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各时期的雅言、官话

没有“普通话”的古代,人们是如何交流的?
普通话这个概念是近现代才有的,在古代是没有普通话这种称谓的。那么在古代就没有类似普通话的话吗?中国从秦朝开始,地域面积就已经超过了360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地域下,生活的人,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吗?
其实在古代,也有所谓的普通话,只不过,在古代有另外一种叫法“雅言”,或者说叫“官话”。
中国古代的官话,主要是以国都所在的区域为标准。
在夏,商,周时期,地域面积比较小,管理范围也不大,但基本上是围绕着现在的河南建立国家的,因此,那个时期的雅言就是河南话,更确切的应该说是洛阳为中心的话。比如,东周时期,就比较明确的是以当时的国都洛邑地区的语言作为当时的雅言。《论语》里讲“子所雅言,诗书执礼。”也就是说,孔子虽然是鲁国人,但他不用山东话讲学,而是用河南话讲学。
秦朝时期,国都是咸阳,所以,当时的雅言官话就是关中的话。
秦始皇有一个更伟大的功绩就是书同文。他把战国时期六国发展出来的已经开始各不相同的文字均废掉,进行全国统一文字的运动。这一文化运动造就了中华文化2000多年来,持续传承不会断代。文字的统一也使得所有炎黄子孙具有更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也加深了大家的民族意识。使得炎黄子孙几千年来,始终坚持大一统的思想,坚持中华文化一脉传承的理念。
文字虽然统一,但由于地方太大,各地的百姓,他们用不着去见皇帝,连见州官,县官都难,所以完全用不着说官话,所以各地的方言还是保留了下来。
于是在古代,就形成一种现象,你要是做官,尤其是各地一把手级别的官员,或者是从科举考中然后外派的官员,都是要先学好官话,以便于面见皇帝,以便于到京师述职用的。而老百姓,则一般不管这些,他还是说着自己本地的方言。各级官员呢,要不就是自己多种语言都会,要不就是在自己治理的州,府下,有熟悉本地语言以及雅言的翻译来帮助他了解民情。
汉朝以后,代汉的魏也是以洛阳为都,所以当时的官话也是河南洛阳话,后来的西晋继续以洛阳为都也自然承袭了洛阳官话。
到了东晋,国都迁到了金陵(南京)。但是由于南渡的中原人非常多,所以,东晋的官话开始由洛阳雅音向洛阳音与吴语结合转型。形成了新的吴音做为雅音。并且这个雅音一直传承到后来的南朝。
隋朝是继承自北周,北周是从北魏分化而来,北魏最初是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建立的国家。

古代各时期的雅言、官话

所以,隋朝时期的官话是结合了鲜卑语的关中话(隋唐都建都长安)。但是隋朝当时为了照顾南方人,规定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让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秦音)。
唐朝虽然沿用隋朝的雅音官话,但是因为洛阳也一度是首都,所以官话也开始向洛阳一带靠拢。
北宋时期,北宋建都是开封,离洛阳也是很近。因为地理的相关性,官话自然也还是基本一样,以洛阳音为标准。当然了,宋朝标准的叫法是“正音”。
元朝时期,蒙古人规定蒙古语是国语,但是蒙古人才几个人,汉人才是最多的,除了官员外,谁还去学蒙语啊。因此,元朝也规定汉语为“天下通话”,汉人仍然是说汉语。并且,由于汉人的同化能力强。元朝的王公贵族后来也开始渐渐地学会了汉语。

古代各时期的雅言、官话

明朝虽然开始建都南京,但不久后,即迁都北京,南京只是做为陪都。官员养老的地方。在迁都北京的过程中,南京迁过去的人非常多,有几十万。于是,这几十万说着南京雅言的人,开始校正北京本地人的语言习惯。最终形成了以南京音调为标准的北京地区正音。
清初是又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名义上以满语为国语,但随后北京方言(即明初南京的语言)国语。由于明至清代定都北京的关系,南京官话的腔调逐渐染上以当时北京方言为代表的北方话的腔调,经过时间生成了“北方官话”,通行范围主要在北京及周围地区的民间,地位较低,因此清初仍使用“南京官话”的声调为标准正音。
清代早期,南京官话仍为汉语主流标准语。清朝中后期,北京官话逐渐分化出来,作为汉语标准音的官话从而逐渐分为南京官话和北京官话两支。雍正八年设立正音馆,推广以北京音为标准的北京官话;而北京音是在元时旧北平话与南京官话(明都北迁时北京城内南京移民过半)相融的基础上,融入少许音译满语词汇而成。到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取得国语的地位。1909年清正式设立“国语编审委员会”,此即清末的国语。
民国初期,当时确定全国官话的时候,是北京话和广州话二者竞争,最后,在孙中山一个广东人的努力下,选择了北京话为标准官话。主要是孙中山虽然是广东人,但他希望团结北方人,共同建立一个新的中国。
当时预定为官方语言的国音是南京话和北京话的结合。其中,平翘、前后鼻、尖团区分、部分声调按照北京话,而部分韵母、入声调按照南京话,成为一个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复合普通话。后来改为以北京话为国音,并且去除了尖团区分。
以北京话为基准的普通话,后来又成为新中国的标准普通话。一直延续了下来。

古代各时期的雅言、官话古代,没有刻意向百姓推广官话的措施。并且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通讯手段也较为落后,各个地区的人口流动较小,只是面对着处于同一地区的人们,因此只要操一口方言也就交流无碍了。
现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地方言虽然还有保留,但是大多数人,已经能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通行全国各地了!

您的家乡方言,曾是古代官话吗? 欢迎留言。

古代各时期的雅言、官话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