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期末复习重点知识与典型习题

3.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商人可以通过电报来传达生意信息,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发回新闻报道,百姓可以与亲友进行联系等。电影、照相机、报纸等也相继传入中国,①1905年中国在北京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1931年中国在上海拍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影片是《渔光曲》;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1872年中文报《申报》在上海创办;1897年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

4.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在:①装束变化: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②礼节变化:鞠躬、握手礼代替跪拜礼;③称呼变化:平等的称呼代替了有等级的称呼。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简表

时 期 特 点 原 因
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

(19C60年代—1912年)

民族工业的“萌芽” 洋务运动的刺激;甲午中日战争后出现的“实业救国”浪潮,初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14年—1918年)

短暂的“黄金时代”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群众性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运动,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1918年–1949年10月)

凋谢、萎缩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的侵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5.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具体表现有:

项目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主要成就 作用或意义

詹天佑 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设计出“人”字形轨道 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侯德榜 写成《制碱》一书;20世纪40年代发明“侯氏制碱法”。 打破了欧美国家对制碱业的垄断,并节省成本40℅。
思想

文化

魏源 《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学习西方
严复 译著《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鲁迅 《狂人日记》《孔乙己》 弘扬科学精神,

批判封建愚昧,

讴歌光明,

鞭挞黑暗。

郭沫若 《屈原》历史剧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徐悲鸿 《愚公移山》《群马》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1905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在中国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在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行“新政”,创办京师大学堂,建立起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的最高学府,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1

八年级历史(上)期末复习重点知识与典型习题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