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到汉末,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武王伐纣后,让自己的庶兄召公领了燕国。
燕国所在的地方,是“北境”,以北多为东胡等游牧民族区域。
燕国屡屡被游牧民族侵扰,春秋时,还一度被今河北北部的山戎所破,幸有齐桓公相助才幸存下来。
不过,随着燕国历代的苦心经营,燕国也不断向北扩张。
燕昭王时,燕国国力鼎盛,以乐毅、秦开为将。其中,秦开主持,先大破东胡,迫使东胡北却千余里,其后,又攻入箕氏朝鲜,直至今朝鲜境内清川江。
随后,燕国在北方设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辽东遂入燕国版图。
其后,大量的燕人迁徙到辽东地区。
尤其是在燕国灭亡前,末代燕王僖和太子丹曾率公室卫军退到辽东,做最后的顽抗,其间,又有许多不愿归秦的燕人迁徙至此!
其后,秦灭燕,将东北大部分地区统治下,势力进一步发展。秦长城的最东端,就在今朝鲜境内大同江入海处。
秦灭亡后,无论是项羽还是刘邦,皆将辽东为诸侯统治之下。
汉武帝时,一心加强中央集权的武帝取消燕国,设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由中央直接统治!
其间,中原王朝或中原王朝册封的诸侯国,始终在东北地区保持着强有力的统治。
由于人口、经济实力、军事力量,皆占据着绝对优势,因此,中原王朝或其册封的诸侯,在此掌握着主导权。
如此,战国、秦汉时期,东北方向没有出现如西北匈奴一般强大的地方势力,帝国的东北方向是安全的。
不仅如此,中原王朝在此建立了贸易体系、朝贡体系,主导着东北亚的秩序。

而到了汉末,维系着这个秩序的,是辽东公孙氏。

汉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于大河南北。

董卓时,受到同乡徐荣的推荐,公孙度被任命为辽东太守。

公孙度到辽东后,励精图治,使当地政行令通。一时间,许多中原人士为避战乱而来,辽东的人口大增,经济、文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即,公孙度东伐高句丽,西破乌桓,“威行海外”。

为了加强统治,公孙度又分辽东郡为辽东、辽中、辽西三郡,加上玄菟、乐浪,达五郡之地。

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统治时期,先是东击掠夺人口的高句丽,破其都城,收降三万余人,其后,又破韩濊,在朝鲜半岛屯有县(今朝鲜黄州)以南设带方郡!

鼎盛时期的公孙氏,西越辽河,北与夫余和鲜卑相接,东南至朝鲜半岛东南部,南至大海,并跨海领有山东半岛部分地区!

当时,夫余、鲜卑、高句丽,皆接受辽东的威服,辽东成为事实上的秩序主导者。

辽土之不坏,实度是赖。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向不遭度,则郡早为丘墟,而民系于虏廷矣。遗风余爱,永存不朽。——《三国志.公孙度传》

对此,《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以近乎肉麻的评价赞许着辽东公孙氏的贡献。

陈寿赞许公孙度,如果没有他,“而郡早为丘墟,民系于虏廷矣”。

然而,当时的陈寿或许还不知道:“郡为丘墟,民系于虏廷”的局面,在辽东公孙氏覆灭后不久,就成为了现实!

战国到汉末,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