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恭《春山晴雨图》
高克恭《春山欲雨图》
赵孟頫(fu)(1254-1322年),湖州(浙江吴兴)人。字子昂,号松雪、鸥波、水晶宫道人,谥文敏。宋宗室后裔(赵匡胤十一世孙)。忽必烈为江山计,对赵孟頫委以重任,此后的几代皇帝继续给他以高官厚禄,最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从一品),“被誉五朝,官居一品,名满天下。”官位虽高,但并无实权,且经常受到蒙古官员的猜忌和排挤,一直处于彷徨苦闷之中。
可能正因为赵孟頫在政治上无所作为,所以才把主要精力放到书画中去,也因此在书画方面取得了杰出成绩。赵孟頫在书法方面,篆隶真行草无一不精;绘画方面,于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技法方面,或工或写,或赋色或水墨,样样精通。他的影响,在国内“为元人冠冕”;在国外,“四方贵游及方外士,远而天竺、日本诸外国,咸知宝公翰墨为贵。”
在书法艺术上,赵孟頫举起复古的旗号,掀起学晋、唐之风,他的书法融晋唐名家书法之长,形成新的书体,与欧、颜、柳并称四大书家。赵字以“匀净平顺”见长,颇便经生胥吏,故风行几百年不衰。但其字“过为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
赵孟頫的山水画,主要取法北宋和五代名家,远学董源、赵伯驹、赵令穰,近法当时的钱选。形成工稳、秀润、清丽的总体面貌。反映到具体作品上,又各有侧重。
《江村渔乐图》,远景山峦起伏,水气蒸腾,近处大树笔法学郭熙,作雀爪枝,但枝干布叶,不用复笔。山石全不用皴法,只于山阴处稍渍淡墨,近处敷石绿,远者、高者敷石青。其浓郁处使色彩稍有渍出,以增强山石体量和质感。整幅作品全不用苔点,显然是继承李昭道、赵伯驹的画法。
《鹊华秋色图卷》,画济南郊外鹊山和华不(音夫)注山。写华不注山用荷叶皴,设石绿色,山顶微染石青,秀峭挺拔(山顶呈锥形)。写鹊山(平顶者)纯用侧笔皴染,设墨青色,凝重浑厚。整幅作品法度精严,设色清淡,笔路清晰,淹润雅致,具有浓厚的书法趣味。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
《水村图》、《重江叠嶂图》,均为水墨画。大体看来,赵孟頫的山水画,继承多于创造,带有明显的由宋入元的过渡期的特征。
赵孟頫《水村图》
赵孟頫的人物画,自谓“刻意学唐人,殆欲尽去宋人笔墨。”表现的内容有历史人物、道释人物及现实生活人物,但以描写古代高人逸士为多。在这些作品中,用线多强调劲秀含蓄,喜用高古游丝描,很少用粗细顿挫变化明显的兰叶描。用色强调浑融古雅、典丽文静。传世作品主要有《陶渊明故实图》、《红衣罗汉图》、《秋郊饮马图》、《浴马图》等。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
赵孟頫的花鸟竹石,沿袭宋人传统。惟竹石无所顾忌,放手挥写,尽露真情,以书法代画法,抒情性颇强,如《怪石晴竹图》。
作为元代书画新风的开创者,赵孟頫的影响是巨大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赵孟頫首先是开创了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时代新风,使文人画走向成熟,对明清书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提倡古意,即借古创新。古意二字,初看容易理解为复古,但认真考察赵孟頫的言论和艺术实践,就会发现,他提倡的古意,恰恰是一种创新的口号,古仅是招牌而已。对书法,他强调学晋唐,结果创出了赵体字。绘画强调学唐,批评工细。他的画形式似工细,而在工细中见简率。这简率就是赵画的特点,也是元画的最大特点(参见伍蠡甫《赵孟頫论》)。当然赵孟頫的画毕竟是由宋入元过渡期的产物,宋画余痕未消,新时代的面貌还不完全,但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开创之功是永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