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加两国启衅于“孔子学院”,指其为“文化渗透”,这似乎是在防患于攻心为上的“孙子战略”;紧接着,美国媒体称“中国是第一个软实力超级大国”,此大抵是警示西方:中国已展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文化攻势。然而不管西方怎么干扰和妒忌,目前中国所开发的“软实力”还是远远不够的,中外人士对于华夏之蕴聚及其潜力,更是知之甚少。说得严重些,为了中国与全人类的“球籍”,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地恢弘国故,而用夏变夷;否则的话,孰能结束地球村之“全球战国”和扭转生物圈之“世界末日”?
目前中国的“软实力”确是很欠缺的,传统迷失,道德沦丧,这怎么能和“大国崛起”相称呢!古圣说:“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今乃东方式微,文化蛰居幽谷,学术陷于低潮。如果从人类学的大视野看,则全球的“软实力”大部分来源于或蕴藏于中国,这个世界历史的最大最久的中心与“母体文明”(文化和科技的“施主”)。她亦是世界思想的集大成者——儒释道回耶“五教同源、一花五瓣”,以及祅教、摩尼教、犹太教、南亚思想、中东文物、希腊艺术、游牧风格等等“万流归宗,熔于一炉”(例如唐朝皇帝四教并倡,且礼遇景教)。诗云:
车轨同八表,文书混四方。(唐/李世民)
岸香蕃舶月,洲色海烟春。(唐/司空图)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王维)
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袄寺建波斯。(近代/王国维)
日本学者江上波夫论唐朝之吐纳世界文化,这样说:
唐作为世界帝国,其文化不仅限于晋魏以来的中国系统的文化,它还包括印度系统的佛教文化和……中央亚细亚的绿洲文化,还有……伊朗萨珊朝文化和东地中海域的罗马文化、拜占庭化的希腊文化、叙利亚文化。它进而还包容夹杂着从南方海路进入的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文化和从北方草原陆路而来的土耳其系统的文化等,乃是一个大型的文化复合体。这种多元的复合文化作为唐文化,又被吸收到东亚诸国,东亚文化圈由是成立。(《中国印象》下册,第352页)
一位基督教学者说:咸海是万流所汇的地方,中国就是这样:欢迎许多宗教,但渐渐都使之溶解变味——融和它们的排他性,光大其精华。(徐松石著《基督教与中国文化》香港浸信会出版社,1991年,第65页)中国对于异文化,古人是择善而从,取精用弘;今人是兼收并蓄,反刍消滤。中华民族昂霄耸壑,胸襟广博,日月入怀,报怨以德,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唐诗云:“星彩满天朝北极,源流是处赴东溟。”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说:“中国……在人数上和国家的治理上,远胜于文明的欧洲。……(她)有一个极其令人赞佩的道德,再加上……哲学……,富有权威,远在希腊人的哲学很久很久以前。”(《中国印象》第133页)诸位须知,中国大抵是盛行于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发明者;现代西方作为中华母亲的“子文明”,其文化——包括自由经济和哲学,特别是那最能代表“西方优越性”的“民主与科学”——大体是撷趣于中华文明的结果。历史上,华夏直接或间接激活和哺育许多文明,包括近代欧美。(请读诸玄识:《中西合流,剧荡全球——近现代西方是华夏的“子文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6ae1f80100x7ke.html)
【诸玄识】中华文明的“软实力”
中华文明的“软实力”
作者:诸玄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