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禅宗的发展历程

禅宗的产生背景

在佛教宗派中,禅宗是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影响最深广,同时也是中国化最彻底的一个宗派。

印度佛教的“禅”,主要指的是“戒、定、慧”三学中的“定学”,通过调息等方式使人心安静寂,而中国禅宗更叫强调“慧学”,即智慧,将“禅”视为破迷开悟、解脱生死的最高途径。因此中国禅宗着重于“心印”。

禅宗的传承讲究的是”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禅宗的发展历程

拈花一笑
-大白话佛教(3):禅宗的发展历程简述-第1图

佛陀在灵鹫山传教,大梵天王(印度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创始神,佛教吸收其进来,称为色界初禅天之主。在泰国常见的四面佛就是他)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佛祖拈起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诃迦叶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教外别传,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这个故事目前可见的是宋代《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呵呵,初祖达摩是南北朝梁武帝时期来到中国,到宋代,六祖之后的五家七宗时才有了这个传说的文字记录,看来一个教派要想发展,有一个高大上的出身是很重要的,哈哈哈哈。

初祖达摩面壁
-大白话佛教(3):禅宗的发展历程简述-第2图

印度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在其师圆寂之后来到中国,先见梁武帝,后渡江北上到洛阳(渡江,此处传说就是“一苇渡江”),在嵩山少林寺五乳峰一石洞内面壁禅坐九年。

二祖慧可断臂拜师
-大白话佛教(3):禅宗的发展历程简述-第3图

面壁期间,有一僧人侍候在达摩身旁,一心拜达摩为师,甚至砍断自己一臂以示决心,后达摩赐法号:慧可,即“二祖”。

在少林寺后面有一个立雪亭,两边有一副对联:“禅宗初祖天竺僧,断臂求法立雪人”讲的就是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三祖点四祖
-大白话佛教(3):禅宗的发展历程简述-第4图

道信14岁见到三祖僧璨,说”乞解脱法门“,”何人缚汝?“,”无“,”何解之有?“,道信大悟,即四祖。

四祖遇五祖
-大白话佛教(3):禅宗的发展历程简述-第5图

四祖道信遇到一个童子,问”你姓什么?“,”性有,非常性“;”是何姓?“,”佛性“;”你没有姓吗?“,”性空故“。此童子为五祖弘忍。

禅宗分南北,六祖剃度
-大白话佛教(3):禅宗的发展历程简述-第6图

五祖弘忍要传自己衣钵,让众弟子各作一偈(jì,用于此处的发音)。大弟子神秀作一偈“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之后慧能也做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到之后,用杖击硾(duǒ)三下,慧能于当夜三更到弘忍室内,弘忍以《金刚经》与慧能印心,密授衣钵,并让慧能连夜离开。

慧能离开后,在民间隐蔽了十五年,于公元676年,到广州法性寺。夜间两僧人看到佛堂长幡被风吹动,一个说”风动“,另一个说”幡动“,慧能说”不是风动,亦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被当场一位叫印宗的禅师听到,为慧能剃度。自此,开创南禅宗,讲求”顿悟“。

而弘忍大弟子神秀在慧能离开后,开创北禅宗,讲求”渐悟“。

自此,这种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法门便大行于中华。

-大白话佛教(3):禅宗的发展历程简述-第7图

六祖慧能肉身

南宗分两支

慧能两位弟子形成了南宗禅的两大支派:怀让禅师的南岳派,行思禅师的青原派。

南岳派

-大白话佛教(3):禅宗的发展历程简述-第8图

道一,俗家姓马,幼年出家,结庐而居,整日坐禅。怀让禅师为了点化他,也在其身边每日磨砖,道一问”为什么要磨砖?“,”做镜子“,”磨砖怎么可能做镜子呢?“,”既然磨砖不能做镜子,坐禅就能成佛吗?“,”这是什么意思?“,”你做牛车,车不走,你是打牛呢,还是打车呢?“,道一回答不出来,怀让禅师继续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坐禅既不是坐也不是卧,而佛也是没有定相的。禅和佛都是无住之法,不应该有取舍。你要是坐佛,就是在杀佛“。道一顿悟,后被尊称为“马祖道一”。

马祖道一一系,不追求坐禅的外在形式,而是追求禅的内心境界。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如果仅仅是在坐禅时心安定下来,出禅后,心马上就乱了,这丝毫没有意义。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一颗禅定的心,才是真正的禅定。

青原派

行思禅师与其弟子希迁禅师,结合了南北禅宗,讲求”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简单来说就是,人的慧根有利有顿,利则顿悟,顿则渐悟,也不排斥传统的打坐修行。

五家七宗

晚唐五代时期,禅宗进一步分化,南岳派形成临济、沩仰两家;青原派形成云门、法眼、曹洞三家。此为”五家“。

宋代,临济宗下有分离出黄龙、杨歧两派,这样所有门派加起来,合称”七宗“。

-大白话佛教(3):禅宗的发展历程简述-第9图
禅宗的转变

早期的禅宗讲求”心印“,”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思想新颖活跃,见解独特创新,肯定个性和批判精神,远离政治,但到了宋代,五家七宗大多依赖于地方权势才有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在贵族权贵的支持下,禅宗在宋代空前繁荣,但”禅“也慢慢变为说“公案”斗”机锋”的文字禅,”不立文字“的禅宗越来越讲究言句文字,同时禅宗也变为最贴近最符合世俗的佛教宗派。

其实看藏传佛教各宗派的发展,也是如此,无不与政治、经济息息相关,“与时俱进”可以说是一语中的。

禅宗经典
-大白话佛教(3):禅宗的发展历程简述-第10图

自初祖达摩到四祖道信,禅宗以《楞伽经》为修行根本依据。自五祖弘忍起,改为《金刚经》,主要原因是因为弘忍和慧能觉得《金刚经》更凸显了”一切相皆是虚妄“的思想。符合南禅宗不拘泥于外在修行形式的要求。

慧能圆寂之后,其弟子整理其汇集其言教,形成了中国禅宗自己特有的经典《六祖坛经》。这可以说是唯一一部中国人自己撰写的佛经。

-大白话佛教(3):禅宗的发展历程简述-第11图

请关注上面公众号“察古观今”,更方便地搜索各方面资讯

中国佛教禅宗的发展历程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