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为了使乔峰更能成为一为大英雄,金庸安排了更荒谬的场面。乔峰拿起大碗,来干绝交酒。绝交酒喝后,一场荒谬的「英雄」围攻英雄的打杀场面出现了。在这样的围斗中,乔峰大展神威,已经冲到大厅口,随时可以一走了之。但就在他左足跨出门槛时,所谓英雄的铁面判官单正,却说了要先杀阿朱,在报大仇的话。乔峰一听此言,据金庸的描写,是「惊愕之下,不及细想」,遍又冲回厅内,「抢上前去,左臂抱住阿朱,以圆盾护住了她」。这时的乔峰,已经完全失去理性,只凭心中非理性的冲动来行事了。因为谁都知道,凭乔峰一人,要走,当然有能力,但要抱着一个全身发软的女子走,在「英雄」齐聚的聚贤庄里,却是不可能的事。
凭着非理性来做不可能的事,就是英雄的作风。这种表现,显出乔峰更是英雄。反观用理性行侠,不一定是英雄,也许是带着假面具的英雄,就像《笑傲江湖》的岳不群。假英雄的内心藏着的是虚情假意,当他失去理性而以非理性来处事时,便会禁不住表现他残忍丑恶的一面来。他做的一定是只顾自己的自私行动,他珍惜的,一定只是自己的生命。但乔峰却不,在这样的处境下,他不顾一切的反身入庄去救阿朱,就一个他连姓名只知道不到一个时辰的人。他疯了?哪个英雄不是疯子?行为不带点非理性的疯狂?这时的乔峰,纯粹是一个非理性的英雄。然而非理性的结果,虽然会达到英雄的效果,但却也会导致错误。
有了这非理性的描述,乔峰做错是便成为可能。因此,金庸接下来让乔峰整个人被仇恨蒙蔽了心……。英雄有的时候,也是难过报仇关的。乔峰最大的错误,莫过于非要报仇不可,而且在未查明事实到水落石出时,就要报仇。于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大雨天,乔峰一掌打死了女扮男装、替父抵罪的阿朱。可怜的阿朱!可怜的乔峰!他们都不知道,段正淳其实并不是乔峰的仇人。乔峰打死了自己在世上唯一的一个爱人,「一个敬重他、钦佩他、感激他、愿意永永远远、生生世世、陪在他身边,和他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的人。雁门关外,「塞上牛羊空许约」,他们这段爱情,竟是如此短暂!如此凄迷无奈!
英雄做错了事,受苦是必然的。乔峰漂泊至辽国,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凄楚。在悲苦之中,人的思维往往会忽然变的清晰起来,很多事情的真相,会因悲苦而顿然澈悟。乔峰在雁门关的所作所为,就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结合。透过他的理性,他看清了辽宋相争带给苍生的悽惨,他看清了身为辽人,要去助长杀戮之势,是身为英雄的他,绝对不能做的。但是,他又能帮宋什么忙呢?他只有要胁辽主耶律洪基,要他答应终其一生不能踏过宋辽疆界。但这一来,他又成为辽的罪人。他只有选择非理性的行为来赎罪,用他的理性来做出非理性的抉择—「拾起地上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外,双臂一回,噗的一声插入自己的心口。」这时的乔峰,是大英雄的表现。他心中虽有种族家国之差异,但他对人类的爱心,已远超过了一切。但现实是残酷的,在现实中,他不可能超越这些,只有死亡,才能达到超越的目的。
丐帮帮主,忽然身世秘密暴露,竟然是契丹胡人,乔峰的一生,註定是悲剧。这样的一个英雄人物,竟遭到命运如此捉弄,造化弄人,莫此为甚。乔峰一生悲苦,连一个他所爱的人都不能保留,身世的纠缠,江湖上对他的不谅解,逼得他在聚贤庄大开杀戒,他救过耶律洪基两次,但是君臣之间的矛盾,自一开始起,就是无可调解的。发生在乔峰身上的事,无一不是解不开的死结,这些死结一个连一个,终于令得英雄如乔峰,也不得不悲剧收场。
乔峰为什么要死?谁又能识得大英雄?谁识得乔峰(或说是萧峰)?谁识得人间大侠、英雄本色、至情至性?谁又识得英雄牺牲,人性昇华,照亮人间希望与安乐?—没有人能知道的。英雄不在于姓「乔」还是姓「萧」,又岂在「大辽」还是「大宋」?乔峰死了,却永远活着,活在我们的心底,虽死犹生,永不失为天下第一大英雄。乔峰的胸口上虽然刻着一个青郁郁的狼头,然而他却是一个真正的人,他是人性及人性希望的化身与象徵。相比之下,那些胸口没有刻出狼头的人,却恰恰在心里装着「狼性」,为贪、为嗔、为痴而不禁吃人或被人吃,从而使得朗朗干坤、轻平世界便成了一个豺狼横行、群魔乱舞、非人非鬼的浑沌天地。这也许正是《天龙八部》的真正来由,而乔峰之死则是这部《天龙八部》的破孽化痴的真正主题……?
雁门关白雪飘忽,雁过雁回,也只能为这个英雄徒增嗟嘆而已。
金庸笔下的英雄人物何其多?但若论意气之豪迈,行事之光明,胸襟之开阔,唯有乔峰。乔峰堪称是人中之龙,然而乔峰一生悲苦,无情的老天,无可奈何的命运,终于令得英雄如乔峰,也不得不悲剧收场。但金庸对这个豪侠,几乎一字也没有写过他内心的凄苦!只是写他的豪侠之处,但是一件事又一件事紧逼过来,在豪侠气概之下的内心凄苦,却又表露无疑,这是极高超的笔法,所以他内心的凄苦,也比常人更深一层。倪匡先生评「乔峰是绝顶人物」,在我心中,乔峰则是英雄中的英雄,一个真正的绝顶英雄!
小和尚虚竹
初登场
第廿九回
虫豕凝寒掌作冰
便在这时,对面路上一个僧人大踏步来,来到凉亭之外,双手合十,恭恭敬敬的道:「众位施主,小僧行道渴了,要在亭中歇歇,喝一碗水。」‧‧‧‧‧‧
这僧人二十五六岁年纪,浓眉大眼,一个大大的鼻子扁平下塌,容貌颇为丑陋,僧袍上打了许多补钉,却甚是干净。他等那三人喝罢,这才走进清水缸,用瓦碗舀了一碗水,双手捧住,双目低垂,恭恭敬敬的说偈道:「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若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
这就是虚竹首次登场。由于自小便于少林寺出家,在暮鼓晨钟的浸濡下,培育出一颗完完全全,只有慈悲的心灵。像这样口诵佛经,严守清戒的形象,几乎便是他的正字标记,在往后的场面亦屡见不鲜。虚竹一直到了整部书过了一半才首次登场,往后虽是一直处于故事发展的情节中,随着玄难、玄痛及邓百川一行人让丁春秋一路胁持,也没有他开口说话的余地,直到他解救了段延庆......
破棋局—逍遥子毕生功力
第三十一回 输赢成败 又争由人算