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陈树渠纪念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因此,一到晚上,我们就把它们捉到一只大筐里,放在凳子上,第二天早晨再抱回窝里。兔子是吃夜食的。临睡前需把一大束青草挂在筐沿上,再挂一块馒头,一些苹果皮,第二天早上总是吃得光光的。那些日子,我每天都是在它们「咯吱咯吱」的大嚼声中进入梦乡的。

兔子不大生病。偶而有点小病,喂它点土霉素就好了,若是发展到疴稀,可就有生命危险了。

这一对「熊猫兔」使我度过了两个月欢乐的日子。白天,我给它们画像,带它们出去玩,观察它们的形态;晚上,我倾听它们吃食的声音,写关于兔子的观察日记,……和这美丽、可爱的小生命在一起,是多么惬意呀。

(崔天剑)

仿写导引这篇作文同样是说兔的生态习性,与前一篇的格调却有明显的不同,是纵向观察型的。小作者只就眼前的一对家兔进行观察,以一天的时间为序。由于观察得细致,把兔子的梳洗、吃食、大小便等习性,介绍得真切而有趣。

有的动物,其生长发育呈明显的阶段性,如蚕,说明其习性就应放在生长的全过程中;有的动物,其习性在春夏和秋冬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就应以四季为序。

这样的文章看似简单,写起来也不容易。学生写有关事物的习性,应以观察为基础,先写这种类型的说明文,以后书读得多了,知识面广了,可以将实际的观察与书本的知识结合起来,逐渐学习写知识综合型的说明文。

仿写定位:物种的演变

例  文

西瓜的变迁

盛夏酷暑之际,若能饱啖一顿西瓜,那无疑是一种惬意的享受。许多人都知道。我国山东德州的西瓜最负盛名,浙江平湖的枕头瓜,安徽的风阳瓜,无锡的竹叶瓜,苏州的朱砂瓜,亦堪称瓜类佳种;而上海、江浙、台湾所产的三白瓜,形状浑圆,皮、肉、子皆白,味道甘美而独具一格。

然而,每当你品尝西瓜时,可曾想到西瓜是从何而来的吗?如果我们了解了西瓜的变迁史,就会在品尝西瓜的同时,又加上一层思想启示的美味了。

西瓜,据说原产于非洲南部地区,野生的西瓜只不过核桃般大小。大约在四千年前,古埃及人首先引进种植。 一般认为,引入我国是始自五代的事情。相传是胡峤入契丹,方得瓜种回国;而契丹则是由于破了回纥,始得此瓜──因来自西土,故名西瓜。也有人认为引入时间更早些。1980年4月,江苏邗江县汉墓随葬漆笥中,出土时发现有西瓜籽。这说明,西瓜可能在汉代已传入中国。不管引入时间早晚,西瓜是从西方传入的,这似是确定无疑的了。「西瓜」这名称里就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方向概念。而西方词滙里并不称西瓜为「西」瓜,英语中称为“Watermelon”,原意是水果。

西瓜怎么样才从野生的核桃般大小发展到如今斗般大的呢?这是人类辛劝劳动,长期摸索,精心选种,精心培育的结果。当我们食用着硕大味美的西瓜的时候,我们当如何感激一代又一代的农人和植物培植家们哪!

本世纪四十年代,日本首先培育出西瓜的杂交新品种──「无籽西瓜」。它是用经过秋水仙碱溶液浸泡过的西瓜籽或西瓜幼苗长成的西瓜作母本,普通西瓜作父本杂交,次年将这些种子播种后,结出来的,无籽西瓜不仅有「无籽」的长处,而且因为它把供应种子的那份养料用去长肉了,因此含糖量高,分布均匀,汁多个大,优质高产。据《羊城晚报》1983年1月9日报导,我国科学家黄昌贤1938年在美国当研究生时,也培育出了「无籽西瓜」,曾被列为美国生物科学的一大成就。

1979年7月,新华社发了一则消息:日本园艺家培植了一种方形西瓜,正方形每边均为15公分。方法是,把未成熟的西瓜放在正方形透明塑料盒内,塑料盒内四周用网条加固,西瓜在盒内生长,就成方形的了,这种方形西瓜瓜籽小,甜度高,便于包装、运干和储存。这则消息使人又顿开茅塞:是啊!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大前提之下,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简直可以为所欲为!

日本人之搞出「方形西瓜」,是否得了中国人的启示,也未可知。因为明代谢在杭所着《五杂俎》中就说到当时市场上有「方形葫芦」;清代龚伯龙为此加注说:「盖生时板夹使然,不足异也。」这与培育「方形西瓜」,其原理一致的。

「无籽西瓜」、「方形西瓜」这些创造,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功劳,这对于西瓜变迁史和丰富人们的夏令市场无疑是大贡献。然而,西瓜的种植,中国和日本却并非最先。这告诉人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者居上」。这是常事,也有它理所当然的地方,就看谁对事物的变革更注意,目光放得更远一些,改革的工作抓得更紧一些罢了。「起步」迟早实在不是最根本的因素。

(顾瑛瑛)

仿写导引这篇习作讲西瓜的演变,说得有根有据、有板有眼,成功的原因在哪里?从文章的内容看,与作者平时读报时做有心人是分不开的。文章中的两则关键性的材料,都是取自报纸:一则取自1983年1月9日的《羊城晚报》、一则得自1979年7月新华社发的消息。有了这两则材料作基础,说西瓜的演变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了,其他的材籵,可以有目的的去发展,延伸,可以去查历史书、查植物志,翻字典,翻古人的笔记,这么一查一翻,一聚一凑,你也就成了半个西瓜演变史的专家了。

香港陈树渠纪念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关于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