的观照,从有为的幻相体认无为的真性,能伏断烦恼。惜乎众生处处执有,认假为真,起惑造业,枉受苦痛。世人于此人生逆旅,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于此梦幻人生,当体识破,志求涅槃净土,是为觉悟。

  二、觉悟人生的无常无我

  有情众生的业报身有生老病死,无情器界有生住异灭。人寿最多不过百年,如石火电光,转瞬即逝。即便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总是到来。众生无有智慧审察依正二报的无常败坏,在这如梦如幻的人生舞台上,蒙冥颠倒,迷于瞋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

  凡夫迷惑颠倒,身见炽盛,执认此身为我。自我中心,贪着五欲。贪财为我受用,贪色为我娱乐,贪名为我荣耀,贪食为我滋养,贪睡为我安息。不知此身四大和合,假名为我,毕竟无我可得。坚固的我执伴以强盛的贪欲,便造作杀盗淫妄诸种恶业,招致五痛五烧的果报。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于此火宅,应自醒觉,亟求出离。

  三、观照身心的不净

  吾辈众生的业报身,通体上下内外不净污秽。《大智度论》概述为五种不净:

  1.种子不净。揽父母精血,以为己有。故偈云:是身种不净,非余妙宝物,不由白净生,但从秽道出。

净土宗教程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