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所以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注意结合7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力争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实现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中,教师既是师者,又是学生;既是长者,又是朋友;既是主持人,又是参与者。在这里,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变化着的。
自我反思:1.本节教材主要涉及汉武帝在思想、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评价,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内容偏深偏难,且枯燥呆板。如何化难为易、引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是本课教学的一大难点。2.在组织课堂讨论辩论活动时,应注意提出的问题深浅合适,以免冷场或流于肤浅;同时还应注意避免少数学生垄断发言权,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记住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及目的地。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记住汉设西域都护的时间,并理解其设置的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
运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图》,培养学生读史,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史料、图片、图表想象历史情景及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学习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教育;强化学生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培养与人交流的主动性态度。
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二、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意义。
课型
新课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整理在预习课文中最感兴趣的知识点。
教师准备:全面收集与本课有关的网络文字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物准备:葡萄、石榴、核桃……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讲读法、对比法。
教具
教学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是来自什邡市实验中学的老师,今天和大家初次合作,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今天来的时候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展示葡萄、石榴、核桃等实物),这些礼物老师将要把奖励给今天在课堂上最积极和认真的同学。可是大家知道吗?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和蔬菜,但在西汉以前,上到皇帝下至百姓都无法享受到这些美食,它们来自何方?又是在何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寻常文物的呢?
学习新课
一、神秘的西域(板书)
1.西域的地理范围(板书)
这些果蔬,它们来自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古时称西域。(多媒体显示地图,教师指图讲解)。西域指阳关和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今新天山南北地区,这是侠义的范围。说得广一点,西域也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大致相当于今新疆、中亚及更远的地区。我们今天所讲的西域主要是侠义的范围。同学们要注意在西域的范围中“两关一岭”是很重要的分界地点(展示阳关、玉门关图片)说起阳关和玉门关,大家肯定马上会想起西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中的名句“劝君更进一步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完整显示两方诗)这是古人眼中的阳关和玉门关,在他们看来,阳关、玉门关之外就是不一样的世界,就是巷凉的荒漠。
在西域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究竟居住着些什么人?他们的生活怎么样呢?
2.西域概况(板书)
先请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想想:西域绿洲上的人民是如何生活的?
(展示西域风土人情,物产资源图片)
教师:西域地区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西汉时,许多民族改权在大大小小的绿洲上建立起来,有的在水草丰盛的地方放牧,有的在肥美的绿洲上进行农业生产。西域物产丰富,还盛产良马和美玉,那里的人民能歌善舞,有许多独特的乐器。由于西域与汉朝的中心区域相距较远。同时,北方一个凶悍的游牧民族匈奴控制西域,西域对汉朝人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张骞出使西域,揭开了西域神秘的面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张骞出使西域的内容。
二、张骞出使西域(板书)
(一)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板书)
(采用问题探究法,教师首先投影展示问题,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探寻答案)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目的、出发时间,主要经历、反回时间和结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