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0年,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共和国,组建了一支2万多人的远征军不远万里,跋山涉水经过半年的远航到达大清国渤海湾上最大的港口——大沽口。英法联军上百艘战舰呈一字型排开,军舰上的巨炮同时向大沽口要塞开火,顷刻间,大沽口的清军岸防工事就像豆腐块一般崩溃,大沽口在毫无悬念下失守。联军顺利登陆,兵锋直驱大清国的心脏——北京城。
联军在大沽口登陆的消息马上传到了北京城,咸丰皇帝心急如焚,要知道大沽口距离北京城直线距离不过300里,真是太危险了。而此时大清国的主力还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南与太平天国作战,一时间难以北上救援,此时北京城附近的唯一一支机动兵团就是僧格林沁兵团,僧格林沁兵团有3万余人,全部都是清一色蒙古骑士,他们是冷兵器时代最令人恐惧的精锐骑兵,他们的先祖曾经征服过大半个世界。在200多年前,大清国的第二位首领皇太极经过战争与联姻相结合的方式,把这支彪悍的骑兵纳入到满清的八旗的战斗序列额(是为蒙古八旗),在之后的战争中,他们为大清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他们在大清国的地位也是无比崇高的。
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后,满清的正规军满洲八旗和绿营兵在新锐的太平军面前不堪一击,甚至区区2万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林开芳、李凤祥的率领下就从南京打到了天津,咸丰差一点就迁都盛京(沈阳)了,最终来自蒙古草原的僧格林沁带领他的3万骑士,在天津的独流、静海两地全歼了太平天国北伐军,拯救了濒临灭亡的大清国。之后僧格林沁兵团作为大清国最重要的机动兵团,长期驻扎在北京附近,承担起拱卫京畿的重任。
咸丰心想,英法联军劳师远征,况且只有2万余众,于是命令僧格林沁率领所部移防天津,阻止联军向北京挺近。1860年8月21日联军到达天津城下,在联军密集的重炮轰击下,僧格林沁兵团损失惨重,3天后天津失守,此役清军伤亡过半。僧格林沁收拢残兵1万余人,重新整顿后退守天津到北京的必经之处八里桥。
联军在攻陷天津后进行了短暂的休整,而僧格林沁也利用这一难得的喘息之机进行补充休整。经过补充后,僧格林沁组建了1万7千人的骑兵军团,战斗力得到了部分提升。况且之前的天津战役,僧格林沁的骑兵在守城本就不擅长,现在八里桥的开阔地带十分有利于骑兵的展开突击,面对八里桥的有利地形个,僧格林沁重新燃起了战斗欲望。
1860年9月18日,英、法联军先头部队自天津北犯,逼近八里桥附近。僧格林沁抓住有利时机向联军发起了突然袭击,导致联军阵型大乱。但毕竟联军的装备远远好过清军,联军很快镇定下来并结成稳定的战斗队形,重炮、机枪、步枪构成了远近中高强度的火力网,僧格林沁的骑兵虽然悍不畏死,但无奈装备太差,仅仅一个上午就阵亡了5000余人。之后英法联军趁清军陷入疲惫之际,发起反攻,最终清军全面崩溃。僧格林沁仅仅带着自己的卫队逃出了八里桥,自此八里桥之战结束,加上之前的天津战役,僧格林沁部3万余人,幸存者只有不到5000人,且都是老弱残兵,僧格林沁兵团实际上已经全军覆没。此时,通往北京的大门已经向联军敞开,再也没有力量阻挡联军进攻北京城。
僧格林沁兵团的覆灭,导致了一连串连锁反应。就在僧格林沁兵团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北京城后,咸丰当即开溜,跑到热河的避暑山庄躲难去了,留下北京城百余万口仍联军屠戮。消息传到了江南,此时在江南与太平军交战的主要有3大武装力量。一为曾国藩为首的湘军,二为左宗棠为首的楚军,三为李鸿章为首的淮军。这三支力量归根到底只是私人武装(团练),他们只是对主帅效忠而不是对国家效忠,也就是军阀。如今大清国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中央军”覆灭了,再也没有力量阻止这些军阀的崛起。此后晚清的地方政权就是被这三大派系把持,被压制了200多年的汉人重新掌握了国家的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