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中国古代名将评选标准如下:
一、登上帝王之位的人不能入选。这样就排除了秦始皇嬴政、东汉光武帝刘秀、十六国后赵皇帝石勒、十六国夏帝赫连勃勃、十六国后燕皇帝慕容垂、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南朝宋武帝刘裕、唐太宗李世民、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西夏帝李元昊、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元宪宗蒙哥、金帐汗国大汗拔都、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永乐帝朱棣、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圣祖玄烨等人。但生前没称帝,死后被子孙追认的可以入选。春秋战国诸侯如郑庄公姬寤生、楚庄王熊侣、魏文侯魏斯、赵武灵王赵雍等,身份实际上是帝王,所以也没有入选。没有选入帝王的主要原因是有资格入选的帝王很多,会大大减少可入选的名将的数额。而且君主与名将的权限、地位等有极大区别。
二、必须要亲身指挥过战役。身为文官和没直接指挥过作战的谋士者不能入选。如齐的管仲、吴的范蠡、秦的商鞅、张仪、李斯、西汉的张良、陈平、东汉的荀彧、后赵的张宾、北魏的崔浩、隋的高颎、唐的李泌、宋的范仲淹、元的刘秉忠、明的刘基、李善长、姚广孝。与田中先生不同的意见是我认为诸葛亮和王猛应该入选,因为诸葛亮的南征和北伐是其生平主要事迹,在用兵上,以三、四万的兵力将司马懿近十万人打得龟缩不出,证明其用兵能力起码≥司马懿,如果司马懿能入选,他也应该能入选。而即使搁置一些人觉得有争议的战术指挥能力来看,他在治军练兵、制造武器、行军布阵和战略大局观这些方面的能力也足以使他入选。王猛除了是苻坚主要参谋外,也曾独自率大军攻灭前燕,体现了名将之才,所以也应入选。
三、清朝灭亡后近代的人除外。
四、治军能力有问题和残杀百姓者不能入选。这样就排除了项羽、吴汉、耿弇、张飞等人。
五、斗将型的人物除外。如西汉的樊哙、三国的吕布、南朝陈的萧摩诃、唐的秦琼、尉迟恭,五代的王彦章等。
六、必须具有一定名气和具体战绩。陶侃、秦良玉、李秀成、郑吉、刘方、王玄策、完颜陈和尚、关天培、虞允文、张世杰、王守仁都不应入选。
七、镇压民变为主要战绩者不能入选。明亮、杨遇春、李长庚都是镇压民变为主要战绩者。但曾国藩不应被排除,因为他镇压的是已经建立政权且规模极大的民变。
八、蒙古前期的将领如木华黎、哲别、速不台等不能入选,因为那时的蒙古还不算中国政权。元朝名将入选的范围为活动时间在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的人,如张弘范、伯颜等可以入选。
九、尽量避免一个时代有过多的人入选,比如三国时代。
十、必须有足够的、可信的记载。比如轩辕黄帝、风后、蚩尤等的传记好像神话故事,可信度不足;王翦之子王贲虽然战绩赫赫,但是史上记载不多,无法成传,所以他们都没有入选。
十一、评价分为ABCD四级,数值包括统率、战斗、智谋、战绩、名气、综合六项。实际上我如果将某一位将领选入了百将传名单,就代表我对他的名将资格完全肯定,评分低不代表他的实力弱,只代表他在我心中的地位低于评分高的将领罢了。评分纯属个人意见。另外对于武将的能力数值,战绩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除了影响“战绩”这一项外(废话!),对统率,战斗,智谋都有极重要的影响,因为衡量一个人的实力,最好的办法是看他(她)干了些什么。我把外战战绩看得重于内战战绩,在此特地解释一下其原因:
以匈奴人为例,他们吃牛羊肉喝牛羊乳长大,先天身体素质强于汉族士兵;从小接受骑射等技能的训练,战斗技能强于大部分是出于农家的汉族士兵;尚武精神强,而汉人的尚武精神随着儒家影响的加强而逐渐衰退;智力方面,虽然匈奴人文化水准低,但不宜由此断定他们智力低于汉人,智力基本不相上下吧。由此看来,外战将领面对的对手的士兵质量高于内战将领。少数民族也多有名将,将领的能力毫不亚于汉族将领,外战将领面对的敌将素质也不会弱于内战将领。
另一方面,外战将领面对着许多在中原(或按柏杨先生的说法称为中国本部)作战无法想到的困难(想象一下现在球队客场作战的困难吧)。比如缺乏地图,有迷失道路和找不到水草的危险(在中原不太可能发生吧),缺乏情报(用间都有很大困难,比如汉人就无法化妆成属于白种人的鲜卑人,当然,有独家易容术除外),在茫茫大漠无法找到敌人,时刻要防备来去如风的敌人的偷袭,胜利后由于敌人的机动力强而不容易追击,气候的严寒(如果是征交趾则有酷暑、瘴气、毒虫、使士兵难以结阵的密林等困难)等等,要克服这么多的困难取胜,在评分时得个高分也不算太离谱。当然,谁也不能保证内战将领在外战将领的位置上不能做得更好,但这并没有事实作依据。其实北宋名将曹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曹彬率兵攻灭南唐,堪称内战名将,可是在攻辽时以优势兵力仍被打得大败,内外战难度之分野,可见一斑。
至于具体数值,统率,我是以孙子兵法“风林火山”中的疾如风、徐如林、不动如山三项来衡量的,军纪是否严明、士兵对他的指挥的服从程度、受袭时的反应能力、有没有大败、失败时有没有溃散的情况等因素都在考虑范围内,此外,是否曾统率过大军独立作战也是一个因素(如大部分的三国将领没有入选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战斗,则是以疾如风(机动力也是攻击力的一部分)、侵掠如火来衡量的,部队攻击力是否强大是最重要的,有以少胜多的记录者有加分,有没有亲自冲锋陷阵和个人武艺也是参考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
史册中没有用计记载的智谋分较低,有兵书著作的有智谋上的加分;有抗击外族经历者在战绩上有加分,打过败仗的战绩上会扣分;名气的评分则较为主观,但如果名声不好要扣分。综合分是以ABCD分别代替1、2、3、4分,加起来后取平均值再四舍五入得到的。评分是主观的,肯定会有人不同意我的评分,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标准是合理的。评选思想是A级的控制在十人以内,B级的将领较多,控制在五十人以内,剩下是C级的,控制的原则也会影响一些将领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