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017年摘自网络)大家都知道陕甘回乱,清朝同治年间,西北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历时十余年的带有种族灭绝性质的大规模动乱和战争。冲突主要是回族对于汉族的大规模种族灭绝式屠杀,目的是建立起高度自治的伊斯兰政府乃至独立的国家。这场动乱自1862年起至1873年结束,给当地经济文化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更导致陕甘地区人口锐减,具体数额说法不一,从400万到2000万,堪称民族洗劫。
满清中央管理层打击回族上层叛乱分子。陕甘回乱前,中国内地回族主要聚居在陕甘,两地的回民数量在500万以上,那么,原本是中华民族兴起之地的陕甘特别是关中地带哪来那么多穆斯林呢?又是从何时形成这样的局面呢?
陕西回族的来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最早的是从盛唐到五代,从西、中亚前来长安及其东部一带活动的波斯、阿拉伯人和九姓胡人等,其中主要的是商人、学者和安史之乱以后的留在中国的官兵。早在天宝以来的40年间,仅在长安城内定居的回回就达到4000余户,其中多数是上述回族先民,接近于目前西安市内的回族人口之半。
到了元代,中、西亚大批回回人随蒙古军东迁,是为第二个阶段。最初,是元元年(公元1264年)赛典赤.赡思丁出任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时,曾带领一批回回官员和军民来陕,三年之间增加军户21820户(2),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元世祖又将安西王府所管编民2000户安插于临潼、泾阳、终南(长安)和渭南屯田。至元25年(公元1288年),又“督翰端(和田)、可失合儿(喀什)工匠四十五户屯田”于陕西和甘肃等处(3)。这些,基本上是关中一带的情况,当时便引起马可波罗的注意,称他们是“土库曼人和撒拉逊人”④,实际上是西安以东沿线的回回人。
至于陕南地区,自从唐宋以来,便有长江流域的回族先民从汉江而上,活动在陕南东部一带,至今仍被称之为“下河人”。到了宋元之交时期,宁羌、汉中一带早有回族分布,此时宋蒙两军在陕南一带作战,两军中有不少的回回兵后来散落该地,扩大了当地的回族。此后,明清以来还有越大巴山而来的四川回族,越秦岭而往的关中回族,这就确定了陕南以后的回族分布。在陕北地区,最早在西夏统治时期(公元1038年—1227年),便有从新疆东来的回回商人活动,并因战乱道阻而留居下来。元时陕西地辖今宁夏长城以南地区。至元18年(公元1281年),元军在延安、凤翔、六盘等处屯田,21年,也于“宁夏屯田成功”⑤。
回族的形成以唐宋为其“侨民”或“先民”时期,从而确定其形成于元明。实际上,以宋代回族已发展为几个大的聚居区和一般民族形成的条件来衡量,则早在元代以前,如东南、西北和华北一些地区的回族便早已先后形成,至于元代以后,又使整个回族加以巩固和扩大而已。据此,我们可以说陕西回族的形成,上限是北宋时期,下限是元明之交。如果以关中为例,则最早在东府大荔沙苑定居,开发的是唐安史之乱以后在关中滞留的大食授唐官兵⑥和以后成为回族的回纥兵。他们与关中当地的汉族女性结婚,遂向南北发展,形成了“东府十大县”的回族⑦。
陕西回族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而大盛。明永乐年间除沿哈密、河西陆续有回族迁入关中外⑧,“靖难之役”中亦有江南很多回民来到陕西。到了明英宗初年,徙新疆东部与河西一部分回族于江浙的同时,也有一批从银川疏散来陕,据明人记载,关中东部“自华以北渡渭水,投清凉寺,一望漠漠黄沙,无寸草人烟,仅有小村皆回回种类”⑨;而其他地区所谓的“回夷”,即“西(西安)、延(延安)、庆、平(甘肃庆阳、平凉)、凤(凤翔)、汉(汉中)间夷也”⑩。此外,在陕北榆林的东南,也仍有“东干回族踪迹”(11)。于是,关中便以渭、泾、洛三河的三角地带为主,加之外来与当地回族人口的发展,遂形成了公元1862年以前的规模。
不同的信仰和文化,再加上人口增长对资源的竞争,矛盾不断深化,终于在清末乱世暴发。(2018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