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歌舞介绍

相关词:文舞

羽葆幢

yü pao ch’uang

舞具名。古代一种以羽毛为饰的旗幡。〔见《南诏奉圣乐》〕


羽舞

yü wu

舞名。《六小舞》之一。创作于周朝(西元前11世纪~西元前256)。是一种以鸟之羽毛作成之舞器,由舞者右手持之,左手执籥而舞的舞蹈。《羽舞》在古代用之于祭祀宗庙及四望。也是贵族子弟必须学习的舞蹈之一。明朝(1368~1644)之朱载堉(1536~1611)认为《羽舞》是《大夏》的别名;《大夏》的支派。〔参考《周礼‧卷二十三,卷十二》、朱载堉《乐律全书》〕

广义词:六小舞、大夏
相关词:六小舞、大夏

羽籥

yü yüeh

舞具名称。籥本为乐器,古代礼仪舞蹈之文舞,舞蹈时舞者左手持籥,右手执羽,故亦称《羽籥之舞》。今释奠(祭孔)礼仪,舞者所用之舞具,仍为羽及籥。羽之形状略有不同;据文献显示,宋以前所用之羽,以六朵羽球串于桿头之龙头下,明之后多将三支雉尾树于竿头上。〔参考《周礼》、《三才图会》〕

同义词:羽籥之舞
相关词:文舞

肉傀儡

jou k’uei lei

剧种名。中国古代傀儡戏的一种表演形式,一般的傀儡戏是用木偶来模仿真人的形象动作,肉傀儡是由孩童或青年扮演,反而是用真人去模仿木偶的表演形态。〔参考《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广义词:剧种名

西
施(生年不详)

his shih

人名。姓施,因家住苎萝村之西而名西施,亦称西子。春秋时代(西元前770~西元前476)越国苎萝人(今浙
江 诸
暨)。西元前
491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句践为雪前耻,决定计復仇。欲选美女入吴宫以迷惑吴王,便于破吴。在苎
萝 选中卖柴人的女儿西施。首先送西施去会

东边的土城学歌舞,经过三年严格的训练,西施成为才貌兼备的绝色佳人。由范蠡带着到吴国,呈献给夫差。自此夫差不理朝政,专宠西施。西施的舞蹈以创作的《响屐廊》留名于世。此舞的特色在足上所穿的木屐,裙边繫小铃,在挖空的大缸上铺上木板,以木屐踏板所产生的共鸣声,配以小铃发出的清脆声,两相交错,别具效果。吴王自然更是喜爱观赏。西元前
475
年越国攻打吴国,终于在西元前473
年灭吴。夫差身亡,西施之结局也成为谜。有说投水身亡;或随范蠡隐居而去。因此后世以西施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断。戏曲中以明梁辰渔的崑曲《浣纱记》最为脍炙人口。近人京剧名家梅兰芳亦作《西施》〔参考《陶庵梦录》、《越绝书》、《吴越春秋》〕。

中国古代歌舞介绍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