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以外“那达慕”的状况及其异同

和蒙古族一样,达斡尔族也有举行祭敖包活动的习俗。蒙古族的祭敖包活动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那达慕”节,而达斡尔人仍保留着古老的祭祀活动,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节日——“沃其拜”节。每年农历6月8日,居住在新疆塔城市的达斡尔族同胞就会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新疆唯一的达斡尔族民族乡阿西尔乡,举行“沃其拜”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祭敖包。首先,由“巴克其”带领大家做第一轮祭祀活动,身着民族盛装的达斡尔族男女老少人人都要在敖包上添一块石头、敬一碗酒,表达对神灵的虔诚和祈盼人畜两旺、年年丰收。此后,人们宰杀牲畜,制作食品,互相交谈沟通。然后再进行第二轮祭祀敖包,主要是由萨满跳萨满舞。舞蹈者口中念念有词,用各种动作驱除邪恶,祈求风调雨顺,人人平安。

节日期间,人们还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拔河和男女赛颈力、拉杆子等传统的竞技和游戏;人们奏响传统的达斡尔族乐曲,姑娘和小伙子随着乐曲跳起传统优美的“罕贝”舞和“贝勒贝”舞;人们还会唱起丰富多彩的达斡尔族民歌,场面热烈而欢快。

不难看出,尽管达斡尔族这个传统群众性文体活动与蒙古族的那达慕名称不同,但其形式和内容却非常相似,其根源与蒙古族那达慕一样,都是起源于祭祀敖包活动。

我国内蒙古与其他省区举办的那达慕互相之间也有许多异同。

夏秋之际,是草原一年之中最好的时光。每当此时,草原上的人们就开始筹办盼望已久的那达慕活动了。所不同的是,内蒙古草原的举办时间多在8、9月间,新疆的两个蒙古族自治州则多在6、7月份举办。云南蒙古族的生活环境四季如春,他们选择在农闲的12月举行那达慕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在京的蒙古族同胞多选择在12月或其前后举行那达慕活动。鄂温克族冬季那达慕选择在12月举办,每当此时,北国草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开展冰雪项目的最佳时期。可见,那达慕活动的举办时间,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工作条件以及活动内容而确定。

虽然各地举办的那达慕大多是草原民族传统形式的活动,但由于各地条件的差异,活动形式也有所不同。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区蒙古族聚居的草原上,那达慕主要是开展“男儿三项”、赛骆驼、马球、大型歌舞等适合在广阔场地上进行的比赛、表演项目,而在云南通海举办的那达慕活动中却没有上述内容,而是改为舞龙、耍龙灯、虾灯、金凤凰、跳蚌壳、划旱船和篮球、排球、象棋等文艺体育表演和比赛,文艺演出规模较小,增加了参与性很强的卡拉OK歌唱赛。北京的蒙古族同胞举办的那达慕活动,几乎都是在室内进行,其形式和内容主要是开展文艺表演、文化展览和联谊晚会等。

今天,各地举办的那达慕其活动内容十分丰富,“男儿三项”的规模和形式有了新的发展,例如,2004年7月28日至2004年8月1日,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巴彦乌拉镇举行了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搏克大赛,2048名搏克选手参加比赛,成为有史以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搏克赛事。同时还举办了64名女子搏克赛、128名儿童搏克赛。2005年7月下旬,800名骑手、800匹骏马齐聚西乌珠穆沁草原,举行规模空前的赛马活动。

在不同地区,祭祀活动的形式也有区别。在内蒙古各地一般以祭敖包、庙会为主;在新疆巴州“第四届东归那达慕节”期间,举行了祭祀博斯腾湖仪式;云南通海那达慕的祭祀活动是对杞麓湖的祭祀。这些对湖泊的祭祀,既传承着蒙古族古老的夏季“淖尔大祭”传统,又融入了现代生活因素,传统的祭祀活动被赋予了许多新的文化内涵。

在新增加的活动内容方面,各地也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在东乌珠穆沁旗庆祝建旗50周年那达慕大会上,5000人列为方队,咏唱蒙古长调,场面壮观。牧人们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创办了“水上那达慕”、“冰雪那达慕”等形式的那达慕活动。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归那达慕节创办“水上那达慕”。西乌珠穆沁旗吉仁高勒镇于2008年1月举办“首次草原冰雪那达慕”,200多名牧民在银装素裹的草原上欢聚,进行赛马、搏克、射箭等项目的角逐。鄂温克冬季那达慕开展了马拉雪橇、骆驼拉雪橇以及别具一格的抢枢等表演赛项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上那达慕”展示了渔船划桨比赛和摩托艇表演活动;云南通海那达慕则把篮球赛、排球赛和卡拉OK歌咏比赛引入那达慕活动。

此外,那达慕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内容丰富多彩。各地举办的那达慕日益与群众性文艺演出、招商引资、经贸活动以及发展旅游业紧密结合,许多体现现代生活气息的活动被那达慕吸收采纳,大批来自外地和国外的游客前来观光,那达慕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日渐扩大。

那达慕活动的规模有大有小,举办层次有高有低,活动时间有长有短,影响范围也各有不同。1991年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那达慕大会,出席大会的中央及中央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领导就有近200人,参会的国内外宾客达13000多人,参加大会的人数达到20万。而牧民家庭举行的那达慕,只有数十人前来参加并不少见。那达慕的举办者有的是国家,有的是自治区、省、市,而更多的是盟、市、旗、县、乡、镇、苏木,直至牧民家庭。在影响范围方面,大者影响及于全国或数个省市自治区乃至各国游客,如蒙古国“国庆那达慕”、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那达慕以及在京蒙古族那达慕;相比之下影响范围小一些的,其影响也会波及到几个地区或数个旗县,规模最小的家庭那达慕,也会在周围数十里或上百里产生影响。

3.2.2蒙古国的那达慕

在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的蒙古国,那达慕活动也得到广泛开展。

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取得胜利,7月10日,在库伦(今乌兰巴托)成立君主立宪政府,后将次日定为国庆日。从1922年起,蒙古定期在每年7月11日至13日举行全国性的“国庆那达慕”,成为国庆活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1992年2月,蒙古人民共和国改国名为“蒙古国”。1997年6月13日,蒙古国庆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蒙古国庆易名为“国庆节-那达慕”。2004年是蒙古国议会通过新的那达慕法后开始实施的第一年,此后,那达慕期间各项比赛的组织工作都必须依法进行。

在蒙古国,不仅有一年一度国家举办的那达慕大会,各省、各县也都普遍开展“那达慕”活动。国家那达慕大会及各地那达慕活动都把博克、射箭、赛马作为主要比赛项目,较好地保持了这一传统文化。近年来,随着蒙古国的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各地举办的那达慕日益融入了许多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的比赛、演出项目,提高了那达慕活动的娱乐性、参与性,更加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蒙古国的那达慕活动较之我国内蒙古等地开展的那达慕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异同。二者的相同或基本相同之处主要有: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开展范围大、次数多;一般都选择在节庆之日举行,活动都冠有“那达慕”名称;都是群众性文体活动,都把博克、射箭、赛马“男儿三艺”作为重要内容,各自都有许多与那达慕祭敖包相同或相似的祭祀活动;一般都会举行文艺演出,都要开展经贸活动,都有形式多样的交流感情、联欢娱乐活动等等[37]。

二者不同或不完全相同之处主要是:蒙古国正式用“那达慕”一词命名该项活动始于1922年,我国则始于1948年;蒙古国的“国庆那达慕”由国家主办,我国并未举办过由中央政府主办的那达慕活动;蒙古国每年举行的“国庆那达慕”政治色彩较浓,我国各地一年一度举办的那达慕则是经济贸易色彩突出;蒙古国的各级那达慕必须依照“那达慕法”的相关规定举办,我国则没有关于那达慕活动的专门法规或条列;蒙古国“那达慕法”规定,参加摔跤比赛的选手必须年满18岁,参加赛马比赛的选手年龄必须在7岁以上,我国对参赛选手的年龄尚无统一规定;尽管双方大都选择在草原最美好的夏秋季节进行那达慕活动,但内蒙古自治区多在8、9月举行,蒙古国则多在7月举办;我国那达慕摔跤手一般是上身穿着较大的坎肩即“卓铎格”,下身穿肥大的摔跤裤,足蹬传统的布利阿耳靴,优秀选手脖颈上带有“江嘎”,蒙古国那达慕摔跤手上身的坎肩较小,下身只着三角短裤,不佩戴“江嘎”。此外,在各项比赛的赛制中也有一些不同[38]。

内蒙古自治区以外“那达慕”的状况及其异同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