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扶余城的沿革看东北民族历史

中国东北部,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大熔炉,春秋战国时期,东北共有四个古族系:东北南部为古商族(汉族)系;东北西部为东胡族系;东北东部为肃慎族系;东北中部为濊貊族系。是中国古代东北部族、濊貉的分支,与古老的肃慎族系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90年代后期韩国学者声称扶余是朝鲜民族族源之一,然牵强附会之处太多,不值为信。夫余周边地区人口约有3万左右。古代夫余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先后有肃慎族(肃慎南支)、扶余族、高句丽族、靺鞨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在这里生息繁衍,从事农牧业生产活动。史籍《后汉书·东沃且传》、《三国志·沿传》都记载当时在东北地区秽族等多个民族活动的情况。

强盛的高句丽,北魏至唐初,东北东南部为高句丽疆域,原来的扶余故都变身为高句丽的扶余府。公元668年,大唐攻破高句丽,夫作这时属唐的河北道。由渤海都督府管辖。公元713年,肃慎族的后裔粟末靺鞨在其首领大祚荣的率领下,建立了渤海国(朝鲜和韩国认为渤海是高句丽同族的国家),并设5京15府62州,在原扶余都城所在地设立扶余府(一度又称为书山府、隆州府),定为国都,其下辖有扶州、仙州。渤海称为海东盛国。与当时的日本也有很多交往。渤海后迁都“敖东城”,但扶余府仍为渤海国文化经济中心和第一大城市,经济文化发达人口稠密,总人口已近50多万。

契丹的兴起,公元925年,居住在东北辽河上游的契丹族强大起来。其首领耶律阿保机率兵征渤海,四月围困渤海扶余府,次年春攻下扶余府。传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回师扶余时病故。当时城内上空出现飞升的黄龙,辽遂将扶余府改为黄龙府(此名沿用到女真的完颜金国),并建有佛塔一座。过国分上、中、西、南、东京等5个道,上京辖临璜府(今内蒙巴林左旗南波罗城),为政治中心。而黄龙府属东京道(今辽宁省辽阳市),统5州(益州、安远州、威州、清州、雍州)、3县(黄龙县、迁民县、永平县),是辽在东北方的政治军事重地。

在军事上,黄龙府郡部署司统领信州(今吉林怀德县秦家屯古城)彭圣军书度使、宪州(今农安靠山乡广元店古城)怀氏军节度使、祥州(今农安万金塔乡万金塔古城)瑞圣军节度使、益州(今农安县小城子乡小城于古城)观察使、威州(今农安县三宝乡小城子古城)刺史。这些军队都驻在黄龙府附近。

黄龙府是辽金的名城。南宋名将岳飞曾誓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所说的黄龙府,就是今天的农安古城,在长春北70公里。

黄龙府是各族人民聚居之地。由于辽代移民的结果,这一带不但居住着契丹人、渤海人(和女真同族,满族先民)、女真人、汉人,而且还有铁骊、兀惹、突厥、党项等少数民族。在黄龙府辽圣宗时代(公元983一1030年)修建的佛塔至今犹存。塔高43米,中实、砖造、密檐式,8角13层。年久经浸蚀,塔基破坏,但仍未倒塌,说明辽代劳动人民建筑技术上的卓越才能。为了保护祖国文化遗产,1953年国家曾拨款修复到10层,在修复的过程中,于塔的上部中心一小砖室中,发现银佛2件,以及木制圆骨灰盒、骨灰布包(内有舍利子)、瓷香炉、瓷香盒、银质小圆盘、银质单线刻划的银牌佛缘各一件。1983年由国家拨款,将古塔修复如初。如今塔身每层都塑有狮子、麒麟等瑞兽,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每层各檐角都挂有风铃,一遇风雨锵锵铮铮,金铁皆鸣。

公元1114年9月,女真各部不堪辽代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率兵攻下黄龙府。在攻打黄龙府的战斗中,女真大将完颜娄室立下了卓越功勋、他首先断绝了辽兵外援,控制交通要冲,并乘风纵火,督军力战,火燃战靴至足而不知,一举攻下这座军事重镇。完颜娄室是长春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它的家族墓地遗址至今还留在长春东南的净月潭山南坡上,是吉林省重要的金代遗迹之一。

完颜娄室从古至今引起学者的关注。据《金史》、《柳边纪略》记载:因完颜娄室攻克黄龙府有功,被封为黄龙府万户。以后,他又擒获了辽国天祚帝,战功显赫。公元1130年,完颜娄室病故于军中,终年53岁。金太祖亲自派队护送完颜娄室灵柩,归葬于黄龙府东南的奥吉里,即今石碑岭。

金国攻克黄龙府后,改黄龙府为济州,置利涉军节度使。金之所以把黄龙府改为济州,是因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率兵南渡混同江(今松花江)时,水深无舟,便命一人在前探导,乘赫白马渡水,后续兵马按他鞭子所指的方向而行,水深仅及马腹,全军顺利过江攻入黄龙府。后来,使人测所渡之处,水深不得其底,大军无船而顺利涉过,乃是天意,正合“济州”,“涉利军’之意,后改为隆州。金末,蒙古族兴起,金为加强乐北的军事力量,于公元1140年,将隆州升为隆安府,这里又成为金王朝北方的军事重镇。辽金这两个北方民族的国家,都曾经进入中原,用兵于长城以南甚至长江流域。

 

 

 

从扶余城的沿革看东北民族历史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