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学生活动:1.“我是小小欣赏家”。学生回忆本课欣赏过的青铜器精品,然后选择一件自己最喜爱的大致画下来并运用这节课学过的鉴赏方法将欣赏时的感受写下来。

2.课后用橡皮泥模仿或创作一件青铜器,并在课外活动中交流展示。

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学生,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注意难易适度,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在教学方法上也尽量避免干瘪的说教和严谨的理论分析,而尽量采用观看漫画、互动游戏、影片播放、问题讨论等符合青少年思维方式的方法,让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将历史知识与艺术欣赏结合起来是本课的特点之一,我将这一思路贯穿到整个教学当中,力求在历史知识和艺术欣赏之间寻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为本课的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欣赏青铜之美,领略艺术之美,感受历史的厚重,感知附着在青铜器物上的人的力量、历史的沉淀和当时历史文化的沉积。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也是本课的能力要求之一。如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完三星堆青铜器珍品后提出的思考题:发挥你的想象,除片中的说法外,这个青铜面具还可能来自于什么地方?猜一猜,古蜀人铸造这棵高大神树的用意何在?等,让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的问题意识。一个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还是由孩子提出来,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一段和青铜有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发现问题,寻找信息,得到收获,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去思考。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尽管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或者不是问题,但也足以说明他们已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已在思考,已经有了问题意识。

点评

《青铜艺术的杰出成就》一课属介绍、说明类历史知识,教师很难用叙述、描写等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容易出现枯燥、干瘪而难以激活学生思维,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结果。而饶振宇老师上的这一课,却别开生面,完全打破了程式化、概念化的教学模式,全课以“美”为统帅,以美的欣赏,美的教育贯穿于历史知识教学过程之中,使原本枯燥、单调的青铜器及其知识变得清新、活泼起来,并具有令人想象、流连、咀嚼、回味的艺术魅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一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师在数字化平台上利用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色彩和可感性强的冶铸技术工艺图,创设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迅速获取信息,并积极思考,自主建构的较为真实的、生动的情景(而非简单的电子黑板),将学生融于流动美,立体美,和谐美的氛围之中,而使其轻松愉快地获得有关青铜文化的知识,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美和美的历史的教育过程中,陶冶了性情,提高了审美能力。该课把历史知识、审美情趣和数字化有机结合起来,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第18课 卓越的工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都江堰、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的地理位置、修建年代,记住秦长城的东西两端,理解都江堰的功效和秦长城的价值。

2.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想象都江堰、秦长城等修建的情况,培养和提高历史想象力;学习和初步掌握评价工程效益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都江堰、秦长城等古代卓越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都江堰的特点,认识人类应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都江堰、秦长城。两大工程卓越非凡,给世人留下惊奇和惊叹。

难点:认识都江堰、秦长城等工程选址和设计的科学性。

教法和学法

教法:

1.情景创设法。利用问题、图片、资料等以激发兴趣。

2.指导阅读法。强调重要知识的识记及理解。

3.分析讨论法。目的是求深求透,多层次挖掘,全方位分析。活跃思维,使学生养成团队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更直观,形象。

学法:

1.资料收集法。提前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2.学习探究法。通过读、说、练、讨论、实地考察等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分析讨论法。力求更深一步对知识的认识和延伸。

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

师: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许多的建筑损坏、倒塌,成为废墟。然而令人称奇的是一座修建于2000年前的水利工程却经受住了这场百年难遇的特大地震的袭击,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而且直到今天都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同学们,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工程吗?

由于这是我们身边的建筑,学生自然能答出是都江堰,这时我适时提出从战国后期到秦朝,古代劳动人民修筑了包括都江堰在内的四大工程,从而引出本课题。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

1.都江堰

(1)请同学展示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图片、或讲一讲参观都江堰实地的感受。同学们大都会积极参与、表现。

(2)指导同学阅读书本,归纳都江堰修建的时间、主持者、地理位置,我会强调学生划着重符号并要求记忆。这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

(3)结合都江堰示意图及课本小字资料,先分组让学生分析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解其工作原理,其他学生补充,对于不准确的内容,老师适时进行点拨,解疑。

(4)在了解了都江堰的原理后,请同学们比较都江堰与其他的水利工程的异同 (如三峡等)?从而归纳都江堰的特点(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功能(灌溉、防洪、运输)、作用。归纳出它是一座综合性生态型水利枢纽,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滋润着我们的成都平原。正因为如此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然后我又提问:你能从都江堰这种生态水利工程上受到一些启示吗?——说明人与自然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双方受益,灌输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过渡)

师:一座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两千年来“天府之国”的美誉响彻中外。那么,除了都江堰之外,秦国还修建了什么水利工程呢?引出郑国渠。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