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经学来的译音“支那”,为什么成为了蔑称?

一、什么是“支那”?
“支那”一词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屈辱蔑称。

从佛经学来的译音“支那”,为什么成为了蔑称?

在日本明治维新前,日本对中国的称呼还是“汉”、“汉土”、“唐土”、“中土”、“中国”等。明治维新后,日本增长了所谓的大和民族的优越感,就开始改用“支那”称呼中国。
甲午战争胜利后,一直尊中国为上国的日本,欣喜若狂,开始给“支那”一词赋予了战胜者对失败者的轻蔑屈辱的含义。1913年日本根据驻华公使的商定,从此,日本政府都以“支那”呼称中国。

从佛经学来的译音“支那”,为什么成为了蔑称?

中华民国成立后,日本出于自身的利益要求,单方面给中国取了一个“支那共和国”的国号。
到了1930年,由于中华民国政府规定,今后凡载有“支那”二字的日本公文一律拒收。1930年10月,日本才正式称“中华民国”,但在日本民间称呼中国仍使用“支那”一词。
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日本又使用“支那”称呼中国,把“芦沟桥事变”称为“支那事变”。在整个侵华战争中,日本一直用“支那”来称呼中国和用“支那人”来称呼中国人。
直到抗战胜利,盟国最高司令部政治顾问团才认定“支那”一词含有轻蔑之意,责令日本不得再使用“支那”来称呼中国。但日本的右翼分子依然称中国为“支那”,继续挑衅中国的底线。

从佛经学来的译音“支那”,为什么成为了蔑称?

二、“支那”一词的来源
“支那”一词来源于古印度,古印度人把中国称为“chini”,据说这应该是“秦”字的音译,因为佛教在进入中国后,高僧在翻译经书时,就按照音译把chini(秦)翻译成“支那”。
而同时期的古罗马把中国称为Sinoa,后来英文中国的China,和法文中的中国Chine,都是从这个词来的。《大唐西域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王曰:‘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宣,去斯远近?’对曰:‘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支那国是也。’”
而在唐朝时,日本僧侣空海就曾随遣唐使赴唐学习佛经,因此在他书中出现的“支那”一词,就是他从中国翻译经书中学来的,并传到了日本。

从佛经学来的译音“支那”,为什么成为了蔑称?

当时在日本,佛教界的许多人为了彰显自己的博学,就也开始用“支那”一词称呼中国。但在这个时期“支那”一词是不带任何轻蔑的色彩的。
直到甲午战争日本胜利后,开始膨胀的日本就看不起中国这个老师了,开始用“支那”称呼中国,从这时开始,“支那”一词就已经戴上了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蔑色彩。
所以,“支那”一词,诞生初期,它并不含有歧视、侮辱、蔑视中国人的意思。

从佛经学来的译音“支那”,为什么成为了蔑称?

日本人知道“支那”一词,也是由唐朝时日本僧人到中国学习时,从佛经书学到了“支那”一词。但到宋元时代,日本还不普遍用“支那”来称呼中国,只是一些高僧和有学问的人才说,因此,这时“支那”一词是含有尊敬的意思,不带有任何侮辱性色彩。
到了清末,中国有许多革命党人在日本进行活动,那时他们也并不认为“支那”带有侮辱性,反而觉得“支那”是还带有革命性。所以不少反清斗士到日本后,他们立即剪掉辫子,还自称自己是“支那人”,来表示与清政府的势不两立。
“支那”含有贬义是从民国初开始的。由于这时日本对西方越来越崇拜,开始对中华文化的敬仰也就逐渐消失。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这时一些军国主义书籍中就开始称中国为“支那”,并且还把中国与“懦弱卑下”的贬义词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对中国的轻蔑和急于征服的野心。
甲午战争后,特别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彻底放弃了对中国的敬畏之心。带有侮辱性,和胜者对于败者的轻蔑态度的“支那”一词在日本普遍使用。而此时,中国人也开始意识到“支那”一词是对自己的轻蔑,就开始抵触起来。

从佛经学来的译音“支那”,为什么成为了蔑称?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时的日本不仅称中国为“支那”,还把中国人称为“强克猡”(“猪猡”之意,由“豚尾奴”发展而来),这充分说明他们已不把中国人当人看待。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才让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强大了起来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扬眉吐气,洗刷了国耻,彻底终结了“支那”这一辱华之词。

从佛经学来的译音“支那”,为什么成为了蔑称?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