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产生背景
印度佛教的“禅”,主要指的是“戒、定、慧”三学中的“定学”,通过调息等方式使人心安静寂,而中国禅宗更叫强调“慧学”,即智慧,将“禅”视为破迷开悟、解脱生死的最高途径。因此中国禅宗着重于“心印”。
禅宗的传承讲究的是”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禅宗的发展历程
拈花一笑
这个故事目前可见的是宋代《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呵呵,初祖达摩是南北朝梁武帝时期来到中国,到宋代,六祖之后的五家七宗时才有了这个传说的文字记录,看来一个教派要想发展,有一个高大上的出身是很重要的,哈哈哈哈。
初祖达摩面壁
二祖慧可断臂拜师
在少林寺后面有一个立雪亭,两边有一副对联:“禅宗初祖天竺僧,断臂求法立雪人”讲的就是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三祖点四祖
四祖遇五祖
禅宗分南北,六祖剃度
慧能离开后,在民间隐蔽了十五年,于公元676年,到广州法性寺。夜间两僧人看到佛堂长幡被风吹动,一个说”风动“,另一个说”幡动“,慧能说”不是风动,亦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被当场一位叫印宗的禅师听到,为慧能剃度。自此,开创南禅宗,讲求”顿悟“。
而弘忍大弟子神秀在慧能离开后,开创北禅宗,讲求”渐悟“。
自此,这种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法门便大行于中华。
南宗分两支
慧能两位弟子形成了南宗禅的两大支派:怀让禅师的南岳派,行思禅师的青原派。
南岳派
马祖道一一系,不追求坐禅的外在形式,而是追求禅的内心境界。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如果仅仅是在坐禅时心安定下来,出禅后,心马上就乱了,这丝毫没有意义。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一颗禅定的心,才是真正的禅定。
青原派
行思禅师与其弟子希迁禅师,结合了南北禅宗,讲求”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简单来说就是,人的慧根有利有顿,利则顿悟,顿则渐悟,也不排斥传统的打坐修行。
五家七宗
晚唐五代时期,禅宗进一步分化,南岳派形成临济、沩仰两家;青原派形成云门、法眼、曹洞三家。此为”五家“。
宋代,临济宗下有分离出黄龙、杨歧两派,这样所有门派加起来,合称”七宗“。
禅宗的转变
早期的禅宗讲求”心印“,”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思想新颖活跃,见解独特创新,肯定个性和批判精神,远离政治,但到了宋代,五家七宗大多依赖于地方权势才有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在贵族权贵的支持下,禅宗在宋代空前繁荣,但”禅“也慢慢变为说“公案”斗”机锋”的文字禅,”不立文字“的禅宗越来越讲究言句文字,同时禅宗也变为最贴近最符合世俗的佛教宗派。
其实看藏传佛教各宗派的发展,也是如此,无不与政治、经济息息相关,“与时俱进”可以说是一语中的。
禅宗经典
慧能圆寂之后,其弟子整理其汇集其言教,形成了中国禅宗自己特有的经典《六祖坛经》。这可以说是唯一一部中国人自己撰写的佛经。
请关注上面公众号“察古观今”,更方便地搜索各方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