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B:汉武帝。
生C:刘邦。
(播放:汉武帝简介Flash动画)
师:原来他是——汉武帝。汉武帝是怎样的一个皇帝?他统治时期,国家的状况怎样?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回到汉朝,走近汉武帝。
(课件显示:本课题目——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师: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课件显示:逐字现出汉武帝幼年时的情况:“汉武帝,名刘彻……从此,如何治理国家便成为他日夜考虑的首要问题。”)
(谈话法)师:汉武帝姓甚名谁?
生:刘彻。
师:他是哪个朝代的皇帝呢?
生:汉朝。
师:汉朝的建立者是谁?是何时建立的?
生:刘邦,公元前202年。
师:少年时的刘彻喜欢什么?
生:读书,打猎。
师:读书和打猎对汉武帝的将来有什么影响?
生:读书使他带有文人的气质,狩猎有助于他坚强性格的形成。
师:少年时的努力,对人的一生都有影响,汉武帝就是最好的证明。汉武帝继位时年仅16岁,作为一位少年天子,他肩上的担子是非常沉重的。虽然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等几位皇帝使国力有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刘彻继位时,仍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
二、走近汉武帝:
(课件显示 “找一找:1.汉武帝继位之初,在思想、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上面临着哪些问题?2.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师:我把同学们分成两个组分别看书、思考两个问题,,第一组承包第一个问题,第二组承包第二个问题。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找得又快又好!(学生先看书,再讨论,老师同时在教室走动,巡视学生的讨论情况。)
师:下面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报告你们的讨论结果。
生A:思想不统一的问题。
生B:王国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
生C:经济问题。
生D:匈奴的威胁。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展示课件,并启发其他学生补充回答。)
师:谢谢第一组同学的精彩回答。请第二组同学告诉我们汉武帝分别采取了哪些对策?
生A:尊儒术,兴太学。
生B:推恩令,夺爵。
生C: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生D:解除匈奴威胁,开发边疆。
师:第二组的同学回答干净利落,同样很精彩。汉武帝自继位起,就立志做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求贤若渴,著名的儒家学者董仲舒得到他的重用。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思想,请大家结合教材62页上的介绍,思考什么是“大一统”?
课件显示董仲舒像,逐字打出“大一统”的含义。
生:“上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万物要一统于天,国家要一统于皇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全班齐读。)
(播放关于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影片片断。)
师:西汉初年的统治者崇尚“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而董仲舒认为多种思想并存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于是提出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罢黜”是指“贬低并排斥”,并不是禁止其他学说的存在。这点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有区别的!那么,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究竟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怎么看,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各抒己见。)
生A: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汉武帝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儒家学派的发展。。
生B:不好。这种办法太专制,缺乏民主,不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不利于科学文化的蓬勃发展,一花独放不如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