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中心在河南登封一带

西方学者认为夏朝不存在,河南登封的历史,证明夏朝就在河南

西方汉学界一直倾向不承认中国历史上有夏朝的存在,其理由是没有直接的考古发现能够证明。西方学者的质疑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中国古史的存在有一部分确实难以有确切的考古材料证明,但也不能构成否定其存在的理由,诸多文献资料的存在也有一定的说服力。

上世纪末,中国政学两界为了证明中国古史的漫长,曾经搞过一个“夏商周断代工程”。客观地讲,这个历史考古多学科的学术工程有很大价值,但是在很多具体问题上失之粗糙,硬伤也不少。

有关夏朝的历史,尤其是早期的历史,基于历史文献,对之进行探讨倒是可以的。提及夏朝,大多数人会立即想到的是夏禹,大禹治水的传说家喻户晓嘛。说到夏禹,应该就不能不提他那倒霉的父亲鲧,因为治水失败,被帝尧“殛之于羽山”,“殛”就是用雷劈的意思,看来尧帝是会法术的。

夏朝-西方学者说夏朝不存在,河南一小镇的历史,或许能改变他们的看法-第1图

大禹

说起这个鲧,他可不是一般人,货真价实血统高贵的贵族后裔。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鲧是上古帝王之后。《汉书·律历志下》“伯禹”条引《帝系》却说:“颛顼五世而生鲧,鲧生禹,虞舜嬗以天下。”在这里,先不讨论鲧的世系和位置,颛顼后人的说法应该是公论。

在帝尧时代,鲧被帝尧封于崇山,爵位是崇伯。《今本竹书纪年》云:“帝尧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帝尧杀了鲧之后,仍然以鲧的儿子禹为崇伯。这个“崇”是地名,究竟是哪里呢?根据《国语·周语上》的说法,“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看来,“崇”指的是“崇山”。

夏朝-西方学者说夏朝不存在,河南一小镇的历史,或许能改变他们的看法-第2图

大禹治水

崇山又在何处呢?古文献资料显示,崇山即今河南登封嵩山附近,这里有许多夏代的历史事件、遗迹和传说。历史上嵩山有许多称谓,如嵩高山、崇高山、太(泰)室山、外方山等。《史记·封禅书》云:“太室,崇高也。”

从文献记载来看,鲧和禹父子所受封的崇山就在今天河南登封嵩山一带。根据很多古籍记载,鲧受封于崇山之后,就开始了建造城郭,如《世本·作篇》云:“鲧作城郭”;《吕氏春秋·君守篇》亦云:“夏鲧作城”。《淮南子·原道训》也有鲧作城的记载,其云:“昔者夏鲧作三初之城,诸侯倍之,海外有狡心。”

夏鲧所筑之城就在崇山附近,三国韦昭注《国语》说:“夏居阳城,嵩高所近”。鲧所筑之城名曰阳城,地近嵩山。阳城地理位置就在今天的河南登封县东南的告成镇,至于“告成”名字的由来,一会儿后文会详谈。鲧被杀之后,阳城不再是夏人的政治中心,失去了伯都地位。

夏朝-西方学者说夏朝不存在,河南一小镇的历史,或许能改变他们的看法-第3图

大禹治水

等到禹成为天下共主的时候,阳城成为帝都。《史记·夏本纪》记载: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从上述文献看,阳城是夏禹时代夏人的都城。武周时期,公元696年,即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女皇登嵩山、封中岳,取大功告成之意,遂改阳城为告成。历史演变,沧海桑田,当年武则天起名的“告成县”,如今不过是登封县下面的告成镇而已。

夏朝

夏朝疆域

阳城是大禹时代的夏都,而等到启成为天子之后,夏都再次变动。《史记·夏本纪》记载:“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弃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那么,启即位后以何处为都?《史记集解》中有引用别的学者说法,“居阳城。初在阳城,后在阳翟。”这里的阳翟就是后来河南的禹州市。

希望考古学家继续努力,为夏朝在河南的存在,拿出更多的实物证明,也让西方人心服口服。

夏朝的中心在河南登封一带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