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人(生卒年不详)
li fun jên
人名。汉中山人。武帝(西元前140~西元前87)的宠妃。子名髆,封昌邑哀王。夫人系名音乐家李延年之妹,妙丽善舞。延年见宠于武帝,因歌「北方有佳人」而得荐幸武帝。夫人聪慧过人,病危之时坚拒武帝之垂顾,亡故后武帝以皇后礼葬之;并请僊人招魂相见,以偿未见面之宿愿。〔参阅《汉书》、《史记》〕。
李彩娥(1926~)
li ts’ai ê
人名。台湾第一代舞蹈家,舞蹈编剧家和舞蹈教育家。屏东九如
人。七岁时参加学校游艺会以日本舞《花嫁娘》展现其舞蹈之才华。十一岁(1938)举家迁居日本东京
,1939年入「石井汉舞蹈体育学院」,为台湾第一位留日完成严谨、完整舞蹈教育的舞蹈家。1942年自该校女学部毕业,旋即进入研究部继续深造。是年凭其精湛的技巧,和丰富的舞台经验,以《太平洋进行曲》获得第一届全日本舞蹈比赛少年组第一名,并荣膺文部大臣赏的荣誉。也是第一位台湾舞蹈家参加日本比赛获奖者。她趁前往越南演出之际,顺道访台探望父病,同年遭丧父之痛。越年,再度参赛,则以《阿妮多拉》获第二名。由于战乱,使李彩娥未能实践成为专业舞蹈家所必经的「乡土访问」演出,令她引为终身憾事。1944年与洪调美先生结婚,其舞蹈事业亦即中断。后经蔡培火先生大力游说与鼓励,始于1949年在屏东
设立「李彩娥舞蹈研究中心」。自此数十年来不断的为台湾舞蹈艺术而努力,尤其致力于南台湾舞蹈教育的推广与发展,更功不可没。先后曾获教育部1991年「中华民族艺术薪传奖」、行政院文建会1996年「中华民国舞蹈工作绩优奖」、高雄市政府1997年「特殊优良文化贡献奖」等殊荣;此外,屏东县政府于1995年出版「蜻蜓祖母-李彩娥」,高雄文化中心管理处于1997年出版「舞蹈大师李彩娥」;高雄市政府亦于同年摄制「高雄向前行」专辑,分别以静态与动态的方式表彰李彩娥对南台湾舞蹈文化的贡献。而李彩娥对于舞蹈教育及舞台的热爱,并未因年长而稍减,她于完成舞蹈教育奠基工作之后,又开创为年长者休闲舞蹈而服务,将舞蹈融于生活之中。她以七十岁的高龄展现其奇特的舞蹈风格,将「观世音」、「忆」等独舞再度活跃于舞台,藉以鼓励后起者,应为促进舞蹈艺术之发展而延长舞者的舞蹈生命。〔参考李怡君《蜻蜓祖母李彩娥》、费启宇《舞蹈大师李彩娥》〕。
李淑芬(1925~)
li shu fên
人名。原名石玉秀。1925年10月30日生于南投集集。台湾第一代的舞蹈家、舞蹈教育家,舞蹈编创家。因受母亲工作的影响,自幼即接触本土的音乐和舞蹈。六岁时在母亲任教的集集国小晚会上,首次登台表演,颇得赞誉。自此,学校的大会舞皆由她担任示范或领舞者,也因此奠定李淑芬在舞蹈教育上的兴趣。1940年于草屯中学毕业后,旋赴日本东京
,入篠原塾学习日本古典舞与东方舞蹈,又入东京见谷八重子之舞蹈学校习古典芭雷。1943年返台后,曾在草屯国小任教,1944年嫁至台北李家,婚后随夫姓,改名李淑芬。1945~1954年李淑芬活跃于台湾的教育界,自大专院校至国民小学(省立师范学院即今国立师范大学、虎尾高中、静修女中、北市女、蓬莱国小等)皆担任过舞蹈教学之工作。1953年以山地「赏月舞」获得当时舞蹈比赛的冠军与重视。1954年成立其个人舞蹈研究社。李淑芬所编创之舞蹈,除选自各民族和地方性的舞蹈为题材外,更以台湾本土(原住民及汉民族)的生活素材为泉源,如丰猎舞、採茶舞、农家等舞蹈。李淑芬对台湾的学校舞蹈教育有着极重要的贡献,在社会教育上亦培植了许多优秀的舞蹈人才,如许惠美、蔡雪慧、原文秀、崔蓉蓉、李丹等,即使活跃于演艺界的张小燕亦是她的高足。1961年李淑芬移居新加坡,继续为拓展舞蹈艺术而努力。﹝参阅《舞影蹁跹六十年》、《为中国文化而跳的台湾舞蹈家─李淑芬》﹞
李陵起舞
li ling ch’i wu
舞蹈事件。李陵(?~西元前74)于汉天汉二年(西元前99)以五千步兵与匈奴八万骑兵作战,不敌被俘,留仕匈奴。武帝(西元前140~西元前74)怒杀其家族。该时,苏武(?~西元前60)因于天汉元年(西元前100~)以中郎将,官职,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置于北海牧羊。终于始元六年(西元前81)得归故国长安。临行前,李陵置酒为苏武饯行。李陵嘆谓汝当知吾心,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乃起舞,边舞边歌:「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催,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参考《汉书‧卷二十四》﹞
广义词:舞蹈事件
村田乐
ts’un t’ien yüeh
舞名。宋代民间舞队节目之一。表现农村生活,气氛热闹欢快。范大成《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韶诗。村田簑笠野》句下自注:「《村田乐》」。明,朱有炖《黄钟醉花阴》散套:「贺贺贺,一齐舞起《村田乐》」(《诚斋乐府》)《梦梁录‧卷一元宵》条、《武林旧事。卷二舞队》条和《西湖老人繁胜录》所列的舞队节目中都有《村田乐》。
杜黑(1944~
)
tu hê
人名,指挥家,辽宁省盖平县人,他生于1944年4月4日,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音乐系理论作曲组。1971年返校任教,曾随美籍指挥家Robert
W. Procter习指挥,1978年赴美进入普林斯顿西敏合唱学院(Westminster
Choir College)指挥研究所,1979年进入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ampaign—Urbana)随法籍指挥家Paul
Vermel习管弦乐指挥、Harold
A. Decker习合唱指挥、Leonard
Rumery习合唱音乐史,1980年完成伊大指挥硕士学位,因表现优异,进入该校指挥博士班。1981年返国任教于中国文化大学音乐系至今,并担任台北爱乐合唱团音乐总监。1988年集合音乐界与企业界人士,创立财团法人台北爱乐文教基金会,担任执行长一职迄今。曾率团于世界各国参与合唱比赛及音乐节叠创佳绩,并多次担任国际合唱大赛评审:1994年5月德「Fulda」全德合唱比赛、1996年2月第四十八届香港学校音乐节、1996年4月义大利「Riva
del
Garda」际合唱大赛、1997年7月第六届达佩斯国际合唱大赛及澳洲雪梨国际合唱大赛。多年来致力于合唱推广工作,所录制的「映象中国」专辑获新闻局第八届金曲奖颁发之「最佳制作人奖」、「最佳古典音乐唱片」、「最佳演唱」三项大奖,并荣获第一届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文艺奖。曾指挥舞剧「布兰诗歌」、儿童歌舞剧「天堂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